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赤亭之戰的評價如何

  赤亭之戰是元初二年,在東漢與羌人的戰爭中,武都太守虞詡擊敗西羌於赤亭的著名作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赤亭之戰的評價

  赤亭之戰是東漢和西羌的一場戰役,最終以東漢取得勝利而告終。赤亭之戰作為一場具有典型性的戰例,它對後來的戰爭形式產生了強而有力的影響,所以後世對赤亭之戰的評價也十分地高。首先,先從戰爭經過來看待赤亭之戰的評價。

  赤亭之戰中,足智多謀的虞詡擔任總指揮一職,他客觀而全面地分析戰爭情況之後,決定採用智取收復武都。眾所周知,孫兵和龐涓對峙時,孫臏採取了“逐日減灶”的方法來矇騙了龐涓,在龐涓輕敵時,孫臏贏得了勝利。

  而在虞詡對付西羌軍隊時,他採取了“逐日增灶”的方法來威懾敵軍。面對手下士兵的疑問,虞詡解釋到,如果敵人看見我軍的鍋灶日益增多,那就代表著他們以為附近的州縣加入了我軍陣營,那麼敵人就不敢輕易地前來。

  當年孫臏以弱示敵,如今虞詡採取了以強示敵的做法。從虞詡的策略可以看出,虞詡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他善於從問題本身出發而找出相應的方法和策略,這就是虞詡用兵有方之道。其次,從戰爭結果來看待赤亭之戰的評價。

  虞詡最終以兩千多名士兵的隊伍戰勝了西羌軍隊,在兵少勢孤的情況之下,虞詡用以強示弱的方法成功矇蔽了西羌軍隊,最終戰勝了數萬西羌軍隊的士兵隊伍。從總體來說,赤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靈活作戰的典型案例,它為後來的戰形式爭提供了借鑑意義。

  赤亭之戰簡介

  赤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因為這次戰役具有典型性,所以大量歷史書籍都有關於赤亭之戰簡介、赤亭之戰經過等內容。通過赤亭之戰簡介得知,赤亭之戰發生在115年,當時西羌攻打武都,年僅十三歲的漢安帝無法處理國家政事,便由鄧太后執掌朝政之事,眼看西羌軍隊即將攻陷武都,並有向南行軍的形勢。

  鄧太后為了穩固朝廷統治,便讓足智多謀的虞詡擔任武都太守一職,並讓他率領三千名士兵前去迎敵。西羌軍隊早已聽聞虞詡是一位不容小覷的將領,聽聞東漢朝廷派他前來作戰時,內心不免有些緊張。

  西羌軍隊首領為了應付虞詡,便急忙集結幾千人的軍隊在大散關一帶駐紮,以此來抵禦虞詡的進攻。虞詡早已察覺到西羌軍隊會在大散關設下機關來對付自己,便派遣尖兵前去打探情況。

  尖兵查探的結果果然和虞詡設想的一致,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虞詡決定智取。大散關一帶地勢險要,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如果硬取的話,只能增大損失。為了保險起見,虞詡決定先分散西羌軍隊的兵力,再乘機突破大散關,進而佔領赤亭。

  在虞詡的計劃之下,他採用了障眼法,順利矇蔽了西羌軍隊,讓他們誤以為自己的作戰隊伍日益擴大。愛西羌軍隊不敢輕易妄動之時,虞詡率兵一舉攻破了大散關,收復了武都。

  赤亭之戰的內容

  虞詡率三千兵馬往武都。羌軍早就知道虞詡很厲害,聽說漢朝派他前來征討,感到很緊張,趕忙率領幾千人的軍隊,集中在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境內的崤谷***大散關***,憑險設防,想在這裡堵住 虞詡軍隊的進攻。虞詡帶領部隊來到崤谷附近,發現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心想羌軍一定會在這裡設下重兵,利用有利地勢阻擋我軍前進。他立即派出尖兵在前邊仔細偵察,果然發現羌軍已有了準備,在崤谷埋伏了大批的軍隊,佔據了有利地勢。虞詡一想,覺得硬攻不僅會造成很大傷亡,而且很難奏效。他決定先用假象分散羌軍兵力,然後 再乘機突破崤谷天險,進佔赤亭,直逼武都。定下計策之後,虞詡便命令部隊停止前進,紮營待命,他則到部隊各處巡視。每到一處,他不管有沒有外人,就說:“羌軍憑險據守,我們兵力有限,不易突破。現在,我已派人報告朝廷,請求援兵,等援兵到了以後,我們再開始進攻。”羌人為其所惑,分散至各縣擄掠。留在崤谷的少數羌軍,也覺得虞詡一時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沒有一點作戰準備。

