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文言虛詞複習指導與訓練題

  為了同學們能夠更好更快的熟練掌握文言文,方便於大家閱讀理解,教師們要為同學們準備哪些文言文的虛詞複習指導和相關的訓練題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初三語文文言虛詞複習指導:

  文言虛詞雖然數量少,但使用頻率高,用法比實詞更為靈活,語法功能比實詞強,瞭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難度。要讀懂文言文,不但要正確理解實詞的含義,還要了解虛詞的用法,二者缺一不可。中考試題雖沒有把文言虛詞作為重點,但對常見文言虛詞用法的考查還是很普遍的。

  在古代漢語中,實詞與虛詞的劃分與現代漢語中的分類不同。古代漢語中把具有實詞屬性的代詞歸人虛詞範疇之中,這一點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時要注意。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對虛詞的考查只是考查常見的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這裡的“常見”是指虛詞在淺易文言文中出現的頻率而言的,也就是說,是我們在學習中常接觸的一些詞。

  隨著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將更加註重理解和運用,不再考查那些繁瑣的同法、句法等古漢語知識。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二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譯。前兩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顯性考查,後一種是對文言虛詞的隱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識記常用文言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②結合語句翻澤確定該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③根據文言虛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替代;④先多朗讀,體會語氣,再進行判斷。

  還有一點同學們要特別注意,一個虛詞有多種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虛詞來表示。在平時學習中應注意打好基礎,勤練多思,把握規律,這樣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考點梳理]

  初中階段常用的文言虛詞大斂有四類:第—類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類是起組合作用的,如“以、於、為”;第三類是起連線作用的,如“而、則、乃”;第四類是起語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為重要的文言虛詞有“之、其、而、以、於”。為便於同學們複習,現就初中常見的文言虛詞中最為重要的文言虛詞,結合具體例項對其用法作簡要分析。

  之

  1.代詞,代人,譯為:他,他們。例:願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2.代詞,代事,譯為:這,它。例:肉食者謀之。

  《曹劌論戰》

  3.代詞,代物,譯為:它,它們。例: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

  4.指示代詞,譯為: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5.助詞,用於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6.助詞,用於主謂結構之間,無實在意義,不譯。例: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詞,作賓語倒裝標誌,無實在意義,不譯。例:何陋之有。 《陋室銘》

  8.助詞,用於湊足音節,無實義,不譯。例: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9.動詞,作謂語,譯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

  《為學》注:此處作實詞

  以

  1.介詞,與後面的詞或短語一起構成介賓短語,充當狀語或補語,其譯意較多。

  ①譯為:把,拿。例: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扁鵲見蔡桓公》

  ②澤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澤為:憑,靠。例:何以戰。《曹劌論戰》

  ④澤為:根據,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⑤譯為:因為。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2.作連詞,表示順承、目的、結果等。

  ①可譯為:來,而。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②也可譯為:以致。例: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4.動詞,用作謂語,譯為:以為,認為。例: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注:此處作實詞

  而

  1.作連詞,表示並列、順承、轉折、假設關係。

  ①表示並列關係,譯為:並且,而且。例: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②表示順承關係,譯為:就,然後。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③表示轉折關係,譯為:但,卻,可是。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④表示假設關係,譯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說》

  2.副詞,常依附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後面,無實義,一般不譯。例:既而兒醒,大啼。 《口技》

  於

  文言文中“於”—般用作介詞,表示處所、時間、物件、被動、比較等。

  1.表示處所,譯為:從,在。例:舜發於畎畝之中。

  《孟子》

  2.表示時間,譯為:到。例:積於今六十歲矣。

  《捕蛇者說》

  3.表示物件,譯為:對,向。例:貧者語於富者曰。

  《為學》

  4.表示被動,譯為:被。例:則人之食於虎也。

  《說虎》

  5.表示比較,澤為:比。例:苛政猛於虎也。

  《捕蛇者說》

  其

  1.作人稱代詞,代人,與後面的動詞、形容問一起作賓語,譯為:他,他們。例:百姓多聞其賢。

  《陳涉世家》

  2.作人稱代詞,代人,作定語,譯為:他的,他們的。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

  3.作人稱代詞,代物,與後面的動詞、形容詞—•起作賓語,譯為:它,它們。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人稱代詞,代物,作定語,譯為:它的,它們的。例: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岳陽樓記》

