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德賽讀書筆記

  《奧德賽》是西方文學的源頭之一,西方對它的研究由來已久,其成果可謂浩如煙海。而在我國,介紹和翻譯出版《奧德賽》都只是20世紀的事情。從1918年10月起,作為“北京大學叢書之三”的周作人版《歐洲文學史》出版,介紹了荷馬及其史詩內容。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用了大約三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奧德賽》的簡譯本,準確地來說,應算是朗讀完了。

  《奧德賽》是羅馬盲詩人荷馬所著,與《伊利亞特》並稱為《荷馬史詩》。書中寫了英雄奧德修斯在戰爭勝利後返回家園的波折經歷,表現了奧德修斯勇敢、堅強、聰慧的良好品格。這本書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展現了古代希臘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對神靈的崇敬和讚美。

  奧德修斯是故事的主人公,有著許許多多驚心動魄的經歷,這些經歷也就鍛造出了他的一顆堅強勇敢的心。當然,在這許多的經歷之前,他就已經很勇敢了,不然就不會趁著獨眼巨怪熟睡之際刺瞎它的眼睛了。他也是一個很聰敏的人,在災難面前冷靜思考,用智慧一次次幸運地逃脫了死神的手掌,擺平了整日在自己家中飲宴歡樂的求婚人。我很欽佩他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品格,並會以他為榜樣,繼續我以後坎坷的生活。

  書中的其他人物也值得去學習,就比如神樣的特勒馬科斯,英雄奧德修斯的兒子。他在得到目光炯炯的女神雅典娜的暗示之後,勇敢地起身前往異地打聽父親的訊息,他的心靈注進力量和勇氣。還有奧德修斯的妻子,審慎的佩涅洛佩,用計敷衍求婚人,忠誠地等待著丈夫的歸來。這兩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同樣會向著他們努力。

  在一個故事中,一般都會塑造一些反面人物形象來襯托正面人物。這部書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整天在奧德修斯家中耗費他的家產的狂妄的求婚人了。他們在我看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可是當時的社會並不像現在這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奧德修斯最終把他們全都用箭射死了,這也是他們應得的報應。

  這本書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語言的精煉及優美,這也有譯者的一份功勞。我在看和它同一系列的《培根隨筆集》時,發現語言很生硬,而且還讓整部作品顯得有種自大的傲氣,這使我在閱讀時感覺不太好。而《奧德賽》則翻譯得很不錯,當然兩部作品不是同一人翻譯的。

  開頭就已說過,這本書應該算是朗讀完的。我以前曾聽過一些《人類的解放》***房龍***朗讀帶,是女聲讀的,覺得聲音很悅耳,於是在朗讀時就效仿著,漸漸地找出了一些語感來,以後還要再多多朗讀,這樣才會有好的語感。

  這本書讀完了,還要繼續讀書。

  篇二

  《奧德賽》敘述希臘半島一些部落聯合進攻特洛伊。伊塔卡王奧德修斯剛得貴子,便別妻遠征。戰爭進入第十年,攻陷敵城,贏了特洛伊戰爭。希臘軍在回家途中因為英雄奧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難,全軍覆滅,是奧德修斯憑藉機智和勇敢,終於逃過一劫。可是因為波塞冬的憤怒未息,導致他找不到回家的航線而在大海里漂流。在歷經十年漂泊後終於返回家園的故事。與氣勢磅礴的《伊利亞特》不同,在《奧德賽》中荷馬以繼續的方式描寫了奧德修斯與他的兒子特勒馬科斯的傳奇。奧德修斯象徵了古希臘人文精神中的虔誠、智慧、機警、勇敢。《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希臘主要將領之一、伊塔卡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亞城堡之後歷經十年漂泊返回家鄉的故事。奧德修斯在迴歸過程中歷盡艱險。故事以眾神決定讓奧德修斯返回家園為起點,分為兩條線,一條是在奧德修斯的家裡,向奧德修斯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人們每天宴飲,耗費他的家財,奧德修斯的兒子特勒馬科斯憤恨求婚人的惡行,在宙斯的女兒雅典娜的感召下外出探尋父親的訊息。他先去了皮洛斯詢問涅斯托爾,然後又去斯巴達拜訪墨涅拉奧斯。另一條線索是奧德修斯被女神卡呂普索放回家以及在回家途中的遭遇風暴被雅典娜所救到達費埃克斯,在國王阿爾基諾奧斯的幫助下最終返回故鄉。特勒馬科斯探尋父親的訊息歸來,兩條線索匯合,父子終於在僕人家見面。然後在雅典娜女神的幫助下化奧德修斯化裝為乞丐,設計比武射殺了聚集在他宮中向他妻子逼婚的眾多貴族,並與忠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團圓。

