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論文相關範文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金融業的整體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小微企業融資困局的破解對策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以及促進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雖然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重視,但是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一直都是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將結合企業融資的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小微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局,並提出相應的破解對策。

  【關鍵詞】小微企業;破解對策;融資困局

  一、引言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全世界範圍部分國家的經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造成經濟疲軟狀態。中國的小微企業,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小微型企業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出現了很多“跑路”事件。此次危機為小微企業後期發展,尤其是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小微企業作為融資主體,其融資途徑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內源融資以及外源融資,外源融資又可以分為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兩種形式。

  內源融資通常是企業利用自身的發展狀況,從企業內部融通的資金,概括來說是企業在建立過程中的原始資本積累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剩餘價值的積累,主要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外源融資則主要是以企業所處市場,運用企業的品牌效應等自身資源從外部融通資源的途徑。其中,間接融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民間借貸、融資租賃等;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髮行股票、債券。由於小微企業自身實力狀況,其外源融資主要集中於間接融資。雖然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多種多樣,但是小微企業的融資依舊面臨著很多困境。比如,融資渠道利用不充分、融資成本過高、融資信用制度建立不完善、政府政策不實用等,這些問題都亟待我們予以思考解決。

  二、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

  1、融資渠道利用不充分

  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小微企業中,95%有融資需求,其中43%選擇銀行貸款的融資渠道,45%選擇民間借貸的融資渠道,剩下的則側重於選擇內源融資、信託融資等方式。由該組資料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小微企業目前的融資渠道過於狹窄,在眾多的融資渠道中,它們僅將融資渠道限定在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其他途徑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處於被動狀態。

  2、融資成本過高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小微企業大多選擇銀行貸款以及民間借貸作為融資途徑。眾所周知,銀行在進行貸款業務的過程中,會對企業的資金實力、經營實力以及誠信度進行嚴格的考核。小微企業由於其經營規模、經營範圍等的影響,銀行對其貸款門檻要求往往很高,這種要求自然而然的轉嫁為貸款利率,導致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偏高。此外,從溫州房地產泡沫“跑路”現象我們可以看出,民間借貸的貸款利率也不容小覷。在如此高的借貸利率之下,小微企業很難獲得資金支援,使企業的發展處於惡性迴圈過程當中。

  3、融資信用制度建立不完善

  融資除了需要提供資金方擁有足夠的資金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融資方與提供資金方兩者之間擁有良好的信用度,確切的說是融資方必須擁有較高的融資度來取得提供資金方的信任。目前,融資信用制度的建立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由於小微企業管理者的信用意識以及品牌意識較差或者部門執行力度差,造成小微企業信用度普遍較低,也給銀行貸款等其他融資渠道的運用帶來一定的困擾。另一方面,並不是每一種融資渠道都有一個規範性的信用標準作為衡量信用度的尺度,尤其是外源融資渠道,這就使得提供資金方在對小微企業的信用進行考核時不一定客觀、公平,會給提供資金方帶來隱形的資金危機,進而提高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

  4、政府政策不明確

  政府的政策往往存在的一定的模糊性,即原則性強、針對性差。比如“國九條”中關於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雖然原則性很強,但是所謂的原則性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導致出現上面請客、下面買單的現象,削減地方的積極性。此外,在融資渠道方面也不盡明確,比如對於信託融資渠道的規定,只是對信託融資的一些中介進行了原則性的指導,這些原則對於其具體操作並沒有進行詳細規定,對於其中出現的問題也沒有提出很好的解決策略,給信託融資中介帶來規避法律法規的機會。

  三、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破解對策

  1、充分利用融資渠道

  ***1***完善內源融資渠道。

  由於小微企業特殊的社會地位造成其外源融資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但是小微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內源融資渠道,利用自身的優勢為企業提供資金。內源融資渠道主要由初始投資形成的股本、折舊基金以及留存收益等構成,通過內源融資渠道進行融資可以使企業處於主動地位,給企業帶來大量資金。對於小微企業,初始投資無法改變,但是可以通過對企業的評估,採取提取盈餘公積的方式,增加企業留存收益,為企業的執行保留足夠的資金,避免出現資金鍊條斷裂的現象。

