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決策論文投稿

  投資決策是指投資者為了有更大的發展,達到自己所確定的預期目標,實現預期目的,從而採用一系列方式方法,收集資料並應用科學理論,對投資的目標、數目、規模及是否進行投資、有無必要與意義等進行分析和總結,最終進行判斷並得出結論,確定出最適合的方案。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我國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

  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國家開始實施一些措施,如延遲退休政策、養老金投入股市等。2015年8月23日,國務院頒佈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我國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實行中央集中運營,市場化投資運作的管理方式,並決定在內部組建專門對養老基金進行投資管理的部門,通過借鑑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政策來規定我國養老金投資的領域以及措施。

  一、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要改善養老基金面臨的財政問題,首先要儘快實現養老基金的全國統籌,其次要拓寬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渠道。目前最主要的是養老金入市,而入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股市波動較大,解決的途徑是要完善與養老金投入股市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綜合學者的觀點,大致可以將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存在的問題或風險分為以下幾個:

  ***一***金融市場不成熟及對策

  我國金融市場真正開始是在改革開放後,發展時間較短,具體表現為金融市場穩定性差,管制過緊,發展規模小,制度不健全,存在金融抑制,甚至內幕交易和違規操作時有發生。這就造成了養老基金投資存在很大風險,投資工具少等問題,且不利於養老基金選擇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來分散風險,難以吸引養老基金投資者。

  關於應對措施,多數學者認為金融市場的風險只能在投資運營過程中儘量分散風險,政府應採取“穩健的分散投資”,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同時涉足股票、證券等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適時擴充套件到直接股權投資和信託投資,同時建立起風險預警機制,以便養老金能根據市場的風險狀況作出相應的策略調整。也有學者基於《辦法》指出養老金入市應該選擇的領域如下:低估值的藍籌股、優先股、各項基金品種。

  ***二***投資運營管理不善及對策

  目前,我國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過度依賴銀行和國債,但這兩種方式的收益率比較低。2013年我國養老金銀行和國債的投資收益率為2.03%,遠低於當年2.7%的CPI指數。在我國,過分強調養老基金投資的安全性,且規避風險的觀念過於保守,導致我國養老基金在銀行和國債所佔的投資比例到70%-80%之間,而在股票、證券和債券方面所佔的比例極低。

  關於應對措施,有學者認為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的高風險投資工具較少,主要有股票以及企業債券、金融債等有價證券,這些投資渠道對基金收益率貢獻不足,應該開發新的投資品種和工具。而應對養老基金投資比例失調問題,可以在法律上降低對高風險金融投資工具的限制,將高風險金融工具投資比例限制在40%左右,其次要克服以往厭惡風險性的投資文化和觀念,通過精算,制定最優化的投資組合方案。

  ***三***頂層設計和管理不完善及對策

  頂層設計和管理的不完善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法律制度碎片化,養老基金投入股市涉及眾多的法律關係,需要建立《養老保險法》、《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來明確養老基金的統籌範圍,養老基金的繳納和發放,以及確定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的機構及其權利和義務等①。二是養老基金管理機構泛行政化,我國現行管理機構是政府部門下設的基金管理中心,屬於行政機構,充當著基金監督、管理、投資運營“三位一體”的角色,這就造成集權化和泛行政化並存。

  關於解決措施,一是社會保障立,養老基金法律環境建設的當務之急是進行專門的社會保險基金立法,立法理念應堅持“高壓性”與“寬容性”並存②。二是解決泛行政化的最好方法是制度的理性化,養老金管理的部分職能應該交由市場,如基金的日常管理應該交給受託人,投資運營交給投資管理人,投資比例和工具的相機調整交給市場,而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規則制定、資格審查和監督等職能。

  ***四***風險管理技術的落後

  現代風險管理已發展到以量化管理和模型分析為主管理技術,而我國的風險管理技術還停留在以主觀經驗來判斷和指標的分析為佐證的層面上,我國的風險管理技術全面落後,其次還缺乏用來規避和轉移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這使得風險來臨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③。

