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決策論文

  投資決策一直以來都是決定企業的關鍵,有關企業投資的理論研究和案例探索也在不斷地深入開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企業投資決策

  投資是指經濟主體企業或個人為了在將來獲得更大的增值或回報,而對目前的資本實物或貨幣做出的某種使用的行為。投資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市場經濟中,投資者總是要追求資本的回報。所謂投資決策是決策理論在投資領域的具體運用,是投資主體為了實現效益目標,運用決策的原理與方法,系統分析主客觀條件,從可採取的多個投資方案中選取最佳或最滿意方案的整個過程。投資決策決定著企業的未來,正確的投資決策能夠使企業降低風險、取得收益;盲目的投資決策能置企業於死地。所以,經過深思熟慮並在正確原理的指導下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是一個公司必須做到的。投資決策是企業所有決策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決策,投資決策失誤是企業最大的失誤,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失誤往往會使一個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因此,財務管理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就是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投資決策關。是否有正確果斷的投資決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一、建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加強風險控制

  當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預期回報,還必須分析比較投資風險。目前,許多投資專案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視專案投資風險預測,僅侷限於不確定性分析中簡單的風險技術分析,甚至只憑借經驗和直覺主觀臆斷,對專案建成後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預測不夠,為專案的實施留下安全隱患。強化投資風險意識,做好投資專案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風險預測,制定防範和化解措施,是避免決策失誤,不斷提高投資效益,以及實現投資專案科學化的根本保證。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通過對專案風險的管理,在執行投資決策委員會對投資專案的風險控制決策的基礎上,風險管理委員會將對投資組合的風險進行實時跟蹤和評估,並對風險隱患提出預警;對投資組合的執行過程進行實時風險監控。通過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對管理層進行監督控制,可以使公司的投資決策更科學、更合理、更安全。

  二、防止投資多元化,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多元化經營,指的是企業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從目前看,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可以規避風險,實現資源共享,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種認為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會造成人、財、物等資源分散,管理難度增加,效率下降。多元化是企業尋求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主要通過彌補外部不成熟市場的薄弱環節而創造價值。在多元化之前,建立嚴密的管控體系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企業的價值觀和決策原則。

  1.一個企業的生存是靠主業產品的支撐。

  在任何經營模式下,企業都應該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業務,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求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只有立足於主業,才能為其他行業奠定堅實的後盾,不可“四面出擊”。一個企業的資源與優勢是有限的,能夠支援該企業經營的產業也是有限的,合理而科學的多元化經營策略應保持產業之間的高度關聯性,以充分發揮原企業的資源優勢並節約經營資源,包括資金、技術、人力、品牌、市場網路等各方面的資源。若盲目涉足與主業無關的領域,以致產業之間跨度過大,缺乏關聯,往往會造成無法發揮企業原有的資源優勢,而且難以降低經營風險和企業內部交易費用。

  2.盲目無關聯地擴張,缺乏核心競爭力。

  重點抓好企業核心能力是企業的一項競爭優勢和企業發展的長期支撐力。企業現有業務有沒有形成競爭優勢,以及這種競爭優勢能否有效地延展到新的業務領域,是決定新業務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因素。故企業必須首先有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核心產品,然後再圍繞核心產品、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考慮是否採取多元化經營的策略。沒有根植於核心能力的企業多元化經營,又不能在外部擴張戰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最終結果可能把原來的競爭優勢也喪失了。多元化經營模式下,企業更應該擁有明確的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業務,並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競爭能力為中心,從而有助於維持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確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上求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

  三、建立完善的投資委員會對管理人員進行監督

  在公司內部建立完善的監督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有了投資委員會對經理進行制約,就減少了管理人員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企業和股東的長遠利益的風險。委員會可以由股東代表、高管代表和職工代表組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合作。這樣既可保護股東的利益不受損害,同時也可滿足管理人員和職員的要求。

  在兩權分離條件下,股東和管理層之間存在代理關係,股東通過會計資訊來掌握經營者的經營業績,為了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經營者即管理層往往具有“會計造假”的自然動機。但是經營者的造假動機能否實現取決於會計人員的態度和行為,這就形成了管理層和會計人員之間的博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層和會計人員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會計的本質是“受託責任”,會計應通過真實的會計報表來為經理人員解除受託責任,同時也為自己解除受託責任,這就形成了二者之間的矛盾。

  公司的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簽訂了僱傭合同。該合同往往和某些會計指標相關,如以淨利潤、每股盈餘等為標準來支付經理人員的報酬,合同雙方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由此在合作中伴隨著衝突,構成了雙方的矛盾。設立投資委員會,通過提升投資決策水平,減少因投資決策失誤帶來的低水平重複建設,杜絕在狹小領域的同業過度競爭,則完全有可能從投資源頭上控制投資方向和金額,減少各種投資浪費,不斷提高投資效益。

  同時,也只有加強投資風險防範,避開形形色色的隱性或顯性的投資陷阱,才有可能減少損失,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的投資目標。通過在公司內部設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對經營管理層進行監督,這樣就會使經理層進行投資決策時就不再是一人獨裁,有了投資委員會對管理層進行約束,股東權益才能受到保護。所以在公司旗下設立相應的輔助機構是很有必要的,如審計委員會、投資委員會、報酬與提名委員會等。

  同時,有效的賞罰分明機制不但可以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還可以給他一定的壓力,使他專心於企業的經營,努力提高企業業績。這樣,管理者就會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不敢對公司的經營掉以輕心。

