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雪萊的評價如何

  雪萊是英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浪漫主義文學上的貢獻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天才作家最終卻在30歲時死於一場意外事故中,讓大家為之可惜。在雪萊死後,有很多人對他進行過評價。那麼雪萊評價到底如何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後人對雪萊的評價

  最有資格評價雪萊的人就是雪萊的第二任妻子瑪麗。因為在雪萊死後,他的很多作品都十分散亂,是由瑪麗夫人整理出來的。瑪麗夫人並沒有因為雪萊生前的浪蕩花心而憎恨他,反而在雪萊死後終生未嫁。瑪麗夫人的餘生都是為了自己兒子和整理雪萊的作品。在瑪麗夫人的努力下,雪萊很多詩歌都被整合為詩集出版,因此瑪麗夫人是最有資格評價雪萊的人。那麼她對雪萊評價如何呢?

  瑪麗夫人認為雖然雪萊死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影響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對全人類的影響會不斷增強。而且瑪麗夫人認為雪萊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幸福、和平與善的源泉。

  在中國也有很多知名作家對雪萊作出評價,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一個。郭沫若在《<雪萊的詩>小引》中提到雪萊是他最敬愛的詩人,是自然的寵兒,也是革命思想的健兒。徐志摩在讀完雪萊的詩集後認為就像是聽到了絕妙的音樂。他認為雪萊的詩歌裡的文字是有靈魂的。

  在國外,馬克斯和恩格斯都曾誇獎過雪萊,尤其是恩格斯還因為雪萊語言希臘獨立而認為雪萊是“天才的預言家”。

  雪萊的主要作品介紹

  從1809年雪萊十七歲開始寫作品以來,他的作品就一直沒有斷過,直到1822年他死去。這期間,無論是小說、論文還是散文等,每一年總會有相應的作品出版,尤其是詩歌這一塊,他真的是每一年都有作品。具體來講,雪萊作品有哪些呢?

  在雪萊的諸多作品中,最有名的就要算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這部作品是他在1819年完成的。當時的雪萊創作這篇詩劇是因為被歐洲的黑暗統治給激怒了。當時的整個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全部都籠罩在神聖同盟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之下。雖然雪萊出生貴族,但是他看到了底層人民生活地辛苦和艱難,所以他決心為歐洲人民反抗。

  在這部作品中雪萊塑造了一個英勇不屈,勇於尋找真理的英雄形象。這篇故事中的人物主要來源於羅馬神話,完美地表達了雪萊的哲學思想和理論。也正是這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使其成為了雪萊最有名的代表作。

  《西風頌》同樣是雪萊眾多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這篇詩歌共有5節,通過描寫西風的作用、威力、對波浪而對影響、自己對西風的感慨等表達出雪萊的革命浪漫主義思想。在這首詩中,雪萊運用層層疊進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

  雪萊還有其他很多作品,不過這兩部是最具代表性的。

  雪萊的寫作風格

  雪萊被人們定義為浪漫主義文學家,就是因為他的寫作風格符合浪漫主義的性質。雪萊的作品極具熱情和哲理,並且有著很大的變化。他的詩歌選材很多都是出自神話故事和自然景象,比如《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西風頌》等。

  雪萊追去的是建造一個人人幸福平等的世界,這個理想是十分艱難的。他無法在現實社會實現理想,所以他就將自己的追求化為寫作風格,融入自己的詩詞之中。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幻想自己是翱翔額雲雀,是漂浮的雲朵,甚至是蕭瑟的西風。雪萊最擅長的就是通過大自然的事物來寄託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通過對雪萊寫作風格介紹,可以看到雪萊的人生雖然在為理想社會的建設作出努力,但是在最終他都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作為一個文人,他並沒有意識到要發動群眾。他希望群眾們能夠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普通地推翻是沒有用的,必須要顛覆資產階級。並且在當時的社會條件的狀況下,資產階級才是適合英國發展的階級,換而言之,英國還不具備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條件。

  所以雪萊的作品雖然是具有進步性,浪漫性的,但是並不適和英國的社會發展,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失敗,只能寄理想與自己的寫作之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