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傳位給雍正的歷史之謎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那麼康熙為何傳位給雍正?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康熙為何傳位給雍正,希望對你有幫助!

  康熙為何傳位給雍正

  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我們根本就不清楚康熙立儲的是哪個皇子。如果非要說一個原因的話,那就是因為弘曆這個孫子。但是這個說法並不能完全成為傳位的理由。皇帝可以事先培養很多後人以防萬一。再說康熙的兒子都那麼優秀,他一定會顧全大局,選一個難託付重任的人。虎毒不食子,康熙再對他的兒子發怒都沒有殺了他們。如果傳位給雍正的結局是他的其他的兒子都得死的話,他是不可能選擇老四作為繼承人的。如果康熙真的在死前已經立儲的話,這話為什麼不從康熙嘴裡說出?這樣的話,覬覦皇位的皇子就算再有不服也不敢造次。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康熙突然死了,皇位卻到了老四手裡。

  老四繼位後,立即就採取行動殺了所有奪嫡的皇子。或許有人會說局勢所逼不得不殺了奪嫡的皇子,但是為什麼老十和老十四卻能活下來呢?相比較之下,所有康熙傳位給雍正的說法都說不通,只有為了弘曆這個孫子才傳位才說的過去。這一點也是雍正聰明的地方,他順利傳位給弘曆,弘曆成了一個最幸運的皇帝。他如何得到皇位始終是個謎,至今沒有得到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康熙雍正之間的對比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兒子,也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如果要說康熙雍正的故事,那麼圍繞在倆人身上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康熙傳位於雍正的祕密了。自雍正登基後,關於雍正繼位是否合法的問題已成為清初三大謎案之一。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康熙傳位於雍正的內幕。

  從康熙遺詔便可得知,在康熙五十六年時,已經將傳位遺詔寫好,即四阿哥胤禛繼承皇位。有人說,當初康熙遺詔寫的是“傳位十四”,最後被胤禛改成“傳位於四”。這一說法顯然不成立,古人寫字用的都是繁體字,如果胤禛改了字,大臣們一眼便知其中真偽。所以,從中可知雍正成為繼承人是康熙經過深思熟慮所決定的。而關於雍正刺殺康熙篡位等說法,應該是雍正的政敵臆想出來的,百姓們因捕風捉影,這一事情便演化的越來越玄乎,甚至衍生了多個版本。

  從歷史資料中,便可得知康熙對雍正的態度。康熙晚年時期,因過於仁慈,致使官場上出現了腐敗現象,康熙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弊端,為了穩固大清江山,他必須選拔一位嚴厲公正的繼承人,於是康熙皇帝便把目光鎖定在了四阿哥身上。相比於其他兒子來說,康熙深知胤禛的秉性,胤禛不喜形於色,為人處世沉穩、有魄力,並且友愛兄弟。所以,雍正皇帝是名正言順地繼承者。從史實來看,康熙雍正都是賢明的君主,倆人共同開啟了“康乾盛世”,使清朝各方面在康熙、雍正乃至乾隆年間達到了鼎盛。

  雍正皇帝簡介

  雍正帝名為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四子,生母是烏雅氏,但由於烏雅氏出生低微,而清初後宮兒子不允許交由生母撫養,所以胤禛是由佟貴妃撫育長大的。

  胤禛幼年喜怒不定,性情急躁,所以康熙用“戒急用忍”來訓喻他, 少年跟隨康熙四方遊歷,於1698年被封為貝勒。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胤禛與皇八子胤禩支援復立廢太子胤礽。次年,胤礽再次被立為太子,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太子胤礽被兩立兩廢,使眾多的皇子對皇位虎視眈眈,胤禛於是隱藏鋒芒,韜光養晦,與兄弟們維持和睦,又向康熙表示誠孝,因此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康熙臨終前留下遺詔,立雍親王胤禛為帝。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胤禛繼位,次年,將年號改為雍正,故又稱雍正帝。胤禛即位後,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得到重用,其他兄弟皆被削去爵位或幽禁。所以雍正帝胤禛是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

  胤禛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強化了密摺制度,設立軍機處以加強皇權,為避免九子奪嫡的事件再度發生而祕密立儲,又推行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等政策使經濟得到了發展,且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另在文化外交上也有所建樹,為康乾盛世的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元1735年,雍正在批閱奏章時猝死,被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