  四、加強自由現金流的管理,防止管理層盲目投資

  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全部現金流入扣除滿足必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增長的需要後,能夠提供給所有投資人包括股權投資人和債權投資人自由支配的現金。投資決策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部分,有效的控制自由現金流,在不使現金閒置的基礎上,還可以提高經營者的投資績效。如果一個企業自由現金流一直非常富裕的話,就會出現對這些現金流的濫用,此即所謂的代理問題。

  股東作為委託人把財富託付給代理人打理,由於作為代理人的企業經營者會尋求個人利益,就可能出現侵佔委託人利益的情形,侵佔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直接佔有委託人的財富;假借各種名義進行在職消費;不按績效支付薪酬等。只要委託人不能夠有效監督代理人,那麼代理人就會進行利益侵佔活動。

  從公司投資的角度來看,分紅實際上就是降低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從而減少代理問題,提高公司效率。可見分紅也能起到有效的公司治理的作用,促進公司的投資活動。這樣即滿足了股東的要求,又牽制了管理者,可見自由現金流的控制是投資決策時的關鍵因素。而投資決策是公司治理的主要部分,有效的控制自由現金流,在不使現金閒置的基礎上,還可以提高經營者的投資績效。可見,加強對自由現金流量的管理對投資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投資決策體現企業的根本利益,是現代企業最高層次的戰略決策,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核心,實踐中對於解決公司投資決策問題,提高公司投資收益、實現公司財務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篇2

  淺談企業投資決策應用管理

  摘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時常面臨投資決策,這使得專案的評估成為必要,本文認為對專案進行評估時,應考慮實施專案帶來的期權的價值,對傳統的淨現值法做出修正,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本文就投資決策中所存在的不同期權分四種情況進行探討。

  投資決策或稱資本預算,是關於資本支出的決策過程,它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決策。對於企業來說,重大專案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企業業績的好壞,甚至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延緩決策可能會喪失機會,而倉促上馬卻可能導致滅頂之災。投資決策方案評價最早採用的是投資報酬率、投資回收期等指標,這些指標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是非貼現的評價指標。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投資評價指標的出現,是投資決策的一次革命,使得投資決策過程更為科學和合理。

  但這些投資決策仍存在如下缺點:①對投資專案的評估僅從靜止的角度來考慮,不但投資產生的現金流量是確定的,管理的行為也是僵化的,只對是否立即採納投資做出決策,沒有考慮管理會創造價值及其創造價值的大小;②專案評估是單純的專案評估,沒有考慮專案之間的聯絡;③評估著重於考慮專案產生的現金流量本身的價值,對專案現金流量的市場價值沒有做出應有的評估。

  為克服這些缺點,可將學的最新發展-期權原理引入投資決策之中,考慮期權的投資決策模型的出現,是投資決策的又一次革命。在期權法下,管理者擁有的可根據變化了的未來狀況而改變其未來行為的靈活性,即管理者決策的價值將被考慮,得到評估。但是,期權思想於投資決策並不是全盤否定傳統的淨現值法,而是對其的“揚棄”,將投資機會的價值考慮進去,可稱為擴大的淨現值法。

  一、期權及其定價方法

  期權是指對特定物件物的選擇權。這種權利只能在某一天或某一天之前行使。任何一種期權都具有如下共同特性:期權所有者具有權利而非責任按預先約定的日期或在約定的日期之內以確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某項資產-期權所對應的原生資產。期權作為一種衍生證券,體現的是一種合同關係,期權購買者即持有者從期權出售者那裡購買期權,如果期權持有者要求期權出售者履行合同的話,後者必須履行,但如果前者認為履約對已不利的話,卻可以單方面撤銷合同。

  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商品具有幾個顯著特點:第一,期權的交易物件是一種權利,即買進或賣出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並不承擔一定要買進或賣出的義務;第二,這種權利具有很強的時間性超過規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權即自動失效;第三,期權具有以小搏大的槓桿效應。期權合約的買者和賣者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對稱的。這表現在買者擁有履約權利而不負擔義務以及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上。對買者來說,他在價格有利的情況下行使期權可能取得無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只是為購買期權所支付的期權費,對賣者則相反。這意味著期權投資者能以支付有限的期權費為代價,而購買到可能無限盈利的機會。

  按照其合同規定的是購買原生資產還是出售原生資產的權利,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按照期權行使的方式,可分為美式期權和歐式期權,美式期權可在期權到期日之前的任何一天行使;而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當天行使。期權合同的購買方取得了一種權利,是要付出價值的,這種價值就是期權的價格。

  BLACK-SCHOLES對期權定價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出了著名的用於不付紅利股票的歐式買方期權定價的BLACK-SCHOLES定價模型。即:

  C=SNd1-Xe-rtNd2

  C:看漲期權的價格

  t:期權距到期日的時間年

  S:股票現價

  X:期權行使價格

  e:對數的底

  r:連續計利的無風險利率

  此外期權定價的方法還有二項式方法,它把一年劃分為N期,假定物件物價格在每期只發生一次變化,而且變化只有兩種可能:上升某個百分比,或下降某個百分比。如果適當選取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數,一年後則可能有N+1個不同的結果,正如二項式方法一樣。對於每個後果出相應期權的價值,然後由後向前逐期推算,像決策樹一樣,最後求出期權現在的價值。二項式方法是一種近似方法,當期數N相當大時,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它可以處理十分複雜的問題,例如有紅利發放的美式期權的定價問題。

  期權是一種十分廣義的概念,可以說只要有選擇權存在的地方就有期權,企業的許多經營管理活動隱含著期權,例如投資、擔保、發行複合證券等。以下對投資活動中的隱含期權及其決策價值的應用做一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