  《奧德賽》以海上冒險和家庭生活為中心,描寫奧德修斯的不畏艱險和他的妻子佩涅洛佩的堅貞以及他的兒子的勇氣,歌頌了智慧、忠誠和勇敢。看完這部小說,我學到了以下幾點:

  1、做事要有奧德修斯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特別是當我們身處困境,看起來覺得任何事都對我們不利或者完全找不到事情的突破口時,我們不應該向困難低頭甚至畏懼它。有句話說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所以不管是面對生活中還是學習上的困難,我們都應該持之以恆,不畏艱險的克服它,戰勝它。

  2、做人要有佩涅洛佩那樣在感情方面有自己的堅持。一個人對待自己另一半的感情必須忠誠,不要摘了芝麻掉了西瓜,受不住外界的誘惑。在感情方面要果斷而不要優柔寡斷。

  3、做事同樣要有特勒馬科斯的那種勇氣。他東奔西走幾經周折,突破自己的侷限,帶著十足的勇氣去尋找自己父親的下落。在生活中,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應該鼓足勇氣,勇敢地跨出去。雖然不踏出第一步就不會有失敗,但是站在原地不動也就永遠不會獲得成功。所以我們要以這種積極地心態和足夠的勇氣去做一些我們想去做的事,我們才會獲得成功!

  篇三

  傳說中,澳大利亞的《飄》。悲劇的是,我沒看過《飄》,所以不能深切體會這個定語的含義。

  當初,之所以會買這本書,僅僅因為它的作者是考琳-麥卡洛,寫過《特洛伊戰爭》--大一的時候看過,讓我對奧德賽提起了興趣。

  翻開書的封面,歪歪扭扭的爬著兩行字:

  2006年10月28日

  購於天河購書中心

  時間退回到06年,那時還小,不懂事。揮霍了青春,虛度了光陰。沒心沒肺的夢想著,快樂著。

  對不起,這是一篇讀後感,所以,跑題了。相信很多人已經把荊棘鳥的故事寫爛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本書很耐看,以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就給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的故事。***這段話是封面上的***06年放到4年後的今天才看,足見這本書的開頭是沒啥吸引力的。也許是要等到4年後的沉澱,有了這份心情,才能看得下這本書。

  剛開始看,感覺一如當初的無味,所以進度很慢。開頭只是介紹了澳大利亞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克里利一家的情況。故事在平淡的敘述中逐漸進入了主線,開始了梅吉與拉爾夫的宿命般的相遇。雖然是到了主線,但是依然還是平平淡淡的在看著。克里利一家的種種變故,拉爾夫的遠走羅馬以及梅吉的出嫁。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到了這個情節之後,才開始有那種迫不及待想把它看完的衝動。因為,整個劇情的發展開始變得那麼有趣,不同於電視上反覆出現的狗血劇情。雖然劇情是比較悲,但是整體卻很耐看。

  詞窮了,沒辦法形容更多。反正後面的劇情,很吸引人就是了。應該寫些感觸之類的,但是,還沒有好好的去體會人物的一切。以後有再寫咧。有空會多看幾遍的,這本書。

  四年前的眼光很不錯。

  另外,這個作者挺有趣的,每一章是以一個人物為標題在寫。整個串成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