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版本有哪些

  《韓詩外傳》,漢朝韓嬰著,屬於今文經學著作,是一部由360條趣聞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韓詩外傳版本

  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邁***1123-1202***說它屬於慶曆年間***1041—1048***,毛晉***1599-1659***認為他擁有這個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祕書》之中。在明代的幾個版本中,《四部叢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淵源於元本***由錢惟善於1355年作序***。

  2.帶有註解的校本被趙懷玉***1747—1823***單獨刊入他的《亦有生齋》中***序作於1790年,《龍溪精舍叢書》予以重印***,又被周廷萊作為《韓詩外傳校注》***重印於《安徽叢書》***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標定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種用本是一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來作為兩種版本合併版的底本,由吳棠於1875年出版***《望三益齋》,由《畿輔叢書》予以重刊,《叢書整合》也作了重刊,並加了標點,又見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17年的排印本***。一種未知出處而含有大多相應段落的版本由陳士珂於1818年以《韓詩外傳疏證》名字刊印***見《文淵樓叢書》中***。

  3.收有《韓詩外傳》的其他叢書還有《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三十三種叢書》等。

  4,許維遹***1905—1951***的《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該書是在他死後出版,繁體字,加了標點和註釋,其中有的為珍奇難得的資料及許自己的見解。

  5.賴炎元的《韓詩外傳今注今譯》,該書有註釋有標點,並有用現代漢語譯成的譯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韓詩外傳內容簡介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援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絡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漢書·藝文志》第1708頁還著錄了其他幾部韓派《詩經》方面的著作,現在都已失傳,估計其性質與《韓詩外傳》類似。《韓詩外傳》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韓詩外傳》儘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道德說教為其主要基調,但也有一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字有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佔全書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據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一部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部編作。《韓詩外傳》作為一個源頭,可能啟發了為了不同目的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

  韓嬰說《詩》主要是借《詩》發揮他的政治思想,所以多述孔子軼聞、諸子雜說和春秋故事,引《詩》以證事,並非述事以明《詩》。在漢代,《韓詩》即以《內傳》、《外傳》著稱。《史記·儒林傳》說:“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其歸一也。”而《漢書·藝文志》則認為韓嬰作《詩》傳,“或取《春秋》,採雜說,鹹非其本義”。褒貶不同,但都說明《韓詩》著力於傳,而非訓詁。《外傳》的思想,大致以荀子思想為主,反覆強調隆禮重法,尊士養民,也間採孟子及韓非有關言論。全書取《荀子》文多達44條,因而從宋代王應麟至清代汪中、嚴可均等學者都認為《韓詩》出於荀子,是“荀卿子之別子”***汪中《述學·荀卿子通論》***。而書中引《荀子·非十二子》文,則刪除子思、孟子,也可見其不薄孟子,有所折中。

  《外傳》說《詩》,都是斷章取義,觸類引伸,與《詩》本意相徑庭,使詩句成為一種比喻,藉以牽強附會敘事說理。其文章體制大多先敘事或議論,篇末引《詩》一兩句以證明。而同一兩句詩,往往有兩則以上的事例或理論,分條闡述。因此,這部《韓詩外傳》既是關於《詩經》的重要著作,同時也是一部短文集,在漢初散文創作中別具特色。其中的歷史故事或寓言多有所本,也有些藝術加工,擅長用對話發議論,露神情,見性格;其論述則多節錄諸子原文,在取捨剪裁中見出己意,因而“文辭清婉,有先秦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其中所述多歷史故事,為劉向編《說苑》、《新序》、《列女傳》所採錄;趙曄撰《吳越春秋》也採取其中有關吳越的故事作素材。《說苑》等書中的故事已開古小說先聲,《韓詩外傳》則是銜接先秦諸子寓言、史傳故事和《說苑》等書的單則故事之間的一個環節,在古小說發展史上當佔一席地位。

  成書年代和真偽

  這部書被認為是韓嬰寫的,他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時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時他與董仲舒***約公元前179椙—104***辯論過。他的傳記***《史記》卷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頁及《漢書》卷八十八,第3613頁***對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線索僅是這些,他肯定生活於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間,因此《韓詩外傳》的日期應定在約公元前150年左右。

  該書為韓嬰所寫,這從未受到懷疑,很難想象偽造之人會有什麼動機採編纂這樣的一部著作。然而關於這部書的完整性卻有些疑點,因為《漢書·藝文志》第1708頁列舉了名為《韓外傳》的書6卷及名為《韓內傳》的書4卷,《漢書》中的韓嬰傳也提到了這兩部書。但到了《隋書·經籍志》***第915—916頁***時《內傳》已經消失,儘管唐代的注家引用了屬於《韓詩內傳》的幾條語錄。《外傳》在《隋書》的***經籍志》、兩唐史書***《舊唐書·經籍志》,第1970頁;《新唐書·藝文志》,第1429頁***、《宋史·藝文志》***第5045頁***中都列為十卷。凡是現代的版本都含有十卷。

  楊樹達***《漢書補註補證》,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版,第28頁***認為《外傳》與《內傳》兩書被結合於《韓詩外傳》一名之下,因為它們所含的資料其性質沒有任何差異,兩者也都不是闡發性的著作。實際情況可能比起楊所提出的簡單並置更為複雜。在唐代各種類書以及唐代對經書和史書的註解者所引大批屬於《韓詩外傳》的文字不見於傳世的通行本中。在《太平御覽》引自該書的157條文句中,其中有23條為今本所無。

  韓詩外傳校注

  1.孫詒讓《札迻》卷二,涉及有十個段落的內容。

  2.俞樾的《讀韓詩外傳》對22段疑難的段落進行了校勘;見《曲園雜纂》卷十七***《春在黨全書》***。

  3.趙善詒的《韓詩外傳補正》***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幾乎處理每篇經文中的疑難段落,用來自相應段落的引文來支援他的考評及校勘,而且總是指出前人對這同一段所作的校注。***見國學小叢書***。他的著作被收入賴炎元的《韓詩外傳考徵》中***見下文五第2條***。

  4.幀炎元:《韓詩外傳考徵》,2冊,臺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冊詳細研究了漢代的韓詩,《韓詩外傳》的版本,校勘記,韓詩異文與包括毛詩在內的其他諸家詩註解和文字上的不同。第二冊考察了早期和後來著作中所引的《韓詩外傳》之文,並詳盡地羅列了為現代版本中所無的《韓詩外傳》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