  虞詡看到羌軍已分散了兵力,就抓緊時機,命令部隊立 即出發,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二百多裡的速度,向赤亭急進。途中休息,虞詡讓官兵每人壘兩個人的鍋灶,飯後也不毀掉,故意留給敵人看。第二天,他又命令每人壘四個人的鍋灶,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羌軍眼看著虞詡率軍突破了崤谷,可著了慌,趕緊在後面追趕。追到虞軍休息、做飯的地方,一數虞軍的鍋灶,發現虞軍的人數增加一倍,成了六千。第二天,虞軍的鍋灶更多了,夠一萬多人用的。看到虞軍人馬越來越多,而且日行百餘里,以為不是漢軍的援兵到了,就是附近郡縣的軍隊和虞軍合在一起了,不敢再追。

  虞詡的部下覺得很奇怪,問虞詡:“從前孫臏鬥龐涓,是逐日減灶,你怎麼逐日增灶呢?兵法上說,軍隊日行不能超過三十里,以防意外。而我們卻每日行軍將近二百里,這是什麼道理?”虞詡回答說:“敵人眾多,我們人少,行進速度慢了容易被敵人追上,急行軍能使敵人摸不清我軍的情況。敵人見我們的鍋灶日益增加,必定認為附近郡縣的軍隊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軍人多而行進速度又快,敵人就肯定不敢輕易追趕我們。當年孫臏以弱示敵,今天我們以強示敵,這是因為情況有所不同。情況變了,怎麼能照搬前人的方法呢? 周圍入聽了虞詡這番話,連連點頭稱是,佩服虞詡用兵有方。

  虞詡至武都時,兵不滿3000,被羌眾數萬圍於赤亭。虞詡命令將土頑強固守,一直堅持了十天,打退了羌軍的多次進攻,大大挫傷了羌軍的銳氣。 到了第十天,羌軍又開始進攻了。虞詡站在城牆上晾望,發現羌軍士兵畏縮不前,好象是怕被虞軍的強弓利箭射著, 於是,虞詡下令士兵改用小弓向敵人射擊。羌軍一看虞軍的弓箭已射不到自己跟前,就一窩蜂似地向赤亭發起進攻。當羌兵衝到城下時,虞詡命令強駑手分成二十人一組,共同瞄準一個敵人射擊,箭箭命中,無一虛發。羌人大震,趕快向後撤。漢軍出城反擊,多有殺傷。

  此仗,羌軍雖然敗北,死飭不少人馬,但發現虞軍反攻時只出動兩千多人,故以為虞詡兵力不多,準備再次進攻赤亭。虞詡總結上次戰鬥的情況,也感到暴露了實力,估計羌軍可能會再來進攻。為了迷惑羌軍,他決定再次給羌軍一種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次日,在羌軍敗退回營後,虞詡讓所有的官兵排長隊,耀武揚威地從東邊城門出去,轉一圈,再從北邊城門進城。進城後更換衣服,又從這個城門出發,那個城門進來,並不斷更換衣服以迷惑羌人。每天都這樣反覆出入多次。羌人見虞軍成群結隊,出出進進,摸不透虞詡到底有多少人馬,以為漢軍兵多勢眾,力不能敵,遂撤退。虞詡得到羌軍逃跑的可靠訊息後,就在敵人撤退的必經道上,以500餘人設伏於城外河流淺水處,待羌人涉水渡河時,發起攻擊,斬獲甚眾,羌人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