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迭起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促使全社會對科技工作愈來愈重視,新時期作好科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剛才,曉聰局長作了工作報告,對20xx年度全市科技工作做了全面總結,對20xx年度重點工作做了具體部署。請大家結合實際,抓好落實。會上,表彰了榮獲20xx年度全市科技進步獎和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下面,我就全面推進今年科技創新升級工作,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用中央判斷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此,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新常態的認識和判斷上來,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主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主動認識新常態,必須切實把握新常態的主要特徵和科技創新的基本特點。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增長,結構調整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存量與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等特徵。同時,新常態下的科技創新具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學科交叉融合更加緊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創新週期縮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金融資本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明顯加速等特點。認識新常態的核心要義,就是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這是各級政府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點,也是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和科技工作者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必須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市對科技創新的新要求。黨的以來,習先後15次就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闡述。習強調,能否將創新驅動戰略落實到位,關係到“兩個一百年” 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對科技改革發展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強化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全域性性、戰略性地位,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在這次全國人大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強調要用體制創新推進科技創新,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這些都為新時期科技工作指明瞭方向和基本遵循。省委全會更是強調把創新升級作為發展升級的關鍵舉措,強書記和鹿省長在全省經濟工作會上,都強調要向創新要動力,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省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新專案與現實生產力對接,以創新引領發展升級。在我市前不久召開的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王少玄市長明確提出要“強化創新驅動,在推動工業升級上謀求新突破”。這些都釋放了一個強烈的訊號,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科技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了,今後科技工作的任務更重了。

  ***三***主動引領新常態,必須努力轉變工作思路創新科技管理方式。在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的經濟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同時提出要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雙目標”,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面對經濟發展新形勢,我們科技管理部門要主動作為、積極引領,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創新科技管理方式,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升級”這個核心,加快轉動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兩個輪子”,努力實現科技戰略部署、創新依託力量和科技資源配置三個轉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加快轉移到創新驅動發展上來。

  二、客觀分析我市科技工作形勢,著力增強奮發有為的信心和勇氣

  當前,我市科技創新升級正步入一個全新發展時期。對此,我們要從發展的大局來客觀分析和科學謀劃我市的科技創新工作,以更加自信、更加自覺和更加緊迫的精神狀態加快科技創新發展。

  一是要清醒認識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科技的旺盛需求,不斷增強使命意識。當前,我市經濟正處於發展升級的關鍵時期,面臨做大總量和提升質量的雙重任務,無論是產業升級還是縣域發展、民生改善,都對科技創新提出越來越緊迫的需求。比如說,在產業升級上,目前我市傳統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2.6%,總體層次還不高,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裝置生產能力,並且產品處於價值鏈低端。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科技提高產業競爭力。在縣域發展上,無論是我市推進原中央蘇區振興、吉泰走廊發展,還是井岡山區科技扶貧,都需要立足全域性聚焦科技創新動力,推動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要素資源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這就需要我們切實解決科技供給不足與需求旺盛的矛盾,進一步釋放科技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支撐引領作用,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二是要客觀看待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績,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自信。經過各方共同努力,近年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明顯進步。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在全省排名明顯上升,20xx年由此前的第8名上升為第6位,並由第3層次進入第2層次的第一位,20xx年有望再創佳績;全市科技創新平臺進一步夯實, 20xx年在省級協同創新體、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產業技術聯盟組建工作上,獲全省3個第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提前一年完成總量70家的目標,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增加值同比增長27.1%和36.3%,由去年全省的第5位躍升為第3位;全市科技創新成果再創佳績,年內全市獲批省以上科技專案137個、經費12271萬元;取得科技成果60項,其中 4項成果獲得省科技獎二等獎以上初審提名,創歷史新高;全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效明顯,獲全省專利執法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工作思路,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度,加快趕超引領步伐,完全有信心在現有的基礎上爭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

