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林覺民的評價如何

  林覺民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後人對林覺民充滿了敬仰,佩服他的英勇就義。那麼後人對林覺民的評價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後人對林覺民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後人對林覺民的評價

  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為了反抗清朝的腐敗統治英勇就義,林覺民反抗革命失敗,最終沒有抵擋過腐敗勢力的鎮壓,他在死之前曾經留給妻子一封信,論起這封信來,似乎比英勇就義更加的出名吧!

  史學家對林覺民的評價非常可觀:鑑於清朝末年是最腐敗腐朽的統治,想要取代舊統治需要時間,林覺民過於年幼,不懂社會的黑暗,更沒有料到腐敗勢力垂死之前的鎮壓往往更加可怕,革命雖然失敗,但是林覺民敢於抵抗舊勢力,不怕死的精神依然銘記在人們心中。

  林覺民萬萬不會想到,寫給妻子的書信竟然會後人學習,更不會想到革命會如此快速的失敗,也許當日林覺民可以理智的對待革命,知道新事物終將戰勝舊事物這個道理,也許不會走上犧牲的道路,當然也不會有今日看到的《與妻書》。英勇就義的林覺民年紀才二十歲,花一樣的年紀,人生剛剛開始,就這樣被殘害。很多人對林覺民的評價非常高,但是在評價之餘,很多人都給林覺民進行了理性的分析,林覺民當時的年紀太年輕,做事情血氣方剛,深受留學時期自由民主思想的薰陶,沒有人生閱歷,處事不圓滑的他死在清朝政府的手中是必然的。

  如果林覺民不是年輕的林覺民,是處事圓滑老成的林覺民,或許不會這麼輕易的死掉,誰說搞革命都得血氣方剛,你死我活呢?靈活的運用智慧取勝才是本事!

  林覺民的故事有哪些

  林覺民是辛亥革命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讓林覺民出名的不僅僅是英勇就義的故事,還有就義之前寫給妻子的訣別書,時至今日,林覺民的訣別書似乎要比英勇就義的事情出名的多!

  林覺民的故事人們談及的很多,無外乎就是反抗舊勢力英勇就義的故事,其實更打動人心的是和妻子陳意映的愛情故事。在林覺民的《與妻書》中,言辭句句催人淚下。往日夫妻之間的生活展現在讀者眼前。林覺民捨不得離開妻子,但是國家危難,必須有人起義來叫醒這隻熟睡的老虎,只有這樣才有更多像他們一樣恩愛的人獲得幸福。但是站在陳意映的角度,作為女人,當然可以問是誰給你這樣的權利,選擇這樣的離去呢?

  林覺民害怕妻子為自己擔憂,從未和妻子談及到理想抱負,就連英勇就義之前的行程都不想告知陳意映,每天讓酒灌醉自己。其實作為女人,尤其是懷孕的陳意映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陪伴在丈夫身邊,不管是生死,因為有孕在身,林覺民出於疼愛,一直沒有相告。直到林覺民英勇就義之後,家人為了避難,將宅子賣了,逃離到偏遠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林覺民的一位友人將書信送給陳意映,才知道他英勇就義!

  這就是林覺民的故事,感動著很多人的故事!這個故事見證了英雄,見證了愛情,這樣的感情能夠以大局為重,感動天地,實在是可歌可泣!

  林覺民簡介

  林覺民是清朝末年的人物,參加過辛亥革命,最後英勇就義,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後人對林覺民充滿了敬仰,佩服他的英勇就義,抵抗舊勢力的精神。

  林覺民是光緒年間人,在日本留學過,在少年時期就接受認可了民主革命思想,還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林覺民的一生極其的短暫,是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犧牲者,他的犧牲換來了更多人的警醒,在辛亥革命之後,民眾逐漸接受認可民主革命思想。中國人民開始覺醒,走上了和之前不同的道路。林覺民的犧牲對革命的勝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瞭解歷史人物僅僅靠簡單的瞭解是遠遠不夠的,想要了解林覺民,不僅僅要看林覺民簡介,還要深入到生活中去看去了解。林覺民在革命中是一名烈士,在生活中還是好丈夫。

  林覺民在18歲的時候和陳意映結婚,婚後一直住在福州鬧市區一座二層小樓中,為雙棲樓。婚後的林覺民與妻子十分相愛,感情和諧,在林覺民留學期間,經常回家探親,可見二人感情非常好,直到林覺民英勇就義之後,陳意映顧及到林覺民的骨肉,在憂鬱中誕下孩子,一年之後撒手人寰。

  如今眾人眼中林覺民是一位大英雄,還是為革命犧牲的烈士,但是殊不知英雄也有血,也有淚,林覺民犧牲後,全家人都受到牽連,妻子也抑鬱而死,革命雖然失敗,但林覺民付出了是自己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