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顏真卿的評價

  顏真卿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字型對我國的書法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人們是如何評價顏真卿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顏真卿的評價,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人物評價顏真卿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書畫圈網小編查閱資料發現,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書畫圈網小編網上檢索發現,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裴將軍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蹟,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巨集,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一代大書法家,看看歷史人物都是怎麼評價他的!

  《乞米帖》

  李隆基:“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

  盧杞:“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

  《祭伯父文稿》

  李適:“故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公顏真卿,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諭,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殷亮:“昨段秀實奮身擊泚首,今顏真卿伏縊烈庭,皆啟明君臣,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

  裴敬:“以忠烈稱者,顏魯公、段太尉。”

  劉昫等《舊唐書》:“國,是武之英也;苟無楊炎弄權,若任之為將,遂展其才,豈有朱泚之禍焉!如清臣富於學,守其正,全其節,昌文之傑也;苟無盧杞惡 直,若任之為相,遂行其道,豈有希烈之叛焉!夫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德宗內信奸邪,外斥良善,幾致危亡,宜哉。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二君守道歿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自古皆死,得正為順。二公雲亡,萬代垂訓。”

  《幹祿字書》

  歐陽修等《新唐書》:“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晚節偃蹇,為奸臣所擠,見殞賊手。毅然之氣,折而不沮,可謂 忠矣。詳觀二子***段秀實、顏真卿***行事,當時亦不能盡信於君,及臨大節,蹈之無貳色,何耶?彼忠臣誼士,寧以未見信望於人,要返諸己得其正,而後慊於中而 行之也。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郭家廟碑》

  王應麟:“顏魯公為《郭汾陽家廟碑》雲:‘端一之操,不以險夷概其懷;堅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魯公亦允蹈之。”“顏真卿、鄭畋以興復為己 任,倡義討賊,其志壯矣。真卿權移於賀蘭進明,畋見襲於李昌言,功不克就。故才與誠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徐鈞:“一曲霓裳失太平,漁陽鼙鼓暗風塵。君王只識楊丞相,不識平原老守臣。”

  趙秉文:“陛下勿謂書生不知兵,顏真卿、張巡、許遠輩以身許國,亦書生也。”

  《郭已虛墓誌》

  王夫之:“顏魯公謂盧杞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趙冢宰以魏廣微叔事逆奄,而歡曰:‘昆溟無子。’魯公陷死於賊中,冢宰沒身於遠戍,取禍之繇,皆君子之過也。”

  蔡東藩:“拚生一擊報君恩,死後千秋大節存。試覽《唐書》二百卷,段顏同傳表忠魂。”“顏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脅迫,且累叱四國使臣,直聲義問,足 傳千古。至朱泚竊據京城,復有段秀實之密謀誅逆,奮身擊笏,事雖不成,忠鮮與比。唐室不謂無人,誤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故本回可稱為 顏段合傳,其餘皆主中賓也。

  顏真卿的書法評析

  顏真卿的楷書最大的特點是:筆畫清勁豐肥,間架嚴整茂密,氣勢雄偉磅礴,字字端正莊重。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筆畫變化多端,筆法靈活運用。如“橫”畫的寫法就有如下幾種:

  ***1***逆鋒落筆,裹住筆鋒執行,微微右上,至收筆處稍稍提筆,緊接著又用力按筆,繼而回峰收筆,形成茁壯有力、端重渾厚的“橫”畫,如“一”、“十”筆。

  ***2***逆鋒落筆,然後緩緩提筆,甚至用毫尖執行,至收筆處重按

  筆,形成右端略粗、中間稍細的“橫”畫,如“黃”、“其”等字;

  ***3***輕落筆,逐漸加力行筆,至收筆處又重按回鋒,形成左端略

  細、右端稍粗的“橫”畫,如“重”、“祥”等字。

  ***4***當“橫”畫與“豎”畫組合在一起時,則“橫”畫讓“豎”畫,“橫”畫較“豎”畫纖細一些,形成兩者粗細、主次分明,如“南”、“當”等字。

  總之,“橫”畫的寫法很多,隨字而不同,姿態多樣。又如“捺”畫,其寫法是,落筆逆鋒而入,漸漸加重筆力,緩緩向右下執行,至收筆處又稍駐筆以重按,然後又慢慢提筆,直到“捺”勢欲盡即收筆。從而,形成極為自然且犀利如刻刀狀,如“之”、“夜”等字;又當它與“撇”畫結體時,則往往把“撇”畫寫得相對地細瘦一些,形成“撇”稍細、“捺”略粗的鮮明對比,使字生機勃勃有精神,如“夫”、“金”等字。

