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論文相關範文

  人口問題指人口過多帶來的問題,與環境問題有密切的聯絡,在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人口增長應保持在適當比例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路徑

  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反映在人口年齡結構方面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嚴重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共性問題。目前不僅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整個世界的老齡化趨勢都不容樂觀。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預測,預計到2050 年全世界6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1%,而在2002 年這一資料僅為10%。預計到2050 年,世界經濟發達地區的老齡人口數量將由現在的2.36 億增加到3.95 億人,佔該地區總人口數量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1]世界範圍內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相關錯綜複雜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必須面對的共性課題。中國的老齡化是經濟社會超常發展的必然結果。早在1999 年老齡人口達到10.1%,我過就步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2]雖然較之發達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要晚,但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基數大、增長快、高齡人口比例大等特點,並且有與經濟發展嚴重不相適應的特殊性。[3]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必將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極具挑戰的錯綜複雜的問題。

  一、德國養老模式

  由於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節奏和各國巨集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差異,各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模式也不同。德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十分健全,無論從制度層面還是操作層面都具有時效性和前瞻性,養老模式也很成熟,並且非常注重人文關懷。德國養老服務體系中獨具特色的“多代屋”對中國更具有指導和借鑑意義。“多代屋”專案旨在打破家庭界限,讓年輕人和老年人能夠聚會,給不同代際的人們創造見面和交流的機會。老人在“多代屋”中能夠免費得到日常的照料,但他們不是單向的被照顧者,他們會把多年以來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小技能、帶孩子的經驗等,傳授給年輕人,甚至可以做義工。

  二、中國的養老模式

  中國在前些年由於人口老齡化問題相較於醫療、教育、就業等現實問題還顯得不夠凸出和緊迫,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由於進入老齡化時間較晚,老齡化人口基數巨大,老齡化發展速度極快,“未富先老”等因素使得中國到目前為止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養老模式尚在探索中並不成熟,整個養老產業的發展也停留在起步階段。當然,中國一些有識之士在10 年前甚至更早就開始研究、探討和嘗試中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探索適合中國的養老模式並付諸實踐,已經呈現出各具特色的一批有代表性的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模式,例如,上海親和源模式,北京***模式,鄂爾多斯頤和城模式,鄭州愛馨養老集團模式,九久夕陽紅集團模式等。

  三、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全齡宜居社群建設

  由於中國人口老齡化基數大、增長快等特殊性,未富先老的社會經濟現實,以及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緩慢等因素,決定了中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必須致力於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政府應該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尤其是要積極鼓勵和吸引房地產企業加入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來,積極推動房地產業向養老產業轉型,社會的積極參與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因素。本文重點探討房地產開發企業積極參與全齡社群建設這一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礎條件問題。

  全齡宜居社群既具有普通社群的功能同時應該具有適老的功能設計和設施配套,且重視環保和精神養老的問題。使老年人、青年人分散在同一社群中,使老年人有機會與社會和不同年齡的人群充分接觸,使子女時常得到父母的關愛,兩者既能相互交流又相對獨立。由於老年人與青年人群合居,因此從景觀設計到室外設施的設定都要以老年人和青年人能夠更好相互融合的目的進行設計。同時,也注意老人由於生理、心理、生活習慣等方面與年輕人存在差異,合居時造成相互不適應和衝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在設計時加強了老年人群的活動區和青年人群的活動區域的分離,以及兩代人交流區域的規劃問題。青老兩代或多代人生活在同個居住社群,但又各自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除了住宅注重生態、安全、健康、舒適、私密等共同的要求外,小區的配套設施及管理服務也是我們著重注意的。服務設施要照顧老年人和年輕人由於年齡差異造成的不同需要。根據不同居住者的居住需求,提供專業的社群服務設施。

  全齡宜居社群是一種新型合居模式,社群融合了普通社群的優點和老年建築專業性和獨立性的特點,在專案選址、建築設計、環境規劃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社群規模的形成,對於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豐富社群硬體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其規模化更有利於社群活動的開展和組織,有助於形成健康有益的社群大家庭生活氛圍。該社群也不同於養老院、敬老院,或是普通社群,不僅集聚老年人群、青年人群,而是一個社會,是一個特別適宜於青老年兩代或多代家庭通過居住空間相互融合的小型社會,可以在設計中針對老年人和青年人不同的生活習慣,創造出多種滿足多代人各自不同的行為特徵和生活習慣的規劃設計形式。

  全齡宜居社群是專業化與年輕化的社群,在設計上有別於一般的住宅產品,主要表現在對老年人使用的專業性和促進兩代家庭融合的規劃設計上。設計規劃基礎包括多代人生理、心理特點、行為特徵和生活習慣等等方面,以實現兩代、多代家庭更好的和睦共處,社群環境更為人性化、科學化。由於年輕的一輩的入住,從單純的老年居住群轉變為“家庭式”社群,所以為了增添社群生活氣氛,在景觀設計、建築規劃,乃至色彩設計上,在保證和諧素雅的前提下,不過於沉悶,而多於變化,穩重中體現出一種生氣與活力,營造一種充滿生機的、健康的生活環境。