  關於應對措施,有學者提出現代風險管理的最新發展是全面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將企業所有的經營和管理活動為考察物件,綜合分析企業現在和未來可能面臨的所有風險,充分利用所有風險可以相互抵消、相互影響和相互關聯的性質,藉助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和風險融資等一套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和過程,及時有效的發現和控制那些對企業有負面影響的因素,挖掘和利用潛在的發展和獲利機會。目前,VAR以及情景分析法和壓力測試法已發展成為現代風險量化管理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方法。全球大多數養老基金和法規制定者開始把VAR方法當做全行業衡量風險的一種標準,這種方法主要運用於風險控制和業績評估④。

  二、基本養老金運營模式和工具國際比較

  根據受託人參與的程度,可以將養老金基金運營模式分為:直接投資管理模式***美國***、部分委託管理模式***新加坡***、全部委託管理模式***英國***、集合管理模式***澳大利亞***等,每個模式的有其優點也有不足。養老金的運營模式體現了養老金當事人的捆綁程度,捆綁程度越深,越可以提供更綜合的服務,還能節省管理成本,但也會增加基金的運營風險和道德風險。但幾個模式相比較而言,部分委託管理模式較好的平衡了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得到了最為廣泛的運用⑤。

  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可以投資運營的工具較多,每種投資工具都各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率,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

  1、銀行存款,銀行存款最大的特點是無風險,具有完全的資產流動性,但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其收益率都可能成為負值,難以抵消通貨膨脹的貶值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可以採取對銀行存款的社會保險基金以保值補貼和增值補貼;或是嚴格控制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幅度,將現行的單利計算改為複利計算方式。

  2、有價證券,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投資基金、期貨和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購買債券最大的特點是信譽較高,可以獲得固定的、高於存款利率的預期收入,變現能力也強,但與股票、產業投資等相比,其收益率還比較低;以享有分紅權利的不同,股票可以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投資股票的優點是收益率高,流動性強,在通貨膨脹時期易達到保值,缺點是沒有政府、財政和銀行作為後盾,承擔經營風險較大;指數化投資是投資基金最常用的方式,這種方式能有效的降低非系統風險,管理費用和交易費用較低,這種方式能更大程度上保證養老保險基金增值的幅度與社會生活水平進步的幅度大體上一致,國家應該適時推出國債基金、貨幣基金等多種型別,供養老保險基金選擇;而期貨和期權作為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槓桿放大作用,投資風險很大,在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不適合作為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工具⑥。

  3、委託金融機構投資,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金融機構有長期投資貸款的經驗,能把握基金投資物件,有一定的權威性,而且金融機構作為中介人能利用制約力加強對資金利用者的監督,有利於把握投資方向。

  4、直接投資於生產與流通領域,在操作中應該選擇;流通好、變現快的短期專案或是效益好、穩定安全的中長期專案。

  5、基礎設施建設,在這方面最典型的是新加坡的公積金,大量用於投資機場、港口、電力、通訊等設施建設,投資基礎設施風險小,但是流動性差,投資回收的時間長。

  6、投資海外市場,有些國內資本市場不完善的國家會選擇那些監管完善、發展成熟的國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三、各個國家養老金投資運營的啟示

  日本政府組建的公共養老金管理結構,由其專門負責養老金基金的投資運營,日本實行的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基金管理模式,同時採用民間投資公司具體負責投資管理。而韓國實行的是“中央政府行政負責,專門成立養老金運營公司”管理模式,養老金投資管理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國民議會”,負責相關法律的制定,巨集觀層面監督養老金基金的年度發展和長期戰略規劃,韓國中央政府下屬的“衛生福利部”則具體制定養老金基金的發展的具體計劃,養老金投資與積累的目標等。

