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的論文

  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命脈,現代金融體系執行是否穩健、有序、有效,對國家經濟安全極為重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商業銀行財務顧問業務風險與控制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電子商務水平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網際網路金融也成為當前應用十分廣泛的融資力量,同時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幫助。本文主要對網際網路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進行了分析,希望為我國的小微企業融資和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網際網路;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金融

  小微企業當前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融資難的問題,導致小微企業在發展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對這樣的狀況,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使得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得到了幫助,併為金融行業提供了新鮮的血液。下面將對網際網路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進行詳細的討論。

  一、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的意義

  融資模式的創新是網際網路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兩者之間雙贏的最佳方式。首先,小微企業要想得到健康長久的發展就不能離開網際網路融資的幫助。同時,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本身就是圍繞著小微企業展開的,只有通過小微企業才能真正地實現金融創新。雖然說小微企業的規模不大,但在當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小微企業已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並直接關係著市場的發展和我國的就業問題。如果能保證小微企業實現順利的融資,那麼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小微企業的金融模式創新已經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國家也開始逐漸地意識到了網際網路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性,並逐步地推動網際網路金融發展。

  長久以來小微企業都受到融資問題的限制,導致企業出現負債經營的情況。它們在融資上已經迫切地希望進行改革和創新。而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正好改變了這種現有的狀態。與傳統的融資模式相比較,網際網路融資真正的拓寬了融資的渠道,使得金融普惠性得到了提升。同時網際網路金融有著便捷性的特點。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直接與合作方進行洽談,降低了融資的門檻。此外,網際網路金融能針對不同的小微企業實際情況來提供不同的服務。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使小微企業能找到更加合適的融資方案。

  二、小微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

  小微企業由於本身規模和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導致企業融資的成本比較高。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申請中,金融機構會為了降低風險而給小微企業更高的利率,這就造成了小微企業的資金成本過高問題[1]。同時,很多小微企業並不能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正式的貸款,只能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進行融資,而這種情況將會造成更高的利率,無疑給小微企業的成本帶來了壓力。其次,小微企業在融資的渠道上比較單一。我國的小微企業融資基本上都是通過貸款和內部資金累計所形成的。由於企業規模的限制,小微企業並不能上市,也就失去了股權融資的方式。這種單一的模式對小微企業產生了巨大的限制條件,使得小微企業難以得到發展。此外,我國當前在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援力度上也明顯不足。雖然近年來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事實上執行的力度並不好。小微企業始終難以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

  三、網際網路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研究

  近年來我國提出需要積極地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同時增加網際網路金融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對此,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已經逐漸地發展成為了小微企業融資的最新方式。下面將對網際網路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進行詳細的討論。

  3.1 點對點融資模式

  點對點融資模式指的是小微企業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尋找貸款的一種方式,並與貸款方進行業務上的聯絡和合作,保證小微企業的融資[2]。採取點對點的融資模式有著一定的優勢,一方面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安全風險,另一方面也能使資訊更加的透明化。由於操作均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因此,小微企業可以自行選擇融資利率,使得成本上得到了控制,這對小微企業的未來發展來說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小微企業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利率的對比和篩選,通過篩選之後選擇最為合理的物件進行貸款流程的選擇,達成初步的貸款意向。其次,要通過大資料平臺進行相應的財務稽核工作,也就是網路認證和還款能力稽核等,以便於保證融資方的利益不受到損壞。最後,當雙方確認了借貸的資金之後,可以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提升交易的安全性。

  3.2 優化組織結構

  首先,應積極地完善銀行的組織構架,與小微企業之間建立起信貸相關的稽核機制。在當前社會中,作為銀行應重視起自主創新,積極地建立企業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機構。雖然銀行並沒有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中的優先機會,但銀行有著眾多的客戶資源,只要將銀行業務發展到網際網路上那麼將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加有說服力,同時也將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質量。其次,建立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來提升企業的資訊真實度和資源共享性[3]。雖然當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建立起了貸款風險評估體系,但這種體系並不能適用於小微企業中,因此需要不斷的進行探索,建立起適合小微企業的針對型風險評估體系。

  3.3 融資產品創新

  當前我國已經對小微企業的信貸金融產品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但力度上仍然遠遠不夠。對此,我國首先進行創新的是宜信公司,它根據市場的情況和客戶的特點等來進行了創新貸款服務,也就是宜車貸,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銀行不接受車輛抵押貸款的風險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小微企業貸款的門檻限制。同時,也應積極創新網路平臺上的信貸產品。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對資金融資的速度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如果能積極地利用網路技術,那麼將能實現快捷的、靈活的貸款和還款方式,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

  3.4 大眾籌資創新模式

  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網上的金融平臺來吸引大眾的目光,然後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來引導大眾進行投資。這種方式常見於兩種形式,第一種是股權眾籌,另外一種則是創新眾籌。第一種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很多的小微企業可以直接通過網路金融平臺來發布融資的資訊,這是一條全新的融資道路。第二種形式的特點主要在於,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網路金融平臺進行創新產品的提前預售,然後在幕後平臺進行操控。這種方式在現代社會中能適應於不同的市場環境,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有著巨大的幫助。

  篇2

  論當前農村金融抑制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

  摘要:本文圍繞南陽市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結構層面存在的問題對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抑制現象進行分析,探討農村金融服務抑制原因,並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農村金融抑制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問題;解決對策;金融抑制

  引言

  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強力支撐,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而農村金融卻面臨著邊緣化和抑制現象,不僅難以分享農村經濟增長帶來的效益,反而其滯後與缺乏良性互動現象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抑制問題

