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現代文閱讀原文練習題和答案解析

  現代文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對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圍牆》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圍牆》現代文閱讀原文

  昨夜一場風雨,建築設計所的圍牆倒塌了。

  這圍牆要倒,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幾經倒塌,幾經修補。歷次的修補都不徹底,三十多米長的圍牆高低不平,彎腰凸肚,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何況一場風雨!

  早晨,開碰頭會。“現在我們研究一下圍牆的問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吳所長用圓珠筆敲敲桌面:“原來的圍牆和我們單位的性質不協調,新圍牆一定要新穎別緻,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古典派”黃達泉接茬兒了:“圍牆不但有實用價值,而且富有裝飾意味,它對形成建築群落的風格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現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們考慮問題要從實際出發,要造得高大牢固。”兩派之外的何如錦開口了:“最合理的辦法就是把塌下來的再壘上去,這在圍牆的歷史 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問一下,這圍牆到底怎麼修啊!”這是行政科的馬而立。

  這個三十七歲、非常幹練的辦事員,卻有著一張不那麼令人放心的娃娃臉。某些人見到他就疑慮:整天衣冠楚楚,活兒沒有少幹,身上卻不見泥汙,這就形跡可疑。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勞動鞋在人前走來走去,那就另有一種效果:“這人老成持重,艱苦樸素。”穩妥往往是緩慢的同義語,這馬而立卻靈活得像自行車的輪盤, 一撥便能飛轉。

  “到底怎麼修嘛,我提出了原則,同志們也提供了許多很好的意見,這就看你的了。”吳所長拍拍馬而立的肩膀,“好好幹!”

  一支菸還沒有抽完,馬而立已登起自行車直奔房屋修建站……

  星期六晚上,設計所門前拉起了臨時電線,四隻兩百兆的燈泡把馬路照得灼亮。

  磚瓦、石灰、琉璃磚裝過來;垃圾、碎磚運出去。星期天清早開始砌牆。馬而立忙得飛起,還拉住看門的洪老頭做幫手。泡茶,敬菸,尋找各色小物件,有時還飛車 直奔雜貨店。電燈直亮到夜間十一點。

  夜色中看這堵修好的圍牆,頗有詩意。白牆,黑瓦,寶藍色的漏窗泛出晶瑩的光輝。樹枝搖曳,燈光閃爍,好像童話般的世界深藏在圍牆的裡面。抬起頭來,可以看到主建築的黑色屋頂翹在夜空裡,圍牆帶著和主建築相似的風格進入了整體結構。附近的馬路也變樣了,好像是到了什麼風景區的***。

  馬而立覺得這是他有生以來辦得最完美的一件大事!他在會議室的長沙發上睡 了下去。這一覺睡得很沉。

  星期一早晨,上班的人們被突兀而起的圍牆驚呆了,雖然人人都希望圍牆趕快修好,如今卻快得叫人毫無思想準備。如果工程是在人們的眼皮子底下進行,今天加一尺,明天高五寸,人來人往,滿地亂磚泥水,工程結束時人們會跟著舒口氣。如今是眼睛一眨,老母雞變鴨,不習慣,太扎眼。誰都看得出,這圍牆比原來的好,可有些人左看右看,總覺得有點“那個”,吳所長始終不發表意見,他覺得這圍牆似乎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又像在想象之外。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哎,沒想到馬而 立的手腳這麼快!”

  被徵求過意見的人很不滿,覺得這圍牆吸收正確的意見太少!他們指指點點: “這圍牆不中不西,穿西裝戴瓜皮帽,纏綠圍巾,這打扮是哪個朝代的?”“是呀,圍牆是牆,造個大屋頂幹什麼呢?”“太單調啦,應當在中間造兩個方如意!”“兩頭應該造尖角,翹翹的。”所有感到有點“那個”的人都把圍牆的缺點找了出來, 他們批判能力總是大於創造能力。

  “馬而立”,吳所長叫人了。“洪老頭,你看見馬而立上班沒?”有人嚷嚷著 幫忙找了,要對這個罪魁禍首當場質疑。

  看門的洪老頭火氣很大:“別鬼叫鬼喊的啦,人家兩天兩夜沒有休息,像你!”

