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知識點梳理

  掌握每節課的知識內容,課後重點複習遍能牢記地理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世界的海陸分佈

  1、海洋與陸地:海洋佔71%,陸地佔29%。

  2、七大洲:

  ⑴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於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⑵、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

        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佈圖。

  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自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P 37 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二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該地區的總面積

  3、分佈: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地區人口稀疏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區、南美洲亞馬孫平原、亞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區、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等。

  人口分佈規律:經濟發達、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很差的地區人口稀疏。

  4、人口問題

  所謂人口問題,是指由於人口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人口數量增長、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人口的城鄉結構和地區分佈結構等問題,以及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對環境和社會、經濟等所產生的影響。

  5、遷移: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

  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鄉村人口湧入城市對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積極意義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可以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援城市建設;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城市人口問題。

  6、人種:根據膚色、髮色與髮型、眼色、頭型、鼻型、面型、血型等不同,居民可分為黃色、白色、黑色三大人種。

  7、語言

  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三

  一、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

  ⑴、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圖上距離

  ⑵、比例尺:

  ①、比例尺=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圖上1釐米等於實地距離100千米;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1/100>1/100000

  ⑶、圖例和註記: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