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發表數學方面論文範文參考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變成一個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應注意的問題

  【內容摘要】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教學語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性,正確有效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具有審美體驗的語言技能活動。優化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優化教學語言必須做到教學語言的準確清晰、使教學語言合乎邏輯性、富有激勵性、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關鍵詞】: 教學語言 準確性 邏輯性 趣味性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對教學的高標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語言修養尤為重要。準確而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始終緊扣學生的心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在課堂中,數學教學語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準確性。

  這是教學資訊傳遞中一條最基本的要求。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精煉,可以使教學資訊明瞭化。

  1.讀音要準確。作為教師,一定要堅持並儘可能用準確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避免在傳遞教學資訊時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發生誤解。在教學中要讀準多音字,方言和習慣讀音要改用標準音去讀。如,長、正方體特徵之一的“稜”,多數人都習慣把它讀成“lèng”,標準讀音應是“léng”。

  2.用詞要準確。尤其是對概念性教學,少說、多說或說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就有可能改變原意,給學生學習帶來麻煩。如“除”與“除以”、

  “增加”與“增

  加到”、“只有”和“有”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再如,把三角形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這就使概念的外延擴大了„„。

  3.語言要精煉。具體地說,就是語言要簡明扼要。無論是思維過程的表達,解題思路的歸納,還是教學內容的總結,都要力求精煉,保證輸出的資訊無重複。如,不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垂線段”說成“垂直的線段”,不能把“最簡小數”說成“最簡單的小數”等等。

  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範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等。語言乾淨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住重點,簡捷概括;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資訊。

  二、 邏輯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且在內容的編排上也體現著前後的連貫性和很強的邏輯性。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符合邏輯性。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先安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再安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再如有學生學完平行四邊形後問老師,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長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全部特徵,所以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它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這種回答有根有據,理由充足,邏輯性強。又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有的教師闡述道:“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這句結論性的話忽略了 “直角或鈍角”的這兩種可能,這就是理由不充足,語言不嚴密,缺乏邏輯性。

  三、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數學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語言應該形象、生動,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教學語言形象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打比喻”,比喻打得恰到好處,可以使學生興致勃勃,樂於思考新問題;比喻打得不夠恰當,就會使學生愁眉苦臉,懶於探索新問題。

  因此,比喻的內容、形式和表達都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要力求達到比喻得體,確切傳神的境界。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進率”時,可利用祖母、母親、女兒、孫女四代同堂來比喻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關係。同時特別指出米和釐米是隔一代的“祖女關係”,所以1米=100釐米,這樣學生在歡笑中掌握了

  長度單位的進率規律。又如,在教學“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時,利用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講:就115+118+85+132的教學時,讓學生先找出誰和誰是好朋友,把它們放在一起算,學生自然就體會了加法交換律的應用;好朋友相逢,擁抱一個,自然地引出了小括號。由此可知,所舉的比喻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徵,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和所熟悉的事物,他們才有所體驗。比喻和所講問題情理確切,合乎邏輯,否則愈比愈糊。

  四、激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收資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激勵學生通過看、想、做等認識活動來掌握。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可以教師評價學生,而且可以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等,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比如:“不要怕,大膽地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們和你一起分享!”、“你說得太好了!”、“你回答得很棒,如果聲音能再大一點,就更棒了!”、“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等等。

  啟發學生評價教師,可以這樣說:“老師這樣想好嗎?好在哪裡?”、“你覺得老師這種方法怎麼樣?”學生評價學生:“你同意XX同學的意見嗎”、“ 你能接受他提的意見嗎”。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膽質疑、主動學習,教師巧妙引導,整個課堂充滿了平等、和諧的氣氛,進而展現了自我,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五、恰當使用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指通過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腳等活動來表現個人情感的身體動作,是補充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的一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正確運用它,可以為老師控制和調節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體態語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注視, 表情,微笑、動作。

