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感想的文章

  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每年各個地方都會舉辦很多招聘會。你參加過招聘會嗎?有什麼感想?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你有用!

  篇1

  針對當前的嚴峻的就業形勢, 企業用人發生的變化使得大學生更加自主地分析自身優缺點,意識到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提高學習能力,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提升專業技術能力,積累就業前的經驗,瞭解當前國內的整個就業局勢、相關資訊動態,隨機應變,為以後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於2013年03月26日舉辦了一次校園招聘會,此次招聘會規模不是很大,招聘單位只有30幾家,不過前來應聘的學生更多,人山人海的排長隊。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我參加招聘會最大原因就是去感受一下那是的氣氛和現在工作崗位的需求程度,但是我發現,即使我沒有抱著要應聘者的心態,但招聘會的那種緊張氣氛仍然影響了我。同時,這次的招聘會也給了我許多複雜的感受。

  第一,因為沒有經歷過這種求職面試,而且也沒有刻意準備,所以一開始我有點緊張,導致自己口齒不伶俐,說話有點結巴,這給面試者留下了一個極其不好的印象,所以這也給了我一個教訓,以後參加面試一定要放鬆,而放鬆的前提是要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第二,我還需要更加認真的去多學點知識。在每張招聘桌的上方都有一份招聘崗位及要求,通過這次參與我知道我所學的專業的熱門性,但是當我看到要求時,感覺裡自己好遠。就英語而言,許多公司都要求有熟練的聽說讀寫能力,尤其是跟外貿相關的工作,可是我所掌握的是有遠遠不夠的,就這一點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練習。另外,雖然我們有學習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我們還需要在市場中找到與我們所學專業有關知識點,因此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

  第三,雖然我們現在有學專業知識,可是他們都是理論上的,缺乏實踐能力讓大學生只能成為紙上談兵的高手。而實踐是隻能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的,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將自己投入實踐的操作,這樣才能在出校門之前有一個豐厚的底子。說到底,我們大學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身原因,沒有機會要學會創造機會,我們所缺乏的不是一晃而逝的時間,缺乏的更是一種主動性、自覺性。

  第四,在沒有足夠資本之前要儘量的放低身價。在呈四方形的現場,我們不難看到“厚此薄彼”的現象。 在許多知名企業前很多時候是有人在排隊的,但是相比其他就明顯多幾分冷清。穿梭在應聘人群中,我看到最直觀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工資,雙方不能達到共識。大學生中有一部分過高的估量自己,低層實踐在他們眼中好比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而對於企業而言,他們所需要的人才正是那些能夠放下架子從基層幹起,合理定位自己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如果大學生太過於看重自己所謂的高等學歷,卻不能理智的自我定位,

  在就業中必定要吃虧的,那麼所謂的高學歷就只是等於失業,這也許不是任何一個大學生希望看到的。

  第五,在應聘者面試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應聘者的簡歷都很空白,即使有一些經歷,但被面試者一問,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令人尷尬的局面,所以這也給我提了個醒,以後要多參加一些活動,增加自己的閱歷,儘量讓自己的簡歷更有內容,即使沒有太多,我們也不應該去偽造,因為一旦被發現,面試者就會覺得我們的人格有問題,所以做人一定要誠信。

  通過參加這次招聘會,我已經做好開頭吃苦,碰釘子的準備。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過沉重的,或者沉痛的人生階段。經歷過風雨,方能見彩虹,只有經歷了沉重,才會有輕鬆。幽默與輕鬆自如地應對一切,是需要資本的,而資本唯一的辦法,就靠闖蕩與積累,而年輕正是支付一切代價的最好成本。

  篇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一次人才招聘會。收穫了很多,明白了很多。與其說是參加一次人才招聘會,其實只是參觀。

  第一次來到這種現場,我是十分的興奮的還非常的好奇。一到現場,那場面真是驚人,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終於進入大廳,到處都是攤位,不過還好,所有的人都排隊,雖然擁擠,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會看到最壯觀的一幕,當公司的招牌一掛出,30秒內,排了四五十個人。所有的崗位之選都遠遠小於應聘的人數。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競爭一格崗位。之所以選擇去參加招聘會,招。那本月所招聘的工作量,往往大於平常的月份。

  針對目前招聘工程情況,做為公司的人力資源,也只能通過招聘來解決現狀,除了招聘應屆生補充辭職人員,還需要再招聘一名同行崗位的人員,本行為招聘同行經驗是非常難招,公司招聘的原則:既要工資待遇給的合適***太高的用不起***,又要有能力,還要人品好,認同公司。綜合這幾點,釋出招聘訊息,但是通知主動釋出招聘資訊,根本沒有收到一個合適的簡歷,接下來是過搜尋,主動下載簡歷,搜尋簡歷,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要麼是要求待遇太高,不符合公司錄用標準,要麼是工作經驗條件不符合,在這種根本沒有合適簡歷的情況下,我只有通過其他渠道來尋找簡歷,通過一個社交網站,終於找到一兩個簡歷,在沒辦法看到他們的***的時候,只能通過發私信,來進行初步聯絡,初步有回訊息的時候,終於要到的電話號碼,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面試溝通,然後約其來公司面試,在部門負責人都面試完後,最終確定一位入職。這個崗位在這個月也終於有個結果。