  顏真卿對宋四家的影響

  被誤解的蔡襄

  從書法面貌來看,蔡襄無疑是與“顏體”最為接近的,尤其是他曾經為顏真卿的《自書告身》題跋***圖1***,兩者在結體上的相似之處觀者一目瞭然。然而從目前的史料來看蔡襄並沒有學習顏真卿的記載,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看到他在結體上與顏真卿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呢?曹寶麟先生認為:“***蔡襄書法中***顏體可謂是宋綬書法中徐浩成分的進一步擴充,徐與顏的區別,除了徐較攲側之外,用筆也輕靈。因此,蔡氏即使是跋顏真卿《自書告身》時竭力追摹顏的神韻,終覺與顏真卿渾茫蒼勁的氣息存在較大的差距。”[1]如果說蔡襄學顏真卿沒有歷史根據,但似乎結體和用筆法上又有些形似之處,那麼我們說它主要是通過他老 師宋綬,間接的受到了某種影響。看看別人對蔡襄的評價,我們就能明白蔡襄追求的意境與顏真卿是截然兩途。黃庭堅在《題蔡君謨書》中曾說:“君謨書如蔡琰胡笳十八拍,雖清壯頓挫,時有閨房態度。”[2] 米芾曾說:“蔡襄書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多飾名花。”[3]陶宗儀《書史會要》:“***蔡襄***筆甚勁,而姿媚有餘。”[4]蔡襄在審美風格上更多的接近虞世南***圖2,圖3***,黃庭堅曾說:“蔡君謨真行簡札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也。”[5]而“閨房態度”“少年女子”“體態嬌嬈”“姿媚有餘”等評價顯然與顏真卿“雄渾剛勁”的風格相去甚遠,如此看來,蔡襄非但沒有接受顏真卿雄渾的風格,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

  言行不一的蘇軾

  顏真卿之所以擁有崇高的書學地位,蘇軾應當是第一功臣。是他在《書吳道子畫後》:“詩至於杜子美***杜甫***,文至於韓退之***韓愈***,書至於顏魯公***顏真卿***,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6]的一句具有總結性的話將顏真卿的書法推倒了無以復加的高度。

  就象對待杜甫的態度一樣,蘇軾的言論有時並不一致,蘇軾在《書黃子思詩集後》說:

  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至於詩亦然。蘇、李之天成,曹、劉之自得,陶、謝之超然,蓋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7]

  蘇軾何嘗意識不到顏真卿書法存在的缺陷,在這一點上他與米芾對顏真卿的尖銳批評依照的是同一個標準。他曾雄心壯志地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8]可見他對魏晉風格仰慕至極。他在元豐五年***1082***曾勸說米芾改學晉人,“米元章元豐中謁東坡於黃岡,承其餘論,始專學晉人,其書大進”[9]他自己應當說也是竭力上追這一理想的。因此,他推崇顏真卿目的是想以顏真卿為中介上攀王右軍。[10]他在《題顏魯公書畫贊》中說:

  顏魯公平生寫碑,惟《東方朔畫贊》最為清雄,字間櫛化,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言此也。[11]

  他認為在顏真卿眾多風格不一的作品中《東方朔畫贊》***圖4***“不失清遠”,這一風格正是顏真卿學習王羲之《東方朔畫贊》的結果,表面上“大小相懸”但“氣韻良是”。這一段話對我們理解蘇軾的詩詞及書法藝術的追求極為重要,蘇軾的詩不正有“清雄”的特點麼?

  因此,蘇軾接受顏真卿繞開了人們的視線,選擇了顏真卿早期與王羲之風格面貌更為接近的《東方朔畫贊》而沒有選取顏真卿晚年風格成熟時期蒼茫雄渾的一面。

  蘇軾在大字的面貌***圖5***上有《東方朔畫贊》的影子,黃庭曾有論述:“東坡嘗自評作大字不若小子,以餘觀之誠然。然大字多得顏魯公《東方先生畫贊》筆意,雖時有遣筆不工處,要是無秋毫流俗。”[12]但是《東方朔畫贊》***書於754年***是顏真卿早年的作品,此類風格與顏真卿之所以成為顏真卿的晚年風格距離應當是不小的。

  蘇軾在結體上顯然沒有選擇顏真卿的平正寬博,在這一點上似乎與以攲側取力的徐浩***圖6***有更多相似之處,蘇軾自己卻不承認,“昨日見歐陽叔弼***歐陽修第三子***雲:‘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非也。”[13]他的兒子蘇過更是對此進行過辯駁:“俗手不知,妄謂學徐浩,陋矣。”[14]看蘇軾的小字***圖7***,與王僧虔***圖8***甚至於魏晉時期的風格多有默契。