  四、結論

  全齡宜居社群解決的是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場所問題。全齡宜居社群是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最優基礎選擇,其成功建設、運營和推廣還需要各方面支援。政府高度重視和創新管理。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指導作用,儘快出臺具體政策的操作細則,改變目前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避免失誤、重複和浪費是當務之急。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宣傳、監督、指導和協調管理作用。我國養老模式的實踐不但缺乏政府的統籌,也缺乏中介組織的指導和協調。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基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全社會的積極參與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加大養老產業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力度。高度重視房地產業與養老產業的結合發展問題,積極推動房地產業向養老產業轉型是全齡宜居社群和養老產業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加快制定養老產業相關的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大力發展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和全齡宜居社群。高度重視物業管理服務與養老服務業的融合問題。人文關懷是全齡宜居社群建設的重要保障,而小區的物業通過創新服務能夠成為實現為老服務、彰顯人文關懷的重要主體。

  篇2

  淺析流動人口治安管理

  社會治安管理水平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對於當前社會來講,流動人口的管理問題,是重要的社會治安問題之一。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定量的流動人口。近些年來,國家加強了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力度,但是,在一些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其流動人口數量仍然較大,且因流動人口管理不足而引發的治安問題頻繁出現。流動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加強人口治安管理力度很有必要。

  一、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思想的更新

  流動人口管理問題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問題,流動人口管理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更新流動人口管理思想,是使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跟上時代步伐的第一步。

  首先,要轉變流動人口管理的暫時觀念。流動人口之所以被稱為流動人口,是因為他們從別的地方而來,遲早是要回到故鄉的,只是暫時地居住在這裡,因此稱之為流動人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量的流動人口像候鳥一樣,按時而來,按時而走。但是,近些年來,流動人口的歸鄉思想在慢慢減弱,更多的人從農村出來,希望在城市中立足,希望在城市中擁有自己的家與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流動人口治安管理人員需要對自己的管理思想進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將他們當作當地人口一樣對待。幫助流動人口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幫助其解決子女的受教育問題,當其看作弱勢群體一樣對待。

  其次,加強合理流動觀念的改變。在過去的管理工作中,大多數流動人口管理人員希望人口的流動是有序的,更希望可以對流動人口的規模進行合理的控制,從城市的就業需求出發,引進外來勞動力。這樣的管理思想與方法過於陳舊,仍然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在社會主義市場快速繁榮的今天,流動人口的規模應當是由市場這隻無形手進行控制的。哪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快,流動人口就會集中在那裡。哪些城市有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生,就要出現流動人口。因此,流動人口管理者要建立起長期管理的意識,不要期待著人為地對流動人口的流動規模進行控制,而要對隨著當地經濟水平的提高,合理組織勞動力的輸入與輸出。

  最後,改變傳統的戶籍管理思想。在流動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員要強調流動人口的戶籍問題,利使用者籍對流動人口的部分權益加以限制。當代治安管理中工作中更加強調居住地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說,對於流動人口中的刑滿釋放人員,應當由居住地的相關部門進行安置與管理,在居住地對其進行教育與改造。加強全國統一管理思想的建立,讓流動人口找以負現部門,加強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的網路聯合,有利於流動人口治安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中心的建立

  流動人口管理中心,是為流動人口服務的機構。維護好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讓流動人口在外地找到家的感覺,有利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於流動人口較多的行政區域,當地政府應當建立起流動人口管理中心,通過所在地政府領導以及黨委的合作,聯合公安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以及勞動、民政等部門,從教育、管理、服務、維權等多個角度,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並提供服務。改變流動人口辦事難,維權難的問題,有利於流動人口心理狀態的穩定,促進流動人口成為當地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貢獻者。加強流動人口管理中心的建立,是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創新之舉。

  三、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的資訊化水平

  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的資訊化水平,對流動人口進行身份的驗證,是促進流動人口合法與社會治安水平提升的必要之舉。隨著流動人口數量的增多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勢在必行。加強身份證資訊的全國聯網,對流動人口的個人資訊進行實時性檢索,促進人口資訊的共享,有利於提高身份證的功能與作用,更有利於流動人口工作與生活的便利。各級行政區域的政府部門要認識到科學技術對行政工作的重要影響,加強科學技術投入,引進計算機與網路,構建人口管理的網路平臺。培養專業人才,使基層區域也具有人口管理資訊化的條件,從而更好地配合發達城市進行流動人口調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治安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的重要目標。流竄犯罪活動的出現,使得治安管理問題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加強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水平,促進流動人口可以安居樂業,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就流動人口治安管理問題提出了幾點方法,希望相關部門關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利用科學的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