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大舞臺教學設計

  戲曲大舞臺這是一堂展示課,展示課必須有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為基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1.利用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比如京劇的臉譜知識和各種地方戲的名稱、特色等;

  2.讓學生欣賞中國戲曲名段,感受戲曲的魅力;

  3.積累中國戲曲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中國戲曲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課前準備

  利用參考書籍及相關網站,蒐集中國戲曲的有關知識,做好參加“戲曲大舞臺”活動的知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

  推薦書目: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文化藝術》

  《中國文化藝術叢書·中國戲曲》

  《中國文化藝術叢書·中國曲藝·雜技·木偶戲·皮影戲》

  《中國京劇藝術叢書·中小學京劇讀本》

  推薦電視訊道:

  CCTV—3戲曲節目

  CCTV—3春節戲曲晚會

  CCTV—1綜藝大觀

  CCTV—1曲苑雜談

  二、匯入新課

  以情匯入:以戲曲音樂、畫面匯入新課,為本次活動營造濃郁的戲曲氛圍。

  三、討論、交流戲曲知識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先分組討論,然後每組推舉一兩個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師可提供以下主題供學生選擇。

  1.“戲曲”的含義。

  2.中國戲曲最早起源於哪些藝術形式?大約成熟於什麼時代?

  3.中國戲曲與文學***語文***的關係表現在哪些方面?舉例說明。***蒐集你認為最優美的一段唱詞;說出一位你認為是最優秀的戲劇作家***

  4.聊一聊京劇在中國戲民中的地位及京劇的臉譜知識。

  ***1***臉譜知識介紹。

  ***2***四大行當:生、旦、淨、醜。

  ***3***戲曲的虛擬動作。

  四、名段欣賞

  現場播放戲曲名段,讓學生欣賞,從中感受戲曲的魅力,激發喜愛戲曲的情感。

  五、家鄉戲大展臺

  說一說你的家鄉有些什麼地方戲?並向大家推薦一曲。

  六、搞“我與中國戲曲”調查

  目的是瞭解同學們及其家長對中國戲曲的瞭解和喜愛程度,旨在讓學生明白:發揚光大中國的戲曲藝術人人有責。

  七、結束語

  預期效果

  1.讓學生全部動起來:會唱的唱,會演的演,不會唱、演的可以通過查詢資料體會掌握知識的樂趣;

  2.課前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彙報,接受戲曲文化的薰陶;?

  3.欣賞戲曲片斷,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戲曲的無限魅力,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

  戲曲大舞臺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都是反映人類文化的文章,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臺》是戲曲文化。因此,我這堂課的目標定位是:瞭解中國戲曲相關知識,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本著這一目標,我儘可能的為學生的搭建認識戲曲、學習語文的舞臺。

  1、我為學生搭建認識戲曲的舞臺

  儘管我國流傳到現在的戲曲種類繁多,而且這些戲曲都是精華,但作為十三四歲的中學生,對流行歌曲的喜愛要遠遠超過戲曲,怎樣才能激起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呢?為他們搭建瞭解戲曲的舞臺呢?

  根據原有的知識儲備***我原來教過音樂,雖不是個戲曲愛好者,但對戲曲有所瞭解***,在備課過程中,我除了梳理自己已有的戲曲知識,還查閱了各種資料,尋找吸引學生的知識點。如果僅僅是向學生講授這些知識,這堂課肯定會讓學生懨懨欲睡。因此,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戲曲,比如:戲曲知識知多少、猜賞戲曲、辨別臉譜、演唱戲曲等,整個課堂異彩紛呈,學生們的對戲曲認識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特別是學生自演的《誰說女子不如男》《蘇三起解》《夫妻雙雙把家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片段,雖然有的同學唱得不夠精彩甚至跑調,但也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學生情緒高昂,從而達到了意想的效果。這一點從學生談“對戲曲有了怎樣的認識?”我已經知道學生已經對戲曲產生了興趣。

  2、我為學生搭建個性展示的舞臺

  這是一堂展示課,展示課必須有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為基礎,這就不得不提到課前的準備。我提前兩週佈置任務,要求:自主閱讀教材,同學間分組合作查詢資料,瞭解中國戲曲的一般知識,瞭解戲曲文化知識和我們家鄉的地方戲;模仿學唱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戲曲片段;蒐集幾段精彩唱段,把自己對唱段的理解與同伴交流。學生在這兩週裡回家蒐集查詢資料,來到學校一有時間就交流整理資料,有的同學還跨班級收集資料***農村家庭大部分沒有網路,戲曲方面的參考資料又少,因此資料的獲得主要靠部分同學收集,大部分同學主要是交流整理***,有的同學還把自己學到的戲曲片段教給同組的同學和其他想學的同學,課餘時間時常會聽到哼唱戲曲聲音。這樣通過蒐集資料,既充分的培養和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課堂展示做好了知識儲備。而我設計教案時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時間還給學生。課堂上我設定了讓他們展示資訊量豐富及整合處理資訊能力的戲曲知識問答、臉譜的含義及舉例,讓他們展示演唱才能的戲曲表演、讓他們展示寫作與表達能力的戲曲賞析,讓他們展示表達能力的談“對戲曲的認識”等等,讓學生得到自由充分的展示。而教師在課堂上僅僅起到穿針引線、調整課堂的作用。

  3、我為學生搭建語文學習的舞臺

  我這堂課雖是展示課,但是我沒有僅僅停留在把蒐集來的知識簡單回報這一層面上,而是儘可能的貫穿語文學習。因為如果脫離開語文教學,也就不是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

  《戲曲大舞臺》這一綜合性學習課很容易上成熱熱鬧鬧的表演課、學唱課,戲曲知識課,往往忽視了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我這堂課的目標定位是:瞭解中國戲曲相關知識;感受戲曲文化的魅力。而且這次活動我重視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比如:對臉譜的識別不只是停留在臉譜辨別和代表的含義上,而是聯絡“平時描寫人物時要注意觀察,刻畫出特點”這一寫作方法。又如:戲曲欣賞不只停留在讓學生“悅耳”這一層面上,而是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學生當堂對所聽和所瞭解的戲曲的進行賞析,既培養了寫作能力又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這節課不僅形式靈活,而且自始至終沒有離開語文學習這一舞臺。

  當然優點和不足往往是並存的。戲曲知識博大精深,課堂的四十五分鐘很難把戲曲重點知識全部挖出來***尤其是國粹京劇***,這不僅是老師的遺憾,更是學生的損失。再者我班人數多,一節課很難讓所有的學生有展示的機會,特別演唱和賞析往往只停留在少數幾個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