  三是要敢於直面我們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增強進位趕超勇氣。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全市科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一是整體科技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在20xx年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中,我市僅得67.41分,仍在70分以下,與第一層次的設區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有些與科技進步關聯密切、權重較高的指標排位靠後。如,全市R&D經費內部支出佔GDP比重、人均R&D經費內部支出、單位GDP能耗指標均排在第11位,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授權量排第10位,等等。二是科技經費投入水平不高。在財政科技投入方面,雖然在科技創新指數考核過程中,各地上報的財政科技投入均達2%。但關起門來講,裡面水分還是蠻大的,真正由縣局安排的科技經費不少縣還沒達到50萬元。同時在企業研發投入方面,20xx年全市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排第9位,排位明顯靠後。20xx年要達到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0.5%考核要求,全市必須達到十幾個億,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差距還是挺大的。三是自主創新水平較低。從科技進步綜合監測評價結果來看,20xx年我市的自主創新水平得分僅為0.46分,排全省第9位,其中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分別排第八、第九位,僅高於撫州、上饒兩市。四是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從20xx年科技創新指數考核的情況來看,如在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這個指標上,全市有1/3的地方同比增幅在50%以上,也有少數幾個縣同比增長僅為個位數;在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重這個指標上,全市還有4個縣沒有達到10%考核目標。對此,我們既不能因取得的成績而盲目自大,也不能因為存在的差距而妄自菲薄,必須強化目標導向,加速進位趕超,確保創新升級步伐更加紮實穩健。

  三、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科技改革工作,切實提升全市創新發展的整體水平

  今年是全面落實重大改革任務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謀劃“十三五”規劃的承上啟下之年,做好全年科技工作意義重大。

  ***一***要堅持改革創新。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深化科技改革的重大舉措,下發了《加強和改進中央財政科技專案和資金管理的意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和《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等等。我市也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升級的實施意見》和《科技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管理辦法》等檔案。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銜接國家的改革舉措,通過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為創新升級增添動力。一是要深化科技專案改革。要認真貫徹國務院檔案精神,在去年出臺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市本級一般性指導計劃和科技專案競爭性安排管理辦法。二是要轉變科技管理職能。要加快推動科技管理部門把主要精力從抓具體專案更多轉到巨集觀管理和服務上來,強化抓戰略、抓規劃、抓重點、抓佈局、抓監管。三是要抓好簡政放權。要在去年取消4項行政審批權,下放安福省管縣科技業務管理權的基礎上,根據科技局人少事多的現狀,將網站建設、科技入園等一些輔助性工作下放到局屬事業單位,讓政府的“減法”變為市場的“乘法”。四是要抓好科技規劃編制。要把規劃作為政府加強科技巨集觀管理、規範引導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系統梳理“十二五”全市科技發展重大成就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圍繞我市產業升級,遴選一批重大專案,抓好“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編制。

  ***二***要狠抓工作落實。當前,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具體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過硬作風抓好工作落實。一是要著力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緊扣當前發展升級的迫切需求,圍繞我市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實施一批重大專案,力求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我市主導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要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一批企業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促進產學研結合,新建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積極跟蹤吉安高新區升級工作,力爭高新區升級早日獲批。三是要著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深入開展企業專利“十百千萬工程”,推動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健全智慧財產權工作機制,推進智慧財產權的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力爭20xx年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同比增長30%以上。四是要著力加強科技服務。強化科技金融結合,加快形成財政、金融、社會資本多方投入科技創新的格局;強化政策服務,推進高企認定、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落實;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深入推進科技入園,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科技服務水平。五是要著力加強基層科技工作。引導科技向基層聚集,更加註重統籌縣域科技發展,突出縣域科技特色。各縣市區也要發揮各自優勢,突出特色,努力形成核心帶動、多點支撐、良性互動的科技創新發展新格局。剛才,曉聰局長在工作報告中就今年的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工作作了部署安排,會後市科技局還要召開專門會議啟動這項工作,在這裡我就這項工作再作一些強調。會前,我瞭解了一下情況,中組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在全國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實施人才支援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我們江西為了落實此次專項計劃行動,啟動了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專門為我市派出19個科技特派團,108名科技特派員,特派員隊伍規模很大,特派員素質也很高,並且初步為每名特派員專門安排了2萬元工作經費,這項工作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我們革命老區關愛,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認真為特派團搞好協調服務,紮紮實實抓出成效來,讓科技人才在發展農業富民產業中充分施展才華、發揮作用,讓基層農民、企業真正享受到國家的好政策。