  ***2***拓展外源融資渠道。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直接的外源融資渠道可能不太容易實現,但是可以通過拓展間接的外源融資渠道為企業籌集資金。企業可以將銀行貸款以及民間借貸可以作為基礎性的外源融資渠道,同時可以拓展像融資租賃、擔保融資、信託融資等融資方式。藉助多樣的融資方式,使企業變被動為主動,在金融市場上可以主動地結合自己的發展需求,選擇固定的融資夥伴以及多樣的融資渠道。

  2、規範融資成本

  ***1***提升小微企業自身實力。融資成本過高有很多原因,比如融資渠道過少、提供融資方要求過高等。其中,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強是融資成本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微企業只有立足發展,在市場上紮紮實實的站穩腳步,提升自身實力,才能不斷積累融資的資本,用實力取得銀行、民間融資機構、擔保公司等的信任,用企業自身實力以及企業文化使提供資金方成為長期合作伙伴,降低融資成本。

  ***2***規範銀行貸款以及民間借貸利率。針對銀行貸款,政府相關部門應當考慮到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對小微企業進行銀行貸款實行一定的優惠政策。西方國家對於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往往採取階梯式的優惠政策,按照不同的企業實力予以不同的銀行貸款利率。針對民間借貸,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對民間借貸利率進行嚴格的規制,總結溫州房地產商“跑路”現象的經驗教訓,降低民間借貸成本,避免過高的利率帶來過高的企業破產率。

  3、建立完善的融資信用制度

  ***1***完善企業的融資信用機制。

  品牌的樹立是小微企業建立信用度的關鍵環節之一,IT行業的發展給小微企業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宣傳環境,小微企業可以運用網際網路為企業打造品牌效應,不斷樹立企業的社會公眾形象。此外,企業還應當嚴格按照融資協議,履行還款義務,支付還款相關利息,做到誠信融資。企業在進行融資過程中,要確保擁有抵押物的所有權,確定擔保人的還款能力。在對企業的融資能力進行正確的評估的前提下制定融資方案,並且對融資風險進行正確的識別、分析以及應對。

  ***2***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管理機制。

  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不斷完善其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管理機制。一方面,借鑑西方國家管理小微企業貸款經驗,針對小微企業的整體情況進行分層,對不同層級的小微企業採取不同的寬鬆貸款策略,適當降低其貸款門檻。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建立適當的信用評估機制,結合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的信用評估因素有選擇的參考,而不是一味的參照企業實力,導致企業發展積極性降低。

  4、完善政府相關政策

  ***1***明確細節性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出臺的相關原則性政策制定更加詳細的指導性意見,明確細節性問題的處理。不僅僅包括對於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還包括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具體問題。比如,盈餘公積的提取、銀行貸款的具體程式、民間借貸的利率幅度、融資租賃的範圍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政府相關部門或者相關金融機構做出具體的規定。

  ***2***加大立法力度。西方發達國家對於小微企業的各項具體政策都是建立在小微企業的相關法律基礎之上的,鑑於此,我們可以借鑑西方國家的經驗,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立法力度,將小微企業的相關標準予以法律化、標準化,將法規的執行予以具體化,鼓勵企業採用信託融資、債券融資等這些融資渠道。

  四、結論

  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保證其資金鍊的連貫,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小微企業的發展才能沒有物質上的擔憂。小微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創造企業品牌文化、拓展融資渠道、充分利用政府相關政策,不斷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為企業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體系。

  參考文獻:

  [1]許志.小微企業融資困局如何解? [J].中國中小企業,2013***05***

  [2]潘功勝.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J]. 中國金融. 2013***01***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