  南陽市屬於典型的農業大市和人口大市,農村經濟份額很大,南陽市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居河南省首位,但南陽市人均經濟指標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大而不強是南陽市農村經濟主要特徵。雖然近幾年來,農民純收入增加速度加快,但仍存在著較大的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與全國相比,南陽工農差距和城鄉差距僅處於低水平的相對均衡狀態,而且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也相對滯後,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基礎薄弱。隨著南陽市政府提出的“農村家園行動計劃”的實施開展,各涉農金融機構大膽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滿足“三農”金融服務需求,但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緩慢,處於抑制狀態,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具體表現在:①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縮減,功能弱化,同時國有商業銀行逐漸退出農村金融市場,涉農網點呈現縮減現象。②貸款結構不合理,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總體呈現出農戶一邊倒等較為突出的信貸結構失衡問題,用於農村交通和農業水利建設的貸款還不到總貸款金額的5%。③農村金融市場引力不強,信貸市場缺乏競爭,市場化程序嚴重滯後,供給剛性趨於增強。④農村民間借貸暗流湧動,日趨凸顯。農村金融功能的缺位,使得非農傾向加重,民間借貸迅速活躍起來。

  二、農村金融服務抑制原因分析

  1、農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日益上升

  近年來,農村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農民市場經濟意識也逐漸增強,跨地區交易、非現金交易現象屢見不鮮。而金融機構從農村市場的加速退出,縣以下農村甚至存多貸少、只存不貸現象嚴重,使得金融服務業務急劇萎縮。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弱化與農民金融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抑制了農村金融服務發展。

  2、農村資金大量外流

  從農村金融投入角度看,用於農村投資的主要資金主要來源於農村信用社、民間借貸和農戶渠道;從資金組織角度看,農村經濟流失嚴重,銀行類金融機構是縣域資金流出的主要渠道。一面是農村資金的大量外流,另一面是農業投入的嚴重不足,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成為農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3、金融機構風險防範限制了農戶、鄉鎮企業擴大再生產

  農村金融機構較傾向於以抵押或擔保的方式發放貸款,這種以信用形式發放的貸款額度較小,其中農村信用社就是採取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這樣一來,農戶僅有的住房可作為不動產被抵押,如果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擴大規模再貸款時就很難再進行抵押,而村鎮企業建築土地屬集體所有,既不能流轉也不能抵押,使得農戶和村鎮企業擴大再生產時就無法通過抵押再次獲得貸款支援。

  4、農村保險滯後

  農業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脆弱的行業,農村是防災減災的薄弱地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隨時都面臨著自然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重風險壓力,在當前金融危機下,風險又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同時又經受著國際市場的衝擊。而與此同時,我國針對農業方面的保險制度還不健全,農業投資專案風險轉移機制和風險分散渠道不完善,當農業生產遇到自然災害或市場波動影響時,農戶歸還貸款能力下降,風險直接轉嫁於農村金融機構。

  5、農村貸款利率水平總體偏高

  當前,儘管村鎮銀行發展較快,但農村信用社還是農業、農戶提供信貸服務的主要金融機構,但較高的利率水平,使得農業和農民承受的利息負擔較重,這一現象實際上與中央支農惠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

  三、解決農村金融抑制的思路和對策

  1、構建農村資金迴圈和迴流機制

  首先要破解資金短缺問題,建立農村資金迴圈和迴流機制,加速農村資本的形成,鞏固農村金融資金存量,儘可能的減少農村金融流向城市。而且,要充分發揮群眾作用,放鬆農村金融管制,鼓勵內生型形式的農村金融成長,保證涉農金融機構新增存款能切實用於當地貸款,並通過反向約束考核措施要求金融機構給予農村經濟可量化的信貸支援,堅持互助、合作發展,繼續大力發展弄粗小額信貸和合作金融,並增加政策性和商業性方面的金融補充。

  2、建立多層次、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

  建立相對分散且適應農業生產需要的金融體系,盤活現有金融機構,抑制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市場的縮減,加快拓展農發行、村鎮銀行等業務範圍,同時逐步增強農村信用社改革及資本實力。而且,要進一步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引導控股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鼓勵非正規金融組織如合作性、互助性及民間借貸等發展由政府部門出臺法律准入、稅收優惠、貼息及損失補償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成長。

  3、開發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和工具

  必須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市場和服務及運作機制的創新,開發多樣化的農村金融產品和工具。要分離和整合傳統存貸類產品功能,發展諮詢、信用擔保、信託、期貨、保險、租賃、外匯服務品種,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實現農村資金籌集,拓寬農村融資渠道;充分利用電子化結算渠道以及金融機構豐富的資訊、快捷便捷的資訊傳遞等優勢,組建農業總結、市場資訊網路等,做好農業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資訊諮詢等服務。

  4、加大國家政策、力量扶持

  政府部門有責任和義務扶持和幫助農村金融發展,可給予各類涉農金融組織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同等待遇,鼓勵其快速成長,允許並支援民間資本以獨立自主經營方式進入金融業,嚴禁對這些民間資本組織制定具有歧視、限制性的條款。同時,還要成立農業擔保機構,建立商業性及農村互助型擔保機構的農業貸款擔保體系,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排程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縣域機構擔保能力;而且,還要進一步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加大政府政策性財政投入,促進商業性保險涉入農業生產領域,推動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錫龍.我們應如何解除農村金融壓抑[J].中國金融,2006***7***.

  [2]丁健臣.突破農村金融壓抑壁壘的本土策略[J].農村金融研究,2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