  ***三***要鼓勵創新創業。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支撐發展升級的持久動力。沒有創新就難以贏得未來。實現吉安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既要靠深化改革開放破解發展中的難題,激發和釋放經濟發展活力;也要靠科技創新提升發展水平,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去年,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敬業奉獻、開拓進取,取得了一批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在省內具有一定影響的科技成果。在前些年創下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優異成績的基礎上,又取得了4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初審提名良好成績,推動了全市創新能力大幅上升。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和關於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論述和講話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主動適當新常態,再接再厲,積極進取,攻堅克難,勇攀科學技術高峰,在推進科技創新創業過程中,努力創造更多科技成果,並著力促進創新成果落地,不斷邁向“吉安創造”的新高度,為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促進“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吉”作出新貢獻!

  ***四***要強化協同創新。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只有加強協調創新,才能發揮1+1?2的倍增效應。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協同創新”。一是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緊密合作利益機制,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資源向企業和產業聚集,支援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科技協同創新體,主導產學研合作研發產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型產業叢集。二是強化上下之間協同創新。圍繞全市創新升級的目標,在提升全市科技進步指標、打造科技品牌、科研示範基礎、申報國家重大專案等方面,上下一心,互相協作,共同推進,不斷提升科技部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顯示度。三是要加強部門之間協同創新。一方面,要加強科技部門內部的合作,對工作不推諉扯皮,遇事多商量,相互多幫襯;另一方面要主動加強與工信、發改、財政、統計等部門的協作,爭取理解、支援和配合。四是要推動國內外科技資源協同創新。加強與科技部、省科技廳的上下聯絡,主動融入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局,加強計劃專案銜接。同時,要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大學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此外,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積極申報一批國際合作專案,引進一批國外優勢創新資源落實我市,從而實現借力發展,借梯登高的目標。

  同志們,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做好今年創新升級各項工作,為實現全市“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吉”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篇2

  同志們:

  這次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和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精神,總結20xx年主要工作,部署20xx年重點工作任務。一會兒,曹市長將作重要講話,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20xx年科技創新工作回顧

  20xx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全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和市委轉型發展思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創新型鄂爾多斯建設取得新進展,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全市經濟穩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科技工作方法創新有效開展。聯合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等單位,牽頭開展了全市科技需求調研工作,徵集企業技術需求125項,崗位需求113項,編印了《20xx年鄂爾多斯市科技需求彙編》***中英文版***,為推動協同創新奠定了基礎。委託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完成煤化工技術路線圖研究,為今後我市在煤化工領域配置創新資源提供了依據。開展了鄂爾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課題研究,啟動編制了《鄂爾多斯市“十三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鄂爾多斯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有序推進。我市順利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現場考察驗收和部際聯席會議評審答辯,為資源型工業城市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模式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取得了預期效果。

  ***二***科技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市科技局牽頭組織起草,市委、政府出臺了《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從創新平臺建設、服務體系構建、創新投入保障、創新體制改革等各個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有效指導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檔案,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營造了寬鬆的政策環境。推進簡政放權,將市局承擔的“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技術貿易機構審批”和“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設立審批與管理”三個行政審批專案下放各旗區,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為推進專案規範管理,建立了集科技計劃專案儲備、指南釋出、申報、立項、驗收一體化的科技計劃專案管理平臺,實現了科研專案管理公開、公平、透明。

  ***三***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共爭取國家、自治區級科技計劃專案41項,獲得科技經費6991萬元,其中列入國家“863”計劃2項,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成果轉化工程專案27項。專利申請689件,授權437件,有效發明專利169件。加強創新載體平臺建設,新建各級各類研發機構9家,總數達到58家。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超過前3年獲認定數的總和,總數達到22家。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入孵企業33家,被認定為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核心區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高新區啟迪孵化器加快建設,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東勝區建成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孵化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引進中小微企業7家;鄂托克旗建成國家“863”微藻多聯產關鍵技術轉化基地;準格爾旗建成大路煤化工研究所,這些平臺的建成增強了對全市主導產業和重點專案的科研服務能力。

