古代名人勵志事蹟

  有條件的話,我們可以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苦學成材

  范仲淹本來生活在一個官宦之家。五代時期,他的爺爺範贊時任吳越國祕書監。父親範墉任武寧軍***徐州***節度掌書記。范仲淹就是範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可悲的是當范仲淹剛兩歲時父親便去世了。隨著家境的衰落,他的母親謝氏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說,中進士後恢復本姓。范仲淹小時候很有志氣。他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南***醴泉寺讀書,因家庭貧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劃作四塊。早晚各兩塊,切一點薺菜,加一點鹽來吃,這樣苦學了三年。後來,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難過,哭著辭別了母親,到南都***今屬商邱***學舍讀書。他這時學習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旦,五年沒有脫衣服睡過覺。由於范仲淹勤奮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范仲淹從小就懷有遠大的抱負。當他還是個秀才時,就“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後來他當了諫官,大膽揭發呂夷簡濫用職權,任用私人,受到貶謫處分。後來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積極推行新政,因觸犯一部分權貴利益而遭到排擠,回到陝西防守邊境,新政也就廢止了。

  第二年,他在嶽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當地的名勝岳陽樓,請范仲淹寫篇紀念文章。范仲淹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他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人,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千多年來,這句話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奮鬥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艱苦樸素,經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給鄉親,深得人民擁戴。他“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人民“哭之如父。”

  :鄭板橋智得田黃石

  清朝著名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少年時代,是在江蘇興化縣度過的。

  當時,興化縣有個米先生,篆刻技藝十分高明。一次,他得了一塊田黃石。

  田黃石是刻圖章最珍貴的材料,素有“石帝”之稱。這訊息一傳開,遠近前來索求的人絡繹不絕。

  鄭板橋自小就喜愛篆刻藝術,他多麼希望得到這塊上好的田黃石啊!可是,由於家貧囊空,他只能趁人們圍著觀賞讚嘆的時候,貪婪地看上幾眼。

  這天,米先生家中的來客格外多,大家爭著用高價買取田黃石,有幾個富家子弟差點兒為此動起拳頭來。米先生急得滿頭大汗,心想,田黃石只有一塊,而欲買者數不勝數。這可如何是好呢? 正在左右為難之際,眼前火盆裡炭火一閃,使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他拱了拱手,客氣地對來客們說:“承蒙諸位錯愛,爭索這塊田黃。可石頭只一塊,不能人人如願。為免除爭執,我出一聯,先對上者,便是這塊田黃石的新主人了。”接著,米先生以火盆為題,說出上聯:“炭黑火紅灰似雪。”

  話音落下,滿屋啞然。那些富商、書生面面相覷,沒有一個敢開口的。

  站在一旁的鄭板橋也被難住了。他怏怏地回到家裡,見繼母郝氏和乳母費媽媽正在磨麥。她們先把黃燦燦的麥粒丟進磨眼,然後將磨下來的粗麵用篩子篩一遍。篩子下撒著雪白的粉,篩子上留著紅色的麩。

  “有了!”鄭板橋激動得幾乎跳了起來。他一溜煙地跑回米先生家,當眾對出了下聯:“麥黃麩赤面如霜。”

  真是一鳴驚人,滿屋子人都嘖嘖讚歎起來。米先生當即取出田黃石,刀法純熟地刻上“鄭燮”二字,送給了鄭板橋。

  從此,鄭板橋便拜米先生為師,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他的篆刻技藝。

  :吳敬梓妙語嘲公子

  清朝初年,中國產生了一位傑出的諷刺文學巨匠。他就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

  吳敬梓的家庭,本是安徽全椒縣的名門大戶,家裡奴僕成群,門前賓客如雲。可傳到吳敬梓這一代的時候,家道開始衰落。吳敬梓常常戴著土裡土氣的“馬虎帽子”,到茶館裡自斟自飲,消愁解悶。

  有一天,吳敬梓正在茶館裡喝茶,全椒城裡幾個有名的花花公子也來了。

  他們一瞧吳敬梓這副“寒酸”樣,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奚落起來: “這是什麼打扮?百姓不像百姓,朝舉不像朝舉。”

  “你們看,他那帽子裡蹲著只烏龜呢!”

  吳敬梓實在聽不下去了。本來,他真想衝上前去,用拳頭狠狠地教訓他們一頓。可轉念一想,自己勢單力薄,弄不好,會吃虧的。           於是,便端起面前那把茶壺,先是端詳、撫弄了一番,然後旁若無人地賦起一首詩來: 嘴尖肚大柄兒高, 壺水未滿先搖晃, 量小不能容大佛, 半寸黃水起波濤。

  寥寥數語,尖銳、辛辣地嘲諷了這夥道貌岸然、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們。

  詩畢,吳敬梓昂然起身,拂袖而去。茶館裡,花花公子們你看我,我看你,一個個都變成了“啞巴”、“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