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成長立志小故事

  苦難與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定會倍懂珍惜,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親愛的同學們,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當有人站在這麼一個舞臺上,我們很多同學都會羨慕。也會想,也許我去講,會比他講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臺上的同學是面對失敗還是最後的成功,他已經站在這個舞臺上了。而你,還只是一個旁觀者,這裡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能不能演講,不是你有沒有演講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在這個舞臺上來。我們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為我們不敢所以沒有去做的。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孩,在大學整整四年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沒有參加過一次學生會班級的幹部競選活動。這個男孩是誰呢?他就是我。

  在大學的時候,難道我不想談戀愛嗎?那為什麼沒有呢?因為我首先就把自己看扁了。我在想,如果我去追一個女生,這個女生可能會說,你這頭豬,居然敢追我,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要真出現這種情況,我除了上吊和挖個地洞跳進去,我還能幹什麼呢?所以這種害怕阻擋了我所有本來應該在大學發生的各種感情上的美好。

  其實現在想來,這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你怎麼知道就沒有喜歡豬的女生呢?就算你被女生拒絕了,那又怎麼樣呢?這個世界會因為這件事情就改變了嗎?那種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們說他狂妄,但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還要更加糟糕。因為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到他生活中本來不是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因為自卑,所以你就會害怕,你害怕失敗,你害怕別人的眼光,你會覺得周圍的人全是抱著諷刺打擊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個本來不應該貶低自己的元素貶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門,都被關上了。

  當我從北大辭職出來以後,作為一個北大的快要成為教授的老師,馬上換成穿著破軍大衣,拎著漿糊桶,專門到北大里面去貼小廣告的人,我剛開始內心充滿了恐懼,我想這可都是我的學生啊,果不其然學生就過來了。哎俞老師,你在這貼廣告啊。我說,是,我從北大出去自己辦個培訓班,自己貼廣告。學生說,俞老師彆著急,我來幫你貼,我突然發現,原來學生並沒有用一種貶低的眼神在看我,學生只是說,俞老師我來幫你貼,而且說,我不光幫你貼,我還在這看著,不讓別人給它蓋上。逐漸我就意識到了,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也正是有了這樣慢慢不斷增加的勇氣,我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未來。

  回過頭來再想一想,最近這幾天正在全世界非常火爆的我的朋友之一馬雲,他就比我偉大很多。馬雲跟我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不是長相上相似,大家都知道,這個長相上還是有差距的,他長得比較有特色。

  我們倆都高考考了三年,我考進了北大的本科,他考進了杭州師範學院的專科,大家馬上發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如何,我應該顯得比他更加的優秀。但是一個人的優秀並不是因為你考上了北大就優秀了,並不是因為你上了哈佛就優秀了,也並不會因為你長相好看而優秀。一個人真正優秀的特質來自於內心想要變得更加優秀的那種強烈的渴望,和對生命的追求那種火熱的激情。馬雲身上這兩條全部存在。

  如果說在我們那個時候,馬雲能成功,李彥巨集能成功,馬化騰能成功,俞敏洪能成功,我們這些人都是來自普通家庭,今天的你擁有的資源和資訊比我們那個時候要更加豐富一百倍,你沒有理由不成功。

  當我們要有勇氣跨出第一步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腳步你自己能夠聽見。

  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地想一下:我內心現在擁有什麼樣的恐懼,我內心現在擁有什麼樣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這些東西,我的生命質量是不是受到影響,因為這些東西,我不敢邁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於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遠。如果是這樣的話,請同學們勇敢地對你們的恐懼和勇敢地對別人的眼神,說一聲No!Because I am myself。

  2:另一種命運

  李廣從漢文帝時開始,一直到景帝、武帝,整整陪了三朝皇帝,與匈奴進行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場戰爭,但最終也沒被封侯。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談及人生“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時,開首一句便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文帝就說李廣命不好:“惜乎,子不遇時。”他說憑李廣能騎善射,驍勇善戰,若是跟著高祖打江山,封個萬戶侯是小菜一碟。然而,命運真的不垂青他。出去打了那麼多次仗,冥冥之中,不是這兒出點差錯,就是那兒出點紕漏。總之,就是不能建功立業。

  他的人品沒得說。士兵吃飽了他才吃,士兵喝足了他才喝,一輩子廉潔奉公,家無餘財。他自殺之後,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為他痛哭流涕。可見,他的人品有口皆碑。李廣有個堂弟叫李蔡,同他一起出道,比他水平低多了,後來不僅被封為樂安侯,還在武帝朝做了一陣子丞相。你說這個事,到哪兒說理去?

  關鍵是,一個人在壞命運中待久了,不管自己信不信,別人首先就信了。

  李廣參加的最後一戰,是漠北之役。臨行的時候,漢武帝特意囑咐大將軍衛青,不要讓李廣打頭陣,嫌他晦氣。《史記》原話是這麼說的:“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數奇”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命數不好。

  一個人,自己認命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也認了他的命。本來,已經陷進了生活的絕境,這時候,世俗的眼光,就又變成了一條條的絕路,橫亙在面前。

  絕境尚有涯,絕路無盡頭啊。

  3:下一個七年你是誰

  一時心血來潮報了個口譯班,其中有一位老師大概30歲,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口譯功夫了得,每次都來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鐘的時間泡一碗麵吃。

  後來才知道,她大學學的是歷史,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與我們不同的是,她擁有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開啟她的部落格,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我對她表示欽佩。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刻行動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能。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過這個理論,她說自己就是經過7年的努力寫作,才成為一名作家,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比爾·蓋茨在發家之前做了7年的程式設計師。

  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7年之癢呢?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任務,大家幹嘛你幹嘛,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嘆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你也需要10年。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上了。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大部分是瑣碎的人和事,實際上是在荒廢。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家,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刷網頁、聊天,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

  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

  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的人還:

1.馬雲勵志成長故事

2.勵志成長的故事

3.勵志的小故事

4.2016經典勵志小故事

5.青春奮鬥勵志故事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