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劃分段落

  《竹影》是豐子愷先生撰寫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的方法,供大家閱讀!

  

  第一部分: ***1*** 交代“我”和弟弟乘涼的原因,為下文寫畫竹影作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 ***2~7*** 寫爸爸也和“我們”一起會竹影,並藉以解答“我們”的問題, 循循善誘,因 勢利導,為我們講解繪畫知識。

  第三部分: ***8*** 總寫“我”的感受,父親所上的藝術課使“我”受益匪淺。

  竹影寫作背景

  豐子愷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作品崇尚自然,溫和含蓄,暗藏機鋒。描繪兒童的世界,表現真情性;執著於宗教關懷,流露超脫淡泊的情懷。不求功利,講究人生平淡趣味,使他在那個瘋狂喧囂的時代仍能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記錄下內心真實的聲音。特別是他旳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內涵深刻,耐人尋味,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散文除評論外,大多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有濃厚的生活情趣。豐子愷先生喜歡兒童、熱愛兒童、崇拜兒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兒童生活,表現童真童趣。有一種學說認為藝術產生於遊戲中,當然這種“遊戲”指的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遊戲”。孩子們的遊戲和這種遊戲很相似,他們的遊戲之中蘊藏著獨特的“藝術”創意。此文收入《藝術卷》而非文學卷,可見豐子愷先生寫的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對孩童進行教育。

  竹影原文欣賞

  ***幾個小夥伴,藉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呢?***

  吃過晚飯後,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裡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後的院子裡去乘涼。

  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一會兒,看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細,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覺眼梢頭另有一種微光,漸漸地在那裡強起來。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變成短音階了。門口一個黑影出現,好像一隻立起的青蛙,向我們跳將過來。來的是弟弟的同學華明。

  “唉,你們愜意得很!這椅子給我坐的?”他不待我們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劇烈地搖他的兩腳。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動作而發抖,上面的竹葉作出蕭蕭的聲音來。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頭來向天空看。月亮已經升得很高,隱在一叢竹葉中。竹葉的搖動把她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閃爍地映入我們的眼中。大家讚美了一番之後,我說:“我們今晚幹些什麼呢?”弟弟說:“我們談天吧。我先有一個問題給你們猜:“細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頭上出煙氣。這是什麼道理?”我和華明都不相信,於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來看水門汀上的人影。我好久,果然看見頭上有一縷一縷的細煙,好像漫畫裡所描寫的動怒的人。“是口裡的熱氣吧?”“是頭上的汗水在那裡蒸發吧?”大家蹲在地上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華明的注意力卻轉向了別處,他從身邊摸出一枝半寸長的鉛筆來,在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來一看,真像一隻青蛙,他自己也要笑。徘徊之間,我們同時發現了映在水門汀上的竹葉的影子,同聲地叫起來:“啊!好看啊!中國畫!”華明就拿半寸長的鉛筆去描。弟弟手癢起來,連忙跑進屋裡去拿鉛筆。我學他的口頭禪喊他:“對起,對起,給我也帶一枝來!”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來分送我們。華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長的法寶,改用木炭來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一面談著:“這一枝很像校長先生房間裡的橫幅呢!”“這一叢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軸呢!”“這是《芥子園畫譜》裡的!”“這是吳昌碩的!”忽然一個大人的聲音在我們頭上慢慢地響出來:“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驚,立起身來,看見爸爸反揹著手立在水門汀旁的草地上看我們描竹,他明明是來得很久了。華明難為情似的站了起來,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後,似乎害怕爸爸責備他弄髒了我家的水門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對著他說道:“誰想出來的?這畫法真好玩呢!我也來描幾瓣看。”弟弟連忙揀木炭給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葉了,這時候華明方才放心,我們也更加高興,一邊描,一邊拿許多話問爸爸:

  “管夫人是誰?”“她是一位善於畫竹的女畫家。她的丈夫名叫趙子昂,是一位善於畫馬的男畫家。他們是元朝人,是中國很有名的兩大夫妻畫家。”

  “馬的確難畫,竹有什麼難畫呢?照我們現在這種描法,豈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嗎?”“容易固然容易;但是這麼‘依樣畫葫蘆’,終究缺乏畫意,不過好玩罷了。畫竹不是照真竹一樣描,須經過選擇和佈置。畫家選擇竹的最好看的姿態,巧妙地佈置在紙上,然後成為竹的名畫。這選擇和佈置很困難,並不比畫馬容易。畫馬的困難在於馬本身上,畫竹的困難在於竹葉的結合上。粗看竹畫,好像只是墨筆的亂撇,其實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都要講究。所以在中國畫法上,竹是一專門部分。平生專門研究畫竹的畫家也有。”

  “竹為什麼不用綠顏料來畫,而常用墨筆來畫呢?用綠顏料撇竹葉,不更像嗎?”“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原來墨是很好的一種顏料,它是紅黃藍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畫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實包羅三原色,即包羅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故墨畫在中國畫中是很高貴的一種畫法。故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的。倘然用了綠顏料,就因為太像實物,反而失卻神氣。所以中國畫家不喜歡用綠顏料畫竹;反之,卻喜歡用與綠相反的紅色來畫竹。這叫做‘朱竹’,是用筆蘸了硃砂來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紅色的竹?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爸爸說到這裡,丟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來結束說:“中國畫大都如此。我們對中國畫應該都取這樣的看法。”

  月亮漸漸升高了,竹影漸漸與地上描著的木炭線相分離,現出參差不齊的樣子來,好像脫了版的印刷。夜漸深了,華明就告辭。“明天白天來看這地上描著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不要落雨,洗去了我們的‘墨竹’,大家明天會!”他說著就出去了。我們送他出門。

  我回到堂前,看見中堂掛著的立軸——吳昌碩描的墨竹,似覺更有意味。那些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似乎都有意義,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看過的人還:

1.豐子愷竹影句子賞析

2.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能力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