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是怎麼形成的

  你聽說過大氣層嗎?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或者大氣,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氣,因為星球引力影響,在星球表面積蓄而成的一圈氣體。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大氣層的相關知識。

  

  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

  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佈和運動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氣層、增溫層等。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氣溶膠及大粒度懸浮顆粒。由於地磁場的保護作用,使得大氣層在太陽風及宇宙高能射線流的刮蝕作用下得以儲存。

  相關閱讀:

  地殼

  地球是由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兩大部分構成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殼是內部圈層的最外層,由風化的土層和堅硬的岩石組成,所以地殼也可稱為岩石圈。

  地殼只佔地球體積的0.5%。如果把地幔、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黃,那地殼就像蛋殼。

  地殼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較厚,如我國青藏高原厚度可達60-80千米;有的地方較薄,如大西洋海盆厚度僅有5-6千米,太平洋海盆厚約8千米。海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僅佔地球半徑的1/200。

  地殼雖然很薄,但它上下層的物質結構並不相同。地殼的上部主要由密寬較小、比重較輕的花崗岩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矽、鋁元素,因此,這一層又稱為"矽鋁層"。地殼的下部主要由密度較大、比重較重的玄武岩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鎂、鐵、矽元素,所以這一層又稱"矽鎂層"。在大洋底部,由於地殼已經很薄,一般只有矽鋁層而沒有矽鎂層。此外,在地殼的最上層,還有一些厚度不大的沉積岩、沉積變質岩和風化土,它們構成地殼的表皮。

  地殼並不是靜止不動和永久不變的。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滄海桑田的鉅變時有發生。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火山爆發、地震等等都是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地殼還受到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響和侵蝕,形成各種不同形態和特徵的地殼表面。其中土壤與人類的活動關係最為密切。

  在地殼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床資源。已探明的礦物就有2千多種,其中金、銀、銅、鐵、錫、鎢、錳、鉛、鋅、汞、煤、石油等,都是人類物質文明不可缺少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