  一、注視:用目光注視可以溝通學生的心靈,提醒你要注意的是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絡一定要平視,不要仰視或俯視。教師的目光大多是鼓勵的, 讚揚的,但也有批評的,否定的,這些目光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從而得到到教育、啟發。

  二、表情:和藹微笑的表情,可以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參與到教學中來;相反,嚴肅深思的表情會啟迪學生對問題鑽研,探討。用一句簡單的話,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

  三,微笑。教師一個會心的微笑會使學生得到莫大的鼓勵。

  四,動作。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手勢,就像運轉機械一樣

  冷漠死板,會讓學生覺得枯燥而無味。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多種多樣,精練而啟發性的語言彷彿一杯甘醇透香的濃茶,引導學生去思索和久久地回味;幽默而輕鬆的語言猶如課堂上徐徐吹過的三春的和風,為課堂增添了幾分神采,醒腦益智且提神。教師可根據教學語言的一般規律、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自己的語言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進行千錘百煉、棄失揚得、反覆融鑄,以形成自己的風格。

  篇2

  淺析優化與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途徑

  摘要:自我國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綜合素質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學通過改進教學方式,不斷豐富課堂設計等方式優化與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觀念已被師生普遍接受。本文將從怎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教學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三個方面淺析優化與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途徑

  基礎教育是開啟知識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如何教會學生使用這把鑰匙,這不僅考驗著教師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還直接影響學生健康與成長。如何優化與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明確在數學教學中的工作方向,把數學教育教學從單純的應試教育轉化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國家教育改革的趨勢,是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也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本文結合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工作實際,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加強思維方式指導、豐富教學設計等三個方面闡述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化與提高,並從數學素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等方面對優化與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途徑進行淺析。

  一、怎麼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什麼是數學素養?通常來講是通過數學教育、自身努力和實踐認識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和數學品質,這種素養一旦形成將影響終身。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數學,素養形成的根基,不是靠學生一節課兩節課學習就能實現,也不是靠“填鴨式”教育就能教出來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通過系統的數學教學來啟發和培養,還需要多樣式、多渠道、多方面去指引、激勵學生在主動的學習、實踐、探究、體悟中逐步提升。

  1.改進教學方式,應用探索式教學模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課程內容設計的層次性,例題佈置的合理性,素材選取的趣味性,積極搭建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樑,讓教材最大程度上的被學生吃透讀懂,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學生夯實良好數學素養基礎。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小數除法》時,學生在解決“王鵬堅持晨練4周計劃跑22.4千米,他平均每週跑多少千米?”的問題時,可利用已有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計算、親自動手操作參與、學用結合解釋現象等探索式教學模式。

  2.體現數學的多樣化,把學與用有機結合。

  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就具有多樣性,如何更好的將其多樣性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更多需要考量的是,把學生引入到數學這個知識寶庫,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入耳、入目、入心。那麼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呢?數學的多樣化,無疑將是吸引學生“耳目心”的一個亮點。多樣化體現在學的多樣化和用的多途徑。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中,涵蓋了小數乘除法、分數、因數與倍數等數學要素,還有一些需要通過數學來解決的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各類問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儲備基礎知識,在生活中多探索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連乘、乘加、乘減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實際問題的匯入,引導學生做好課程的準備。如“小賣鋪要做一個長2.2m,寬40cm,高80cm的玻璃櫃臺,先要在櫃檯各邊都按上鐵角,這個櫃檯需要多少米鐵角?”的講解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探索解題步驟、方法、技巧,最終目的是為了更直觀的讓學生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在課堂中討論、多在實踐中運用、多在學習中積累,以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資訊交流的數學素養。

  二、有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思維能力處於一個定型階段,培養學生紮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有利於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嚴謹細緻的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面對困難問題要大膽嘗試、善於猜測的思維方式。

