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應考指導及訓練題_八年級語文

  關於初三的文言文大家要如何去學習和熟練掌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應考指導及訓練題,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應考指導:

  [考點前瞻] 古詩文對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提高自身修養,陶冶高尚情操,傳承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施行,近年來各地中考加大了對古詩文閱讀的考查力度。縱觀近年來的文言文閱讀題,有以下特點:

  一、所選語段多以課內的基本篇目為閱讀材料,約佔70%;課外閱讀多選淺顯易懂的文章作為閱讀材料,約佔30%。一般是課內外兼顧,注重考查閱讀遷移能力。

  二、考查的知識比較全面,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順暢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句讀。2.理解常用的實詞和虛詞,理解句子的大意。3.瞭解課文所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感情。4.瞭解課文的主要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尤其可喜的是一些展示個性的開放性試題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我們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三、題型由客觀選擇題向主觀表述題發展,且日趨增多。

  ***複習指要*** 文言文閱讀多選課內內容,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紮紮實實地掌握課文內容,特別要注重書中註釋。複習時應注意:

  一、善於歸納。進入綜合複習階段,很有必要對常考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以便巨集觀地、全面地、具體地掌握知識。

  ***一***實詞實詞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為例:

  1.詞性活用。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域”、“固”、“威”,“域”原指界限,文中意為“限制”;“固”原指堅固,文中意為鞏固;“威”原指“威武”,文中意為“威懾”。

  2.通假現象。“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畔”通“叛”,作“背叛”講。

  3.古今異義。“池非不深也”,“池”,古代指“護城河”,現在作“池塘”講。“委而去之”,“去”,古義“離開”,現在作“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講。

  4.一詞多義。“得道多助”的“得”意為“符合”,“必有得天時者矣”的“得”意為“遇到”。

  當然歸納時不一定侷限於某一篇課文,在複習時遇到新的解釋不妨就記錄下來。如“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得到***《魚我所欲也》***。“悠悠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知道***《始得西山宴遊記》***。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希望***《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虛詞文言虛詞數量少,但使用頻率高,用法也比較複雜。在中考試題中,文言虛詞一般不作為測試重點,只要求考生對常見的文言虛詞用法進行區別,以有助於理解文言語句。複習時應注意歸納常用虛詞“之、其、而、然、則、乃、以、於”等的一般用法,併為它們的每一種用法列舉二三個典型例句。以“之”為例:

  1.作代詞,代指人、事、物。

  肉食者謀之:代指迎戰齊國一事。

  ***《曹劌論戰》***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代指項燕。

  ***《陳涉世家》***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代指書。

  ***《送東陽馬生序》***

  2.作助詞,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表修飾限制關係,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作“的”。

  永州之野產異蛇。

  ***《捕蛇者說》***

  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

  ***《上樞密韓太尉書》***

  ***2***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目的是突出謂語,可不譯。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扁鵲見蔡桓公》***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

  ***《捕蛇者說》***

  ***3***作為賓語前置或賓語後置的標誌,都不譯。

  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的標誌***《陋室銘》***

  馬之千里者 賓語後置的標誌***《馬說》***

  ***4***放在句末,調整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三***句式常見文言句式包括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和被動句。

  1.判斷句。文言判斷句的基本形式:“……者……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翻譯時需要加上。例如“吳廣者,陽夏人也”譯為“吳廣,是陽夏人”;

  2.省略句。文言文省略比較多,判斷省略成分;需要“瞻前顧後”,需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省略。

  3.倒裝句。倒裝句有的是為了修辭的需要,顛倒了語序。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裝,強調謂語。

  4.被動句。主語是所表示行為的受動者,叫被動句。被動句有的藉助於被動詞“為”、“為……所……”、“於”、“被”等來表示,例如“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也有不借助被動詞,直接在句意上表被動,例如“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二、巧妙聯絡。 “活”是近年來中考試題的一大特色,我們複習也要著眼一個“活”字,應以課文為範例,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絡,通過聯想,由此及彼,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巧妙遷移運用學過的知識。例如複習《曹劌論戰》,我們可以聯絡我國曆史上其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等等。再如複習《五柳先生傳》,我們可聯絡所學過的陶淵明的其他詩文——《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等,這樣就可從更深層次去理解他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當然也可聯絡與他一樣“不慕榮利、安貧樂道”身居陋室還要為陋室作銘的劉禹錫。

  課外文言文的複習,關鍵是課內文言文要牢固掌握、靈活運用,同時適當進行課外文言文訓練,做到“功夫在詩外”。

  。

  [應考指導] 從歷屆閱卷情況看,考生對字詞的解釋、辨析,只要認真審題,明確題旨,一般不會失分。易失分的是句子節奏的把握、文句的翻譯、賞析以及開放性試題。對策如下:

  1.準確把握句子節奏,須辨清語意和結構,使讀音上的停頓和語意及語言結構一致。如“其一犬坐於前”的意思是“其中的一隻像***蹲在前面”,應讀作“其一/犬坐於前”,如讀作“其一犬/坐於前”,就會造成句意理解錯誤。