  在完成這個崗位的同時,又要完成公司的銷售代表指標,公司招聘銷售,希望招聘女生多一些,但是,這個月市場上的簡歷相當的少,女生的簡歷更少,一天通知幾十個銷售,結果就來了一個,可見這月招聘的難度。收到的簡歷很少,那就通過下載了,但是下載的簡歷,意向普遍是不高的,但是,也得照做,不做,更沒人來面試。還有一個辦法,通過跟招聘銷售的公司hr互換簡歷,互換簡歷,通知來的人員,意向也較少,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還是得做這麼一步的。結果到一個月時間,也就招到一個。

  在這一個月,內部介紹、主動下載、互換簡歷等一系列的方法,都想過了,不知道還有其他方法沒,但是,我已是想不到了。最後也希望在自己的這翻努力下,能在月底有個好的結果。

  篇3

  幹我們這一行,有一些便利條件能夠經常參加招聘會,參加了幾次之後,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希望能對看過這篇文章的企業、高校和學生有所啟示。

  參加招聘會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坐在展位前的人或者十分年輕,或者只是臨時負責,所以他們對於企業要招收什麼崗位、具體有什麼專業需求和能力要求、企業能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和待遇、應聘成功後在企業的發展路徑這一系列問題,都心中無數。面對求職者尤其是學生的提問,他們只能簡單地以可能需要吧先把簡歷放下吧這樣的話來答覆。對此,他們也會大倒苦水,或者人力資源經理太忙,不可能什麼招聘會都來參加,或者他們只是代理,不瞭解企業的需求,只被要求來收簡歷。儘管如此,仍然體現了企業的不負責任,實際上也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對於企業來說,也失去了一個選人的機會。還有的企業屬於新興行業,對於崗位沒有明確的崗位要求的文字說明,所以在面對感興趣的求職者,只能逐一解答,既浪費口舌,又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雖然有的單位有了宣傳的意識,印製了大量的簡易宣傳資料由應聘者自取,有的還印製了名片,但是很多用人單位仍然侷限於大幅的宣傳展板,印製一兩本精美的宣傳冊***宣傳冊可能只是用來招商用的,而不是專門用於招聘會***,雖然看起來很有氣勢,但是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對於招聘會的主辦方或者高校來說,雖然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但是還有一些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單位就提出,他們提前與主辦方聯絡好要來參加招聘會,但是到了會場才發現他們的展位上貼著的是其他企業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場招聘會遺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參會單位的,不得而知;展位的條件過於簡陋,印有用人單位的簡介和用人需求的宣傳單常常比較厚重,用簡單的透明膠根本不能牢固地固定在牆上,我就遇到過張貼的企業宣傳展板突然掉下來而砸到人的情景。最後一點在校園招聘會最為突出,就是求職者在入場前對參會單位一無所知,進入招聘會場後,只能隨著人流慢慢挪動,等到他到了一個心儀的單位展臺前,發現已經人去臺空,或者即使招聘人員還在,但是已貼出了xx職位已招滿的安民告示,只得鎩羽而歸。因此,如果主辦方尤其是舉辦校園招聘會的學校,能夠提前在網上登出或者提前印發關於參加本次招聘會的用人單位的簡介、用人需求、崗位描述、應聘條件、相關待遇、***等用人單位的資料,相信學生在參加招聘會時能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學生求職的效率,也能節約招聘方的時間。此外,我還了解到用人單位傾向於參加行業招聘會,同時保證應聘者也是對口院校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這樣可以確保人職較高的匹配度,能夠節約用人單位和應聘者雙方的時間和精力,直接有助於提高簽約率。

  對於學生來說,一方面要自己採取主動,在參加招聘會之前瞭解參加的單位的相關情況,提前確定目標,避免盲目散發簡歷,打無準備之仗;另一方面,要突出簡歷的特色。不是說要故意標新立異,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是要真正在內容上下功夫,突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而且在簡歷上也要強調匹配度,突出與崗位相關的實踐資訊、培訓經驗等,形式上要簡潔清晰,使人一目瞭然。同時,在遞上簡歷的同時,一定不要等招聘方提問,而要不失時機地、擇要介紹自己的亮點、過人之處。招聘方在就簡歷提問的過程也是一個考察的過程,有時明知故問,這時不要以為簡歷上有的內容就可以避而不答,讓對方自己去看簡歷,而要簡明扼要地、耐心地回答每個問題。在此基礎上,還要有推銷自己的意識,不要小看這簡短的幾分鐘的交流,它可能直接決定你的簡歷是否石沉大海,決定你是否能得到筆試或面試機會。要在這個環節出彩,之前的功課是一定要做的了,比如對企業提前進行了解,對企業需求進行了解,從而製作一份體現你和企業契合度的簡歷。

  願參加招聘會的企業能不虛此行,學生能抓住每一個機會,學校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單位來學校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