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澳大利亞教學設計

  教案作為七年級地理老師的心智成果,其形式與內容是不斷變化的,那麼應怎樣進行教學設計,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

  澳大利亞

  設計理念

  依據地理新課標的要求,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設計要體現探究學習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地圖找規律,探究問題引資料,並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目標

  1.知道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的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農牧業和工礦業發達。

  2.學會利用舊知識探究新問題,利用資料說明為什麼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3.通過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的發展佈局,認識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學習重點

  1.能夠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探究澳大利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2.通過澳大利亞的農業、牧業和礦業發展的案例,分析說明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推薦相關網址或參考資料

  學生:分組蒐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教師 同學們,我們前邊已經學過了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了解一個國家?

  學生 位置、地形、氣候、農業、工業……

  教師 那麼我們今天就利用已學會的這些方法再來認識一個國家:澳大利亞。

  教師 出示圖8.35,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

  學生 讀圖找出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南半球、獨自佔有一個大陸、南迴歸線穿過中部等。

  教師 澳大利亞位置的獨特性決定了它自然環境的特點,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下面我們一起到澳大利亞的國家野生動物園去看一看。

  教師 多媒體播放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園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亞特有動物的圖片或看課本插圖***。提出問題:澳大利亞生物的共性是什麼?

  學生 觀看影片欣賞動物,感悟澳大利亞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亞生物原始性的慾望。

  探究一:我談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1.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與大陸漂移的關係?

  2.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進化的影響?

  3.比較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大陸在生物物種方面的差異。

  學生小組自選探究課題,尋找證據。組長彙報討論結果。***可展示影象材料或文字材料證明觀點***

  課題1:運用大陸漂移學說從時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課題2:利用物種進化原理從空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課題3:說明自然環境對澳大利亞生物的影響。

  教師 出示閱讀材料: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佔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佔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佈在澳大利亞。

  師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亞不愧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學生 自讀“閱讀材料”,瞭解澳大利亞的養羊史。

  教師 同學們,我們在逛商店時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標有“100%澳毛”的字樣,就是說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毛織成的。澳大利亞發達的養羊業使其成為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教師 ***多媒體出示牧場景觀圖片***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場的規模很大,機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個牧場主,你會將自己的牧場建在哪裡呢?

  探究二:我來選擇牧場址

  1.根據澳大利亞的地形來選址。

  2.根據澳大利亞的氣候來選址。

  學生 小組自選課題,選擇牧場位置。組長彙報結果指圖講解***不僅要說明所選位置,而且要闡明選擇依據***:

  課題1: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地形圖***圖8.38***:通過讀圖得知澳大利亞的地形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為山地,北有大分水嶺,東南有該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亞大盆地,有北艾爾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東南沿海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為天敵,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課題2: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圖***圖8.39***:通過讀圖可以看出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氣候主要為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型別,南部沿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熱帶草原地區,因為這裡氣候溫暖溼潤,利於牧草生長。

  教師 ***肯定學生的探究結果,提出問題加以引導***剛才我們分別依據地形和氣候因素來選擇了牧場址。下面你再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綜合來考慮你的選址方案,看看會有做出什麼調整?

  學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迴歸線附近地區不能建牧場,因為雖然這些地區具備了地形方面的優勢,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乾旱,缺少水源。

  教師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僅選擇了自己的牧場址,而且學會了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麼請來驗證一下你的選址是否合適。

  教師 多媒體出示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佈***圖8.37***。

  學生 選址正確,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 讀圖進一步瞭解澳大利亞四個不同農牧業區的分佈,認識澳大利亞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農牧業,因此農牧業一直在其經濟中佔居著重要地位。

  教師 同學們,澳大利亞不僅有發達的農牧業,而且礦產資源豐富,在發展採礦業方面具有很大的資源儲量優勢。***出示閱讀材料***:

  澳大利亞鋁土礦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35%,居世界首位;鐵礦、鎳礦、鋅礦和錳礦的儲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礦產,如煤炭、石油、天然氣、金礦、鎢礦等的儲量也很豐富。

  教師 現在澳大利亞的採礦業、冶金和機械製造業等工礦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又被人們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教師 出示澳大利亞礦產和城市分佈圖***圖8.40***。

  學生 讀圖找出:1.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煤、鐵礦石等***及分佈。

  2.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等。

  教師 通過讀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學專家,試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佈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亞的人口分佈

  1.地形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2.氣候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3.交通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4.歷史對澳大利亞人口分佈的影響。

  教師 多媒體出示悉尼歌劇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觀圖片。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

  【摘要】

  地理是在初中階段新開設的一門學科,如何在眾多科目中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在初始階段就帶領學生暢遊地理的海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是值得我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來闡述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關鍵詞】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初中生要學習的科目多,課業負擔繁重,並且在升學考試的重壓下,地理學科顯得無關緊要,因此地理教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需要在課時少的情況下創造高效課堂,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什麼是高效課堂?