  黃庭堅的獨特視角

  黃庭堅品評書法的最高標準是“韻”,而“韻”應當是後人對晉代書風的評價,清人樑巘在《評書帖》中曾對上不同歷史時代風貌做過一個概括:“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15]黃庭堅就是用這個字來評價晉人風格的,他曾在《題絳本法帖》中說“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彷彿。”[16]追求“韻”首先要脫掉俗氣,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17]那麼從整個唐代來看,不合流俗的人也就只有顏真卿了,如他評價顏真卿的《蔡明遠帖》:“筆意縱橫,無一點塵埃。”[18]應當說黃庭堅之所以推崇顏真卿,主要是看中了顏真卿的不合流俗的品格,當然人品因素亦自然包括其中。

  與蘇軾不同的是,黃庭堅選擇了顏真卿的《宋璟碑》***圖9***作為學習王羲之的中介。蘇軾選擇了顏真卿還沒有形成自己風格時的《東方朔畫贊》,而黃庭堅選擇的卻是他寫於772年的成熟期作品,黃庭堅初學蘇軾但風格取向最終分道揚鑣,兩者的區別大體可以追溯到這裡。

  然而《宋璟碑》在顏真卿諸多楷書作品中亦是較為特殊一路,歐陽修認為此碑與《瘞鶴銘》***圖10***筆法相似,黃庭堅亦深以為然。

  右軍嘗戲為龍爪書,今不復見。餘觀《瘞鶴銘》,勢若飛動,豈其遺法耶?歐陽公以魯公書《宋文貞碑》得《瘞鶴銘》法,詳觀其用筆意,審如公說。[19]

  關於《瘞鶴銘》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無有定論,而黃庭堅則堅持認為《瘞鶴銘》乃王羲之所書。

  頃見京口斷崖中《瘞鶴銘》大字,右軍書,其勝處乃不可名貌。以此觀之,良非右軍筆畫也。若《瘞鶴碑》斷為右軍書,端使人不疑。如歐、薛、顏、柳數公書,最為端勁,然才得《瘞鶴銘》彷彿爾。惟魯公《宋開府碑》瘦健清拔,在四五間。[20]

  後人康有為認為黃庭堅受此碑的影響較大,面貌有相似之處。

  宋人書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於神韻絕俗,出於《鶴銘》而加新理。[21]

  黃庭堅之所以喜歡《宋璟碑》的原因就在於“惟魯公《宋開府碑》瘦健清拔,在四五間,”而此“四五間”卻正是受到了王羲之《瘞鶴銘》的影響。他是否在學習《瘞鶴銘》的過程中參照了《宋璟碑》,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我們比較黃庭堅和顏真卿的諸多作品發現《宋璟碑》應當是他學習顏真卿的主要範本,黃庭堅的書法不正有“瘦健清拔”的特點麼?***圖11***

  無論從代表黃庭堅書法成就的草書來看還是從他的行書,我們都很難看到顏真卿的影子,這一點不必細說。

  時代壓之、如影隨形——米芾的接受困境

  米芾是“宋四家”中對顏真卿最有“偏見”的,但是他早年學習書法卻是從顏真卿入手的。他曾自述其學書經歷“餘初學顏,七八歲也。”[22]他批評顏真卿的主要目標是他的楷書,他曾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23]而顏真卿的主要成就應當是他的楷書。對於行書《爭座位》***圖12***一帖他也曾經稱讚道:“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於意外也。”[24]

  元豐五年***1082***與蘇軾的會面是他藝術追求的重要轉折點,自此米芾潛心魏晉,以晉人書風為指歸,他極力搜尋晉人法帖,連其書齋也取名為“寶晉齋”。米芾最終追求的卻是平淡自然的晉人風韻,他曾在《論草書帖》***圖13***說: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25]

  米芾追求理想的過程並不能一帆風順,原因大概就是他說的“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這個時代當然指的是法度森嚴的唐代。我們從他的草書作品中不難看出,平淡天然的晉人風貌已經與這位書法天才相去甚遠,唐代以來提按筆法的先入為主,是如何也擺脫不掉的。

  我們總能從米芾的行書中看到“唐楷”的影子,然而這種影響是不是應該加在顏真卿的身上?雖然早年曾受到“顏體”的啟蒙,但用米芾自己的話來說他“學禇最久”,禇也罷,顏也罷,唐代楷書成了他的藝術底色,成為他不可逾越的藝術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