  洪老頭對那些輕巧話兒很反感,“人家馬不停蹄,衣服都和上泥水和汗了,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來來往往的路人都說這圍牆很好看。”

  馬而立揉著眼睛爬起來了,朦朦朧朧捱了一頓批……

  冬天,設計所召開建築學年會,幾位專家一進門便被這堵圍牆吸引住了,左看右看,都讚不絕口。會議上專家們以圍牆為話題:這圍牆回答了城市建築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既有民族風格,又不盲目復古;經濟實用,和原有建築物的風格統一。

  設計所的到會者喜出望外,想不到金鳳凰出在雞窩裡!吳所長說:“這主要是指導思想明確,同時發動群眾進行充分的討論。”各派代表人物也沾沾自喜地誇耀 自己的貢獻。

  馬而立沒權參會,只是在圍牆門口進進出出,忙得飛起。不知道他又從什麼地方弄來四隻熊熊的炭火盆,使得房間裡溫暖如春,人人舒展。***有刪改***

  《圍牆》現代文閱讀題目

  7.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 分***

  A.小說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平鋪直敘了一個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折射出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的畸形心理,揭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社會弊端。

  B.吳所長把確定圍牆設計方案和修建圍牆的重任交給馬而立,表現了他對這個 年輕人能力的信賴和才幹的賞識。

  C.倒塌的圍牆兩天建成了,但卻受到設計所內一些人的批評指責,說明這些人在建築設計方面有自己的審美原則

  和較高的審美水平。

  D.圍牆獲得了建築專家眾口一詞的讚譽,各派代表人物馬上轉為誇耀自己的貢獻,這生動地刻畫出這些人見風使舵、無功請賞等醜行。

  E.作者引出看門人洪老頭的話,使用對比、側面描寫的手法,體現了他對馬而立的同情與讚許,也體現了他對那些只說不做、滿心“那個”的人們的不滿。 8.請結合全文,談談馬而立的形象特點。***4 分***

  9.小說最後一段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 分***

  《圍牆》現代文閱讀答案

  7.DE【解析】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以及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區域性進行恰當的分析。A.“平鋪直敘了”說法錯誤,小說情節可謂一波三折;B.“對這個年輕人能力的信賴和才幹的賞識”文中 沒體現;C.“有自己的審美原則和較高的審美水平” 說法錯誤,“一些人的批評 指責”,不能“說明這些人在建築設計方面有較高的審美水平”。所以選 DE。

  8.①辛勤高效:接到任務後,他“一支菸還沒有抽完”,就著手幹活;一直幹到 “夜間十一點”,累到睡了很沉的覺;最後兩天時間就修好了圍牆。②有才幹:修好的圍牆得到了路人的讚許和專家門的一致好評。③樸實熱情:不管圍牆是受到批評還是得到讚譽,他只管做好工作,“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炭火盆體現了他事事為工作、時時為大家的形象。

  9.①在結構上,馬而立在“圍牆”進進出出,是對小說題目的呼應;②在情節上,結尾是對一波三折的情節的收章,使情節更加完整,更富波瀾,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③在主題上,體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弊端,如誇誇其談、以貌取人、無功請賞等的批判,也體現出作者對因“權力階層意識”產生的重身份。

  關於作者陸文夫的生平

  江蘇泰興七圩人***今屬泰興虹橋鎮***,畢業於蘇州中學。1949年畢業於蘇北鹽城華中大學。同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採訪員、《新蘇州報》記者八年。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一舉成名,1957年調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因參加籌辦《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並在此後主編了《蘇州雜誌》。自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歷任新華社蘇州支社採訪員,《蘇州日報》記者、工業組組長,江蘇省文聯專業作家,蘇州市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第六、七、八屆人大代表,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蘇州市文聯副主席等。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美食家》、《井》、《圍牆》、《清高》、《人之窩》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作品還被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

  中篇小說《美食家》,使陸文夫“會吃”的名聲遠播文壇內外。自那以後,陸文夫每到一家飯店用餐,廚師聞知陸文夫來吃飯,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門弄斧之感,倘若做壞了一道菜,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吃到哪,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是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對於陸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們都知道他愛茶之切,每有好茶,總要給他留著,“因為只有陸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單純為了消渴,滋味深長的閒飲,可以助談,且帶有幾分雅意。他以和、清、靜寂為茶之三味,如芝蘭蕙萱、鬆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陸文夫愛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齡長、酒量大,故有人送他個“酒仙”的雅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