  ***1***實現單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其教學內容全部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只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設定一條單一、清晰並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節省不必要的時間和環節,使課堂井然有序。

  ***2***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二者缺一不可,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作用更不可忽視。真正的高效課堂絕不是隻照顧到個別學生,或人人都是“低頭族”,而是儘可能地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師生配合,才能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2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1***精心準備,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匯入。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要在課堂伊始的匯入部分就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一堂課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下紮實的基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格外重視匯入部分,多花費一番時間和精力仔細打磨。首先,迴歸教材,從教材出發,夯實基礎。教材體現了編者的意圖,是許多專家智慧的結晶,使得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喜歡建造空中樓閣,自由發揮,棄教材內容於不顧。其實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必要的,但要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踏踏實實地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其次,設計一條單一、清晰、有深度的教學目標,使整堂課的教學都有的放矢;最後,在設計課堂匯入時,充分體現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興趣包括性格等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在講授《經線和緯線》這一課時,考慮到這節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學生難以接受,在設計課堂匯入時結合數學學科中的“平面直角座標系”,針對學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建立了座標系,每一名學生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座標,並進行了相關聯絡,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這節課的教學:“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座標,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也是如此,那麼,它們又該如何定位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經線和緯線》。”這樣一來,在講授地理的同時與其它學科相結合,給學生一種新奇之感,賦予每個學生參與進來的機會,課堂氛圍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運用小組教學法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強調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他們才能真真切切地學到東西,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小組教學法是近年來在中小學課堂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契合這一教育理念,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小組的劃分上,絕不是隨意的劃分,而是要執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一方面保證小組之間水平相當,在進行比賽等活動時能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又要保證小組內的百花齊放,實現學生的多樣性,讓學生自由發展;第二,賦予小組每一名成員不同的任務,哪怕是謹小慎微的學習任務,比如記錄員、監督員等,定期輪換職位,引導學生各司其職,在學習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情商教育;第三,教師所起到的只是引導的作用,主要發揮學生的作用,充分相信每一名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為他們提供機會和平臺,他們一定會還給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例如,在講授《56個民族》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教學的優勢,佈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詢問師長、調查走訪等方式瞭解不同的民族的歷史、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基本常識,回到課堂中來小組之間互相分享、交流,實現共贏。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有的民族全面的瞭解,讓學生消除偏見,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地看待問題,民族團結、和諧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樣一來,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來,也不再感覺學習地理是一項艱鉅的學習任務。

  ***3***聯絡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於我們所處的生活,最終又要回歸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地理也不例外。教學低效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於教師僅僅把它當做教學,學生也僅僅把它當作是學習,如果師生雙方都能夠認識到我們學習地理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一項技能,以便於更好地運用於生活之中的話,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例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讓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生活、欣賞生活、享受生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充滿正能量;注重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與其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講學習地理的重要性,不如讓其顯而易見,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這個道理。例如,在講授《水是寶貴的資源》這一課時,為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明白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水也是我們共享的資源,我佈置學生開展一項調查活動:“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你有哪些辦法?”學生們十分認真地投入其中,通過走訪、調查問卷等形式蒐集了很多資料資料,並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從向父母親人倡導節水開始,逐漸擴散,為節約水資源貢獻一分自己的力量。這次活動也讓我看到了學生們不同以往的一面,學生們沒有高喊什麼口號,而是身體力行,只要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距離我們實現“中國夢”還會遠嗎?

  總而言之,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課堂節奏快,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也不是課堂氛圍多麼活躍,而是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知識恐怕永無止境,但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可以使學生受益無窮,使用一生,真正實現“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讓學生初學地理便愛上地理、愛上地理課堂,不再把它當作是一項任務去完成!

  作者:樊軍志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弘文中學

  參考文獻:

  [1]馬娟,朱峰.淺談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課外閱讀:中下,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