  ***四***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武漢理工大學鄂爾多斯研究院正式掛牌運營。京蒙、蒙粵、蒙魯區域科技合作進一步深化,承辦了自治區蒙粵科技合作座談會。在國際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承辦了科技部鄂爾多斯“科技之家大使俱樂部活動”,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科技部國際合作資訊平臺落戶我市。新建成自治區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康寧爆破和蒙古高原絨山羊***,總數達到7家。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院士9位***其中蒙古國院士2位***,研發團隊132個,簽署合作協議8項,協議金額2370萬元,在新能源、資源與環境、生物工程技術育種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專案20餘項。烏審旗與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開展合作,推動國家“863”計劃——“兩段式幹煤粉加壓氣化”技術在全旗實現產業化。

  ***五***農牧業科技創新取得實效。制定出臺了《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科技園區及特色科技產業化基地認定管理和扶持暫行辦法》,新認定11家市級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基地。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通過“專案+特派員+服務物件”的形式,全年下派旗區兩級科技特派員588人,實施服務專案55項,新建培訓機構2家,舉辦各類培訓班20期,培訓農牧民7.3萬人次,推廣新技術161項,引進新品種137個。全市技貿機構通過採取優化、調整和重組等措施,總數達到591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全年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2項,成交額920萬元。杭錦旗建成黃河南岸現代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7萬畝、漢森標準化葡萄種植基地2萬畝,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

  ***六***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積極開展“4.26”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宣傳週活動,市智慧財產權局聯合旗區智慧財產權局進行了專利執法檢查,查處涉嫌假冒專利案件20餘起,有效規範了市場秩序。各旗區也分別深入企業和社群,通過座談、發放資料、微信微博等不同形式開展了智慧財產權宣傳活動。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了智慧財產權規範化市場培育工作,東勝區華容商廈被列入自治區智慧財產權保護規範化培育市場名單。首次開展了企業智慧財產權“貫標”工作,我市康恩貝藥業有限公司列入全區首批“貫標”工作10家企業名單。蒙西高新技術集團1項發明專利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全年徵集第五批專利費用資助專案715項。

  ***七***科技人才工作紮實開展。編制完成《鄂爾多斯科技人才發展規劃》,為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供了政策保障。配合第二屆內蒙古“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鄂爾多斯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組委會,圓滿完成科技成果資訊採集、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邀請、科研機構建設等承辦任務。推薦5人入選自治區“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累計入選自治區“百名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達到15人。評選認定市級產業創新人才團隊8個,市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4個。我市1人獲20xx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6項科技成果獲得20xx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

  ***八***機關作風建設明顯改善。圍繞“四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緊抓三個環節,紮實推進六項重點工作,切實落實整改措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實效,市科技局黨組織再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紮實推進“三到兩強”工作,全年落實幫扶資金45萬元。集中開展公務用車、辦公用房、“三公”經費等專項整治行動,“三公”經費同比下降40%,精簡各類會議30%、檔案40%。結合中央八項規定、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市委21項具體規定,重新修訂了規章制度15項,機關和幹部作風明顯改善。在市紀委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測評中,市科技局在全市88個部門和單位中位列第4名。

  20xx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援的結果,是全科技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辛勤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為我市科技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的各級領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深刻認識新常態下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在經濟新常態下,科技創新也面臨著新的形勢。中央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確定為核心戰略。自治區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型內蒙古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市委、政府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會對科技創新寄予了更高期望,科技創新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春天,科技創新也必將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對新常態下全市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科學研判。在新常態下,以往的依靠資源和要素投入的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在產能全面過剩的形勢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裡?轉型發展的路徑在哪裡?依靠科技創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當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既面臨困難和挑戰,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特別是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突出,創新動力不足,高層次科技人才匱乏,制約了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二是科技體制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需加快改革步伐;三是科技服務經濟能力依然不強,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市場化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機制還不完善;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研發經費缺乏已成為制約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之一;五是基層科技力量薄弱,特別是旗區科技部門職能發揮不夠,有邊緣化傾向。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一是全社會創新意識顯著增強,從政府到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發展的願望異常強烈;二是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中央已完成頂層設計,自治區和我市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隨著改革措施的落實到位,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會日益凸顯。三是中央科技經費預算大幅增加,各部委所涉及的科技經費將集中管理,統籌運作。市委、政府決定設立轉型發展基金30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基金5億元***包含科技創新基金1億元***。

  總之,新常態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工作必須有更大的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科技工作要全面貫徹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對科技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認識經濟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聚主要目標,找準工作要點,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著力形成推動轉型發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