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二地理知識是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地位和位置:新疆位於我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鄰國最多的省區。省會是烏魯木齊。是一個以維吾爾、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圖6.31 p40 活動p42***

  2、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高山與盆地相間分佈***三山夾兩盆***,它們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崑崙山脈。

  3、氣候特徵:由於遠離海洋,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所以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為溫帶大陸性氣侯。這裡有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4、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

  ***1***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分佈著眾多綠洲,是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2***這裡夏季高溫、光照充分***熱量充足和光照強烈有利於瓜果著色,如西紅柿、石榴和枸杞***,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的積累***,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水源來自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

  ***3***修建引水渠、灌渠、尤其是著名的坎兒井引水工程;

  ***4***小麥、玉米和高粱是主要農作物,基於新疆特有的光熱條件,棉花***夏季炎熱乾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甜菜和多種瓜果成為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新疆的人口城市集中分佈在綠洲地區。***活動p43***

  5、能源、資源開發:

  ***1***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分佈在沙漠廣佈的塔里木盆地。***圖6.39 p46***

  ***2***西氣東輸工程:***圖***0 p47***

  路線:起點輪南——終點上海,經新、隴、寧、陝、晉、豫、皖、蘇、滬

  影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變經濟優勢;迅速增加當地財政收入;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東部地區—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問題;由於天然氣是清潔能源,所以西氣東輸可以改善東部環境;此外還會改善沿線地區因薪柴砍伐而帶來的環境和生態壓力。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地位和位置: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緊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位於第三級階梯,以平原為主。屬於四大地理區域的南部地區。本區有兩條南北大動脈京廣線和京九線。***圖7.1 p50***

  2、經濟:

  ***1***本區是一個包括經濟特區***深圳和珠海***、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在內的多層次的開放體系。吸引了大量海外華人的投資,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2***本區平原廣闊,水網密佈,自然條件優越,毗鄰港澳和東南亞,是全國著名的僑鄉。

  ***3***20世紀80年代以來,本區利用其毗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引進大量外資,同時引進先進技術裝置和經營管理理念。形成了外向型經濟,外資主要來源於港澳地區,與他們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後廠”。這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圖7.4 p52***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1、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境內,橫斷山脈最南端,與寮國、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和與泰國、越南水路相連,位於北迴歸線南側,屬於熱帶季風氣侯,地形屬於雲貴高原,位於第二級階梯,位於南部地區。***圖7.10 p57***

  2、豐富的旅遊資源:

  ***1***熱帶雨林景觀***植物、動物***:西雙版納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儲存最為完整的地方。“熱帶動物王國”:亞洲象、綠孔雀、長尾猿、長嘴犀鳥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通過58和59頁的圖7.11和7.12瞭解本區的動植物景觀;

  ***2***少數民族風情:本區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少數民族。傣族的潑水節、佛教建築群、竹樓、孔雀舞和象腳鼓舞、菠蘿飯和竹筒飯;***圖7.14 p60***

  ***3***旅遊業: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大批國家級旅遊景區和多條州內、邊境旅遊精品線路。***圖7.15 p61***西雙版納旅遊業的作用、問題和對策見62頁-64頁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是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2、自然狀況:

  ***1***範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位於第二級階梯,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位於黃河的中游地區。***圖8.1 p66***

  ***2***黃土物質來源——“風成說”占主導地位,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地貌特徵是千溝萬壑,地面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溝谷兩側常出現直立的陡崖。

  ***3***其他:五嶽中的華山位於本區,全國十大旅遊勝地五臺山位於本區,同時它還是全國最大的煤炭能源產地,其中山西省最多。

  3、水土流失:***圖8.4 p68***

  原因:***1***自然:黃土土質疏鬆的特性;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2***人為: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護;人類活動使植被破壞。

  危害:***1***帶走地表肥沃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2***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3***向黃河下游輸送泥沙,使下游形成“地上河”,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主要在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都位於第二級階梯。***圖8.8 p70,閱讀材料p71***

  4、脆弱的生態環境:黃土高原地形破碎,氣候較為乾旱,不僅水土流失嚴重,而且多種自然災害頻發:旱災、洪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和塌陷。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是旱澇災害。所以這裡的環境特別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後不易恢復。本區的人地關係是惡性迴圈。***圖8.10 p71***

  5、生態建設和環境改善:

  ***1***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圖8.15 p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