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劃分段落層次

  怎麼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面段落層次劃分和段意,供大家閱讀!

  

  第一部分: 1—29段,講了我與魯迅先生在內山書店見面的過程以及發生的事情。

  第二部分:30—31段,講了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對我的鼓舞和影響。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的會面,這裡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緻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三次詳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

  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

  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面課文原文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車公司當賣票的。

  一天中午,我趕到虹口公園去接班,天空正飛著牛毛細雨,六路車早班的最後一趟還沒回來——還要等半個鐘頭的樣子。心裡想:到內山書店去吧,在那裡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因為接連一個禮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十一個鐘頭,已經使我困軟得象一團棉花了。

  店裡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後面長臺子旁邊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他們說得很快,聽不清說些什麼。有時忽然一陣大笑,像孩子一樣的天真。那笑聲裡,彷彿帶著一點“非日本”的什麼東西;我向裡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裡咬著一枝菸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門外,細雨煙似地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裡冷得象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裡向上鑽。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毀滅》?我記得一本什麼雜誌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象得到了保證似地,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後記***我讀魯迅先生的書,一向是這麼讀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開了:書沒有切邊。一個矮小而結實的日本中年人——內山老闆走了過來。 “先生,這本書多少錢?”對於同情中國的內山老闆,我總是帶著敬愛和感激叫“先生”的,雖然並沒有什麼根據。

  他殷勤地點頭,嘴裡“Ha,ha,”著,接過書翻了翻底頁: “一塊四。” 一杯冒著熱氣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像我,穿著一身黃卡嘰布的工人制服,嵌著“ ConductorX X”藍磁牌的制帽歪戴在後腦勺上,平素看慣了西裝同胞的嘴臉,現在忽然受著這樣的優遇,簡直有點窘了起來。

  我不好意思地笑一下,鞠了一個“半躬”,摸摸裡衫上的袋袋——裡面只剩一塊多錢,那是我和一個同住的失業工友那幾天的飯費。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我紅了臉說: “貴了。”

  他沒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揚著眉毛,一半正經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地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書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嗤啦嗤啦”捻那張灰綠色厚布紋紙的封面: “哪裡貴?你看這紙……”

  很厚的洋紙,印得很清楚,相當厚的一大本書。摸在手裡,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

  “你買一本吧,這書是很好的。”

  我真躊躇起來了;飯是不能不吃的,然而書也太好了,買一本放在床頭,交班回來,帶著那種軟綿綿的疲倦躺著看這麼幾十頁,該多好!我摩挲著那本書,捨不得丟開,也不說買,不買。

  內山老闆大概這時看出點什麼苗頭,就笑著回頭對裡面說了一句日本話,原先和內山說話的那個老人咬著菸嘴走了出來。

  他的面孔是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你要買這本書?”他我一眼。那種正直而好心腸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綜著的撫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說。

  他從架上扳下一本書來,版式紙張和《毀滅》一模一樣,只是厚一點點,封面上印著兩個八分體的字:《鐵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遞給我,小袖管緊包在腕子上: “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他是誰?對這樣一個平日被人輕視的工人那樣誠懇的勸告?我一進門的時候原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雖然猜不出是誰,但自己斷定:一定是一個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價:一元八角!

  “先生,我買不起,我的錢不夠……”我的話低得自己都聽不見了,我不知道怎樣才好。

  我低了頭——頭腦裡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我只聽見一個聲音在問我:

  “一塊錢你有沒有?一塊錢!”

  “有!”我抬起頭,頓時恢復了勇氣。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

  什麼?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這時,我忽然記起哪本雜誌上的一段訪問記——

  “哦!您,您就是——”

  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把它蹦出來。

  他微笑,預設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裡想就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

  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我們這位寶貴的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他帶著獎勵似的微笑,對我說明: “這書***指著《鐵流》***本來可以不要錢的,但是是曹先生的書,現在只收你一塊錢本錢;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費力地從裡衫的袋裡***公司為防止我們“揩油”,衣衫上一隻袋都沒有縫***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裡——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裡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這事現在已經隔了四年;在這四年裡,我歷盡了艱苦,受盡了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就是在我被人隨意辱罵、踢打……的時候,我總是昂著頭。我對自己說:

  “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這樣我就更加堅強起來。

  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願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我們也不願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於計算的;前面是一條路,先生沒有走完就倒下了,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在前進中,我不能自已,寫下了上面的話。

  一九三六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