  我國可以借鑑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主要做法有:建立權威的中央政府養老金基金管理構架,加快養老金基金全國統籌;建立政府監管、機構投資、人大監督的競爭性養老金運營模式;擴大以促進經濟增長為主的養老投資品種和領域;提高養老金投資運營的透明度和資訊公開力度⑦。

  拉美國家的養老金改革主要集中在“現收現付***DB待遇確定型***”轉變為“部分或者完全個人賬戶***DC繳費確定型***”,現收現付具有代際轉移、以支定收的特點,是在職的一代贍養已退休的上一代,很難應付老齡化的問題,為此拉美國家在養老保險中引入了強制性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並且由專門性的私人基金公司來營運和管理,賬戶可以投資運營,而個人退休的待遇取決於賬戶基金的積累額。在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也在經歷著相同的改革⑧。

  智利的養老金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智利非常注重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國家只允許對實行基金積累制的養老保險進行投資運營,智利的養老保險是建立在個人戰虎基礎上的強制性繳費確定型。智利的養老保險覆蓋面也很廣,包括工人、農民、公務員、企業僱員等各行各業的人員都一視同仁,都可以參加養老保險,將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合二為一。在智利,僱員繳納全部的養老保險,僱主不承擔費用,國家財政承擔保障性的最低養老金的保障責任⑨。

  四、評論與展望

  從這些文獻來看,筆者認為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關於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研究大多學者都是從巨集觀和中觀層面來探討,這些研究就像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法規,多是一些方法和原則,很少涉及具體措施,加之缺乏實際的案例,這樣的研究顯得很空泛。

  第二,在進行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國際比較上,多數學者停留在對各個國際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機構、模式和方法上的介紹上,確實,像新加坡、智利、美國等國家在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上都做得很成功,但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成功的吸取到經驗教訓,還是一個難題。

  第三,由於當前養老金入市還只是停留在政策上,並未真正入市,且關於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也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所以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多少有點紙上談兵。養老金入市養老金入市具體該怎麼操作,以及入市之後收益如何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學界關於如何投資運養老金的呼聲基本體現在了最新頒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上,而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效益如何,還得看這項辦法如何實施,以及實施效果如何。筆者認為,關於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方興未艾,而養老基金入市之後也會隨之帶來很多問題,學界在這方面可以跟蹤研究,繼續提出各自的看法,要更多的借鑑全面風險管理和企業年金的投資運營的經驗。

  筆者認為,智利養老金投資運營是我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最好的借鑑,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智利重視發揮市場自身的作用,國家授權養老基金管理公司***AFPs***籌集和管理職工的繳費基金,投保人有權選擇自己信任的養老金管理公司讓其代為投資自己的養老保險金,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

  二是智利法律規定官方機構不能成為養老金的管理機構,而且養老金必須與相關企業的資產分離。

  三是智利養老保險中的最低迴報率保證制度,在這項制度下,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建立收入波動儲備金和法定強制準備金,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可以用這兩種資金來彌補缺口。

  最後,如果養老基金管理公司宣告破產,由政府出面彌補資金缺口。在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過程中,由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局***SAFP***來監管,同時也要接受財政部、中央銀行和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督。

  註解:

  ①樊紀偉,“養老金入市”中的法律問題研究[J].學術交流,2013年***9***.

  ②沈澈,鄧大鬆.養老金投資運營風險的識別與對策[J].經濟縱橫,2014年***3***.

  ③葉穎剛,管冰城.我國養老資金投資資本市場的路徑及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5***8***.

  ④耿靖.養老金全面風險管理[M].文匯出版社,2009年10月.

  ⑤劉永濤.養老金基金運營模式的國際比較[J].國際勞動,2014***6***.

  ⑥呂學靜,社會保障國際比較[M]:73-77,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⑦劉莉.日本、韓國公共養老金投資模式演變及啟示[J].社會保障研究,2015***1***.

  ⑧章洵.現代化程序中拉美國家養老金改革帶給中國的啟示[J].社會經緯―理論月刊,2013***11***.

  ⑨周雪姣.我國養老金入市法律規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5月.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