  5.作指示代詞,近指,譯為:這種。例:專其利三吐也。《捕蛇者說》

  6.作指示代詞,近指,譯為:其中。例:其一犬坐於前。《狼》

  7.作指示代詞,遠指,譯為:那。例:其中往來種怍……《桃花源記》

  8.作副詞,常用於句首,表示委婉語氣、反問語氣等,譯為:恐怕,大概,難道。例:其真無馬邪。

  《馬說》

  初三語文文言虛詞複習訓練題:

  1.下列加點的“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B.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C.蓮,花之君子者也 D.何陋之有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主要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久先帝不以臣卑鄙 臨崩寄臣以大事

  B.輟耕之壟上:

  陳勝佐之

  C.以諮諏善道

  以彰其咎

  D.黑質而白章

  吾恂恂而起

  3.句子中加點問的主要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池非不深也

  園林池沼寬暢

  D.兵革非不堅利也 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

  不以木為之者

  1.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4.下列句於中加點字與“悍吏之來吾鄉”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君將哀而生之乎 B.兩狼之並驅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與“固以怪之矣”:戶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久之,日似瞑 B.食之不能盡其材

  C.君之病在肌膚 D.無絲竹之亂耳

  6.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投諸渤海之尾

  D.輟耕之壟上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問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視其轍亂 其人視端容寂

  B.公與之乘

  先帝稱之曰能

  C.登軾而望之 黑質而白章

  D.何以戰

  固以怪之矣

  8.與“以盡吾齒”中的“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C.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9.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攻親戚之所畔 輟耕之壟上

  B.達於漢陰

  戰於長勺

  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D.然而不勝者

  不以木為之者

  10.選出與例句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把序號寫在例句後面的括號裡。

  1例句:戰於長勺

  A.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B.苛政猛於虎也

  C.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D.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例句:肉食者謀之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事無大小,悉以諮之

  C.登軾而望之

  D.公與之乘

  11.與“操蛇之神聞之”中第二個“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公將鼓之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悵恨久之 D.屬予作文以記之

  12.與“其妻獻疑曰”小的“其”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增其舊制 B.殫其地之出

  C.其鄉人曰 D.懼其不已也

  13.與“以塞忠諫之路也”中的“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B、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C.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D.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4.下面各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屠乃奔倚其下 乃重修岳陽樓

  B.雜然相許 吳廣以為然

  C.時而獻焉 懼有伏焉

  D.面山而居 學而時習之

  15.與“箕畚運於渤海之尾”中的“於”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苛政猛於虎也

  B.吾祖死於是

  C.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D.告之於帝

  16.下邊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耕於南陽 達於漢陰

  B.先帝不以臣卑鄙 醒能述以文者

  C.當世之事 永州之野

  D.苟全性命於亂世 奉命於危難之間

  17.解釋下列句中的“其”字。

  1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2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3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4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5復前行,欲窮其林 

  18.指出下列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

  1以刀劈狼首 

  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3策之不以其道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6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9.指出下列句中的“於”字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哪個詞。

  1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負者歌於途 

  3舜發於畎畝之中 

  4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5苛政猛於虎也 

  6餘將告於蒞事者 

  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2永之人爭奔走焉 

  3感極而悲者矣 

  4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 

  5陳勝、吳廣乃謀曰 

  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7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8雜然相許 

  9其餘則熙熙而樂   10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2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練習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①山門圮②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③十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④數小舟,曳鐵耙,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者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⑥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⑦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之於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注]①幹:岸邊。②圮:倒塌。③閱:經歷。④棹:船槳,這裡作動詞用。⑤柿:木片。⑥顛:顛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A.求二石獸於水小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

  B.以為順流下欠 然得而腊之以為餌

  C.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於數裡外

  則移其民於河東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一講學者設帳寺中,聞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③一老河兵聞之

  ④果得之於數裡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初三語文文言虛詞複習訓練題答案:

  1.D 2.C 3.C4.B 5.B6.C7.B 8.C 9.D 10.1D 2A 11.D12.C 13.D 14.A15.C 16.C

  17.1他的 2他們的村人的3它的岳陽樓的4他愚公5那

  18.1用,拿,介詞 2憑,靠,介詞 3依照,按照,介詞 4因為,介詞

  5來,表目的,連詞 6以致,表結果,連詞

  19.1在2在……上 3從 4到,給 5比6向,給 7由於

  20.1啊,語氣詞2代捕蛇這件事3……的心情4……的人5於是,就6竟然7才8……的樣子9就10那麼

  21.1A C 2C 3①你們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徵,這不是木片,怎麼會被暴漲的流水帶走呢?②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麼可拘泥於一般事理主觀推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