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成語典故

  負荊請罪是指主動承認錯誤的意思。那負荊請罪的典故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負荊請罪成語意思

  揹著荊條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佔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鑽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裡,廉頗很慚愧,於是光著脊背,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負荊請罪成語造句

  1 只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負荊請罪。

  2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譜寫了將相和的美談。

  3 昨天言語多有冒犯,今天特來負荊請罪,請您多包涵。

  4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造。

  5 當年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是有感於藺相如的寬容大度。

  6 追究起來,這事錯在你,趕緊負荊請罪去吧!

  7 考試沒考好,又故意隱瞞,事發,我只好負荊請罪。

  8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以求對方諒解。

  9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家喻戶曉。

  10 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11 你最好是負荊請罪,我相信他會原諒你。

  12 我今天來是向你負荊請罪的,昨天我不該出言不遜,實在對不起,請你原諒。

  13 既然已知是自己的錯,除了負荊請罪以求對方寬容,還有什麼好辦法?

  14 廉頗負荊請罪的行為所以被肯定,就是大家佩服他知錯能改的勇氣。

  15 廉頗深明大義,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國家興。

  16 正是因為廉頗敢於負荊請罪,史上才有了“將相和”的佳話。廉頗和藺相如後來結成了刎頸之交。

  17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8 他知道別人對自己的好意後,負荊請罪。

  19 對於他負荊請罪,勇於悔改的作法,我深感欽佩。

  20 廉頗翻然悔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21 王先生又鞠躬又送花,只因誤會了太座,不得不負荊請罪。

  22 我惹媽媽生氣了,我決定負荊請罪向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