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平原君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趙氏,名勝。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以善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和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戰國四公子。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

  平原君人物簡介

  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

  平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拜相其後“三去相、三複位”前後相趙48年曆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史記·趙世家》記趙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國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史記·樂毅列傳》也說“以相國印授樂毅”。

  《史記·趙世家》又記趙惠文王十八年前281“魏冉來相趙”。又記“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

  趙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後卒。田單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趙。

  平原君的著名食客

  毛遂***毛遂自薦***

  秦國進逼趙國邯鄲時平原君準備找二十個文武兼備的門客去楚國遊說楚王合縱抗秦。找了十九個人餘下一個名額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毛遂便上前自薦。平原君說“如果錐子放在袋子中尖頭一定會露出來怎麼沒有聽說過你呢”毛遂則說“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個錐子一早就整出來了。”於是平原君帶毛遂同到楚國。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了半天還未有結果於是毛遂帶劍上前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說完了怎樣說到現在。”楚王說“我和你的主人說話你來幹什麼”毛遂於是拿著劍上前說“大王喝叱我不過仗著楚國人多但在十步之內大王的性命在我手裡。楚國的強大天下沒有對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燒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國祖先這是楚國的大仇趙國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覺得可惡。合縱的目的是為了楚國不是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為什麼要喝叱我呢”於是趙國成功和楚國結盟。

  平原君回國之後自慚觀人相士的能力不足未在毛遂入趙之時就發現他的才能於是立刻奉毛遂為上賓。

  公孫龍

  名家代表人物曾經在平原君門下為食客擅長“離堅白”等論點。虞卿在邯鄲之圍解除了之後曾欲以說服信陵君出兵為由為平原君請封。公孫龍連夜入見平原君認為平原君在戰事中並無功勞不應以此為由請封平原君便沒有聽從虞卿的建議。

  平原君原本待公孫龍甚厚後來鄒衍到趙國時平原君就向鄒衍請教關於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論題。鄒衍認為公孫龍之流是“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於大道。從此以後平原君便絀遠了公孫龍。

  平原君的評價

  正面評價

  司馬貞:平原君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他殺嘲笑士人的姬妾,散家財讓李同領兵退秦,用毛遂與楚國定盟是其功績。

  譙周:長平之戰趙國的敗績,是趙王換將的錯誤,不應怪罪平原君。

  李牧: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羅劍波:平原君乃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實為難得的智者。

  負面評價

  司馬遷:平原君在亂世之中雖為翩翩公子,但是不識大體,利令智昏。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

  蘇轍:平原君僅是竊得一時名聲之人,不懂為國計慮。在拒燕之事上不懂用趙將廉頗、趙奢,反而割地與齊借來不會被趙所用的田單。馮亭獻上黨之事,平原君也不知避開禍患,貪取土地而引起長平之禍。因此平原君難以輔佐危殆的國家,也無法抗拒強秦。

  黃震:平原君斬笑躄者美人頭一事,雖然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但也稍微過份了。邯鄲被圍,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於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