  1.打牢數學基礎知識。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小學階段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掌握解題基本步驟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打牢基礎,需要讓學生懂得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需要從學生熟悉的基本數學規律入手,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感受規律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並用這種能力感受良好的基礎知識是打牢學習的基本前置條件。例如,在《粉刷牆圍》的課程設計中,涉及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生活中的體會,匯入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實際問題鞏固小數乘法、除法,數學內容與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絡。

  2.鼓勵大膽猜測。

  小學數學內容基礎性較強,但是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中則注入很多鼓勵學生猜想和探索的元素,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在掌握一定經驗,充分發揮好學生的自助能動性,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在《最大公因數》一節中,家庭儲藏室鋪設地磚的問題教學中,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是畫圖,還是等比例鋪設,或是其他方法,當學生討論出一定的結果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總

  結其中的規律,並實施講解最大公約數的應用。三、豐富教學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它涵蓋了龐雜的數量關係、抽象的空間形式、特殊的符號體系、嚴格的運算公式、形象的影象語言等方面,各方面既不孤立存在又相輔相成。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教與學、學與用、用與動等多角度思考,要充分展現出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人文性、教學思維的創新性,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進而提高設計方案的適用性和可學性,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學設計的指導功能,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用處,體會到知識帶來的自豪。

  1.數學教學設計的趣味性。

  作為小學數學教育的主體———小學生來講,呆板、枯燥的教學內容只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教學過程應結合學生思維特徵、易接受的事情,將各種元素穿插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活中體味數學帶來的樂趣。數學趣味性的發掘要建立在教學設計創新上,創新的內容要緊緊圍繞趣味性進行教學設計,趣味的設計要體現在課堂的分分秒秒,要善於通過講解、體驗、感知、評價的教學流程,使學生進行趣味體驗。例如,在《小數乘法》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我給親人問聲好”的互動活動,讓每個同學給身在遠方的親屬打一個問候的電話,並把自己的通話時長、每分鐘價錢記錄下來,等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互相計算對方所花的費用,同時有意識為本年級小數除法、統計、打電話等章節打下鋪墊,讓學生在推理中體驗數學的魅力。

  2.數學教學設計的人文性。

  傳統基礎教育中“棍棒教育”、“飢餓教育”難適應當前學生求知思維的需求,現在孩子接觸知識的範圍廣、興趣愛好也比較多,如果忽視了情感教育、人文教育,不改進傳統教育方式,必將對孩子學習數學造成掣肘,影響學生日後的學習效果。教育教學體現人文性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通過教育得到矯正,使一些偏頗的思想理念得到斧正。將人文性體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是實現這一教學目的的平臺和載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基礎教育階段綜合性強的特點,採取將數學與音樂學、數學與體育學、數學與文學、數學與自然學等進行橫向拓展延伸的教學嘗試,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培養學生形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習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3.數學教學設計的創新性。

  創新性是做好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數學課堂設計中應多圍繞創新開展,一個設計模式講幾年,一個套路打好多遍,這樣不利於教學技能的增長。創新不是花樣翻新,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掌握理論知識,又要結合實際經驗,按照教學大綱相關要求,結合所教授學生的個性特徵,把教與學兩方的思路進行融合,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設計課堂學習的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就有不同的教學設計理念,創新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悟性,摒棄陳腐的習俗、單調乏味的慣例,給學生自主的機會,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4.數學教學設計的情景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構建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更直觀的在情境中體驗數學魅力,幫助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吸收和轉化,巧妙的創設教學情境,有步驟的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提到的,地球赤道長約40076千米,一架飛機以990千米/小時的速度沿著赤道飛行,它繞地球赤道飛行一週需要多少時間?這個例題,包含了地理、物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藉助道具、投影儀、小動畫等形式創設一個環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加深了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廣度,體會到掌握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加強思維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教學設計,既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的檢驗,又能有效培養和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優化和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為今後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德江。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構成要素與培養策略[J].學科教育,2004,***7 ***。

  [2]王月琴。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開發的思考[J].決策探索,2014,***10***。

  [3]吳正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