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故事讀後感

  作為父母的,想讀一讀親子故事來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讀完親子故事,不妨也看看讀後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本學期我很大的一個收穫,就是每天閱讀家長的親子故事,從故事中去了解孩子在家庭的另一面;從故事中去體會每一位家長為孩子的辛勤付出;從故事中去對比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本學期孩子的進步與成長。在家長們的親子故事中我收穫了溫情、收穫了快樂,收穫了感動。但是我在每天的閱讀時,我也發現了有的親子故事是抄來的,這讓我對我的工作產生了反思:

  親子故事漂流我覺得很好,我的孩子現在還小,我從孩子未出生時,我便開始為她記錄成長日記,一直到現在每天的工作很忙了,我還是堅持為孩子記成長日記,不是每天,也會在每一次有意義的成長時記錄下來,不為別的,只因我的腦子不好使,過去的事情很快便忘記,我記錄下來,等到孩子大了,拿出來給她講講她成長的故事。

  但是每個家長不一樣,工作性質也不一樣,有的家長也和我一樣喜歡寫,但有的家長去寫,可能就是受難為,本來一天工作就很忙很累了,還要寫這個,就更是難上加難了。親子故事漂流是孩子們誰想要就漂到誰家,原則上不拉下每一個孩子。但是孩子不代表家長,所以我的考慮欠缺了。為很多家長增添了額外的負擔。

  在反思我工作的同時,我還是堅持這樣一個做事原則:很多事情可以選擇不做,但只要做就盡力做好!過程很累,但收穫很幸福。親子故事或是以後的一些學校、班級工作,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來做:

  一、像親子故事,如果您真的不會寫或是因其他原因不能寫,您真的可以告訴我,我們可以不寫的,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理解不了的,而尊重、理解也是我們工作最重要的相處之道。人無完人,老師理解家長,家長理解老師,這才是一家人。

  二、如果您真的不會寫,哪怕只寫了一句話,是您發自肺腑寫的,我也會很感恩,就像鼓勵我們的孩子寫作文一樣,只要堅持,一定會越寫越好的。

  三、抄寫、應付工作是我們最不能要的。這會讓我覺得我的工作很失誤,給您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我會心生不安。您的每一篇親子故事我都會認真閱讀,並根據您的故事來把我瞭解的孩子的在校情況寫在上面,如果您的故事不是真的,我也很難下手的。所以很多工作我們可以溝通不做的,但我們做了,哪怕是很不好,也要是真的。這也像教育我們的孩子一樣,考的很差,老師可以接受,我們找到不足可以再努力,但不能找捷徑,看別人的,這不允許的。這不是能力問題,是思想了。

  這是我結合親子故事及我的一點不合理的工作理念,談的一點不恰當的感受,耽誤了您的時間與您分享,如果有哪些說的不對的地方,也歡迎您多給我提出意見和建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也教育我們的孩子:正是那些對我們嚴厲的人才能讓我們成長,我們不僅要感恩那些對我們關愛的人,我們更要感恩那些給予我們挫折的人,這不僅體現了我們的大度,更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之說。如果別人比我們好,我們要去學習,如果真的覺得別人不如自己,我們更要引以為鏡,努力讓自己去完善更好。只要是身邊人,都需尊重、理解、感恩、關懷!我的工作有很多考慮不周全,感謝每一位家長都我的支援、理解和寬容、鼓勵。謝謝您!

  篇二

  今天我讀了本成語故事,幹麼最喜歡的就是《臥冰求鯉》這篇文章,我被主人公_王祥的孝心所感動。

  這這篇文章講了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裡,王祥的繼母想吃新鮮的鯉魚。王祥便穿上一件破爛的舊衣服到了河邊,王祥頓時傻眼了,河面已經冰凍上了,哪裡還有什麼鯉魚?沒辦法,王祥只好用體溫將冰融化,冰突然自行裂開出現一個小洞,洞裡躍出兩條鯉魚,王祥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帶著禮物回家給繼母吃。

  王祥對她繼母的那份愛和孝心,我們要向他學習,我以後要孝順我的爸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沒事的時候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篇三

  一天晚上,當妻子在廚房正準備晚餐的時候,我們的小兒子拿著一張寫字的紙走向他母親。他媽媽在圍裙上擦乾淨手之後看這張紙,上面寫著:

  割草:5美元

  這星期整理我的房間:1美元

  為你去商店:0.5美元

  當你去購物時照管我的小弟弟:0.25美元

  出去倒垃圾:1美元

  獲得良好的成績報告單:5美元

  修整和為花園翻土:2美元

  總計應獲得:14.75美元

  他母親看著他兒子滿懷希望地站在那兒。我告訴你們,我能看到她的大腦在翻騰。她拿起鋼筆把兒子已寫過的紙翻過來,在上面寫道:

  當你在我腹內生長,我懷著你那9個月是無價的;

  我陪著你一起熬夜的那些晚上,為你求醫、祈禱,這是無價的;

  這些年來你曾造成的惱人境況和所有的淚水, 那是無價的;

  那些昔日憂懼的夜晚和將來面臨的煩惱,這是無價的;

  為你準備玩具、食物、衣服甚至為你擦鼻涕,那是無價的;

  兒子,當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來,我對你真摯的愛的全部價值是無價的。

  當兒子讀完他母親寫的話之後,他雙眼含淚,直直地看著他的母親說:“媽媽,我真愛你。”他拿出鋼筆在他的“賬單”上用大寫字母寫道:“全部還清。”

  很多家長老是抱怨孩子不能體貼和理解父母。父母每天不但要工作,還得操持家務,特別是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可孩子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對父母並不“領情”。

  其實,造成孩子“薄情”的,正是家長們自己。你的這份愛心讓孩子體會到了嗎?你的這份辛勞讓孩子理解了嗎?如果你總是對孩子不吭不響,默默地做著“無名英雄”,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認識到這種平凡中的偉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