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最大的海蛇

  海蛇***Pelamis platurus***[1],是蛇目眼鏡蛇科的一亞科。與眼鏡蛇亞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尾側扁如槳,軀幹後部亦略側扁。本亞科有13屬、38種。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佈,但大西洋中沒有海蛇。 海蛇亦稱"青環海蛇","斑海蛇",是生活在海洋裡的爬行動物。有毒。長1.5-2米。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 海蛇腹部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蛇類算是小編最討厭的動物之一,更何況是海蛇!這兒小編正是要給大家普及普及海蛇的問題!?海蛇有沒有天敵?等等。

  形態特徵

  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海蛇和陸蛇在生理、生態上有明顯的不同 。

  尾巴:海蛇的前半部細小,呈圓柱形,後半部變粗,尾巴不像陸蛇那樣細長如鞭,而是側扁如槳,在海中游泳時,像船櫓那樣左右撥水前進。

  瓣膜:為了潛水的需要,海蛇的鼻孔長有一對可開閉的瓣膜,可防海水從鼻腔進入體內。

  肺:它的肺也特別長,幾乎從喉嚨一直延伸到尾部,既能儲存空氣,又能調節身體的上浮下沉。

  鱗片:海蛇和陸蛇一樣,全身披著鱗片,不過海蛇的鱗片比較稀疏,體表有不少沒被鱗片覆蓋,這些部位的面板特別厚,可以避免海水中鹽分滲入體內,同時起著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功能。

  生活習性

  海蛇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 開闊海域中很少見。它們有的喜歡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卻喜歡在 珊瑚礁周圍的清水裡活動。海蛇潛水的深度不等,有的深些,有的淺些。曾有人在四五十米水深處見到過海蛇。淺水海蛇的潛水時間一 般不超過30分鐘,在水面上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頭來,很快吸上一口氣就又潛入水中了。

  海蛇具有趨走和叢集的習性,常常成千上萬條集聚在一起順流漂游。所以海蛇的生育交配是極為壯觀的,每當繁殖季節來臨,常有成群的雌、雄海蛇聚集在一起,有時數量可以多到數百萬條,相互追逐,隨波逐浪不斷前進,其隊伍有時可以綿延數公里之長。當它們聚集在港口處,甚至連船舶也難以正常航行。

  食物

  海蛇對食物是有選擇的,很多海蛇的攝食習性與它們的體型有關。有的海蛇身體又粗又大,脖子卻 又細又長,頭也小得出奇,這樣的海蛇幾乎全是以 掘穴鰻額為食。

  有的海蛇以魚卵為食,這類海蛇的牙齒又小又少, 毒牙和 毒腺也不大。還有些海蛇很喜歡捕食身上長有毒刺的魚,在菲律賓的北薩揚海就有一種專以鰻尾鯰為食的海蛇。

  鰻尾鯰身上的毒刺刺人非常痛,甚至能將人刺成重傷,可是海蛇卻不在乎這個。除了魚類以外,海蛇也常襲擊較大的生物。

  天敵

  海蛇也有天敵, 海鷹和其它肉食 海鳥就吃海蛇。它們一看見海蛇在海面上游動,就疾速從空中俯衝下來,銜起一條就遠走高飛,儘管海蛇凶狠,可它一旦離開了水就沒有進攻能力,而且幾乎完全不能自衛了。另外,有些 鯊魚也以海蛇為食。

  毒性

  海蛇的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 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 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 眼鏡蛇毒的神經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 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 麻痺大意。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常快,中毒後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痠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被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死亡。多數海蛇是在受到騷擾時才傷人。世界上最毒的動物是“毒蛇之王”—— 細鱗太攀蛇,海蛇的毒性和它差不多,並列為世上最毒的毒蛇。細鱗太攀蛇,它的毒液是眼睛蛇王的20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時內毒死25萬隻小白鼠。其中,據記載,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列為世界10種毒性最烈的動物之一。還有生活在亞洲 帝汶島的 貝氏海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海蛇咬人可在數十分鐘內使人致死。

  種群分佈

  世界上存在海蛇約有50種,它們和 眼鏡蛇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均為劇毒蛇。世界上大多數海蛇都聚集在 大洋洲北部至南亞各半島之間的水域內。少數幾種海蛇,如 長吻海蛇、 青灰海蛇、 環紋海蛇和 青環海蛇等在溫帶海域中也經常見到。

  中國國沿海分佈著扁尾海蛇亞科和海蛇亞科的l5種海蛇:青環海蛇,長吻海蛇, 平頦海蛇,環紋海蛇、 黑頭海蛇、 淡灰海蛇、 半環扁尾海蛇、青灰海蛇、 小頭海蛇、 海蝰、蘭灰扁尾海蛇、 扁尾海蛇、 龜頭海蛇、 棘眥海蛇、 棘鱗海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