  2.文言語句的翻譯,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逐字對應翻譯,同時做好留、補、刪、換、調。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3.文句賞析的關鍵是找準切入點。文句賞析的切入點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探討內容、探索藝術等等。賞析時一般擇其一點即可,不要泛泛而談。

  4.開放性試題鼓勵創新,鼓勵張揚個性,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自流、隨心所欲,而要冷靜思考,分析題意,按要求思維發散開去,發散的角度越多越好,然後再對這些角度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最佳點,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模擬訓練***

  ***一***讀《與朱元思書》和《三峽》,完成1—6題。

  ***甲***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應考訓練題:

  1.解釋加點詞語

  天下獨絕*** *** 雖乘奔御風*** ***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蟬/則千轉不窮

  C.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D.猿/鳴三聲淚沾裳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兩個畫線句子。

  ***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4.理解課文。

  ***1***甲文所寫的富春江位於_______省境內,乙文所寫的三峽指位於長江上游湖北、四川境內的_______峽、_______峽和_______峽。

  ***2***甲文中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讀乙文會想到李白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篇短文都是山水遊記小品,都先寫奇山後寫異水。

  B.兩文中的猿聲都渲染廠淒涼的氛圍令人傷感。

  C.甲乙兩文都寫出水清、急的特點。

  D.兩文體裁相同,寫法相似,都注意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出自然風光的美。

  6.甲、乙兩文語言都非常凝練生動,請任選一處,作簡要賞析。

  ***二***讀《水調歌頭》和《記承天寺夜遊》,完成1—7題。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1.所選詩與文的作者都是_______。詞作方面,他與_______合稱“_______”,同為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詞中的“嬋娟”指的是______________,文中的“閒人”指的是_______。

  2.“丙辰中秋”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分別屬於古代紀年法中的_______和_______。

  3.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念無與為樂者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B.遂至承天寺

  寡助之至

  C.告之於帝

  相與步於中庭

  D.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但願人長久

  4.《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以“月光”為線索結構全篇,抒寫了作者獨特的心境。下列蘇軾的詠月名句中,同樣抒寫月光的一句是*** ***

  A.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B.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C.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D.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處無一“月”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試作簡要賞析。

  6.“月色人戶,欣然起行”中的“人戶”,“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轉”、“低”、“照”用得很有特色。下面詩句中寫法與此相同的一句是*** ***

  A.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

  ***蘇軾***

  B.月明千里照平沙。

  ***蘇軾***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D.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李白***

  7.對詩文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A.“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寫出了蘇軾的矛盾心理,既想要棄絕人間,另覓家園,又對人間終不忍棄絕。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對月亮的怨恨、責問實際上表現了蘇軾對與親人不能團聚的苦悶惆悵。

  C.《記承天寺夜遊》中並未直接敘述蘇軾與張懷民的友情,但字裡行間卻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親密無間。

  D.《記承天寺夜遊》中清冷皎潔的月光是作者所追求的舒適悠閒生活的寫照,體現了蘇軾不願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汙而毅然與之決裂的高尚情操。

  ***三***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進,兒得活。

  1.解釋下列加點的“之”所代之物。

  愛之______破之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聞講《左氏春秋》______

  即了其大旨______

  眾皆棄去______

  自是手不釋書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

  4.文中畫線句子是描寫司馬光的讀書狀態的,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

  5.“破甕救人”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機智與聰明。機智與聰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新思維。請舉出幾個古今中外創新思維的例子。

  ***四***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毛遂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未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已。”***選自《資治通鑑•週記》***

  ].解釋加點的詞。

  ***1***毛遂自薦於平原君*** ***

  ***2***其末立見*** ***

  2.翻譯。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

  3.古詩文是成語產生的重要土壤,成語毛遂自薦、____________都出自這篇文章,後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再寫出下面篇目中相關的成語。***本題為加分題***

  ***1***成語______出自《曹劌論戰》

  ***2***成語______出自《題破山寺後禪院》

  4.聯絡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毛遂“自薦”的?

  初三語文文言文閱讀應考訓練題答案:

  ***一***1.妙到極點 奔馬 2.B 3.***1******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枝葉盡力往高遠展伸。 ***2***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裡一片清冷寂靜。 4.***1***浙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2***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或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5.C 6.參考示例: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作者以“素”、“綠”繪色,與“清榮峻茂”密切呼應。雪白的是急流,碧綠的是深潭,迴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動的是模糊的物影,只8個字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動靜結合的山水畫。

  ***二***1.蘇軾 辛棄疾 蘇辛 月光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之人 2.干支 ***皇帝***年號3.D 4.D 5.此處無一“月”字,卻無處不見皎潔的月光。“積水空明”以水喻月,寫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以藻、荇喻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6.A 7.D

  ***三***1.《左氏春秋》甕2.聽 瞭解離開 此3.從此手不離書,以至不曉得飢餓和寒冷。 4.廢寢忘食5.如:曹衝稱象。魯班發明鋸子。牛頓受到成熟的蘋果落到地面的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

  ***四***1.***1***向 ***2***顯現 2.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 3.脫穎而出人的才能全部表現出來***1***一鼓作氣或轍亂旗靡***2***曲徑通幽4.提示:***1***人要善於把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不能坐等伯樂來發現自己。***2***這也是自信的表現。***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