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能扛鼎的典故

  力能扛鼎是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你們想要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力能扛鼎典故,供大家閱讀!

   

  淮南厲王 劉長 被鼎砸死的乃是秦武王秦武王英武雄壯,話說魁偉多力,好與人角力為戲,身邊有三名天下聞名的力士,一名烏獲,一名任鄙,一名孟說,勇冠三軍,一併重用。時張儀早已相秦,與蘇秦合謀,蘇秦行“合縱”,張儀作“聯橫”。玩六國於股掌之中,秦國大獲其利,卻齊欺楚,敗魏掠韓,地廣千里,國力大增,已有雄視天下之意。那秦武王年方20出頭,年少好動,一日,秦武王心血來潮,日:“寡人生於西戎,未觀中原之盛,若能通三川,一遊鞏洛之間,雖死無憾”。一句話,他想到當時京城--洛陽那最最繁華之地溫柔之鄉去逛逛。但是得找個理由啊,於是他的大臣甘茂出了個冠冕堂皇的主意,聲稱去為周王作壽;於是秦武王便帥大軍浩浩蕩蕩東去,隨行帶了三個勇士烏獲任鄙孟說護駕。可憐的名義上的天子周王那敢怠慢,慌忙迎接進城,人宮行禮寒喧,那秦武王一邊與周王敷衍,一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那在朝堂上一字排開的鎮國之寶--大禹九鼎;禮畢,秦武王起身,走到九鼎那裡,周覽一遍,讚歎不已。然後走到“雍鼎”邊上,公然說道:“這秦鼎是我家的東西,我這次來就是要把它帶回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周王.都不敢放一個。秦武王拍拍雍鼎,回頭對跟隨的三個勇士孟說,烏獲,任鄙說道:“寡人聽說九鼎每個重千斤,從來沒有人能夠搬動,爾等都號稱是大力士,誰有本事能把它舉起來?”任鄙烏獲知道武王持力好勝,推辭道:“臣等力氣雖大,只能舉數百斤,此鼎重千斤,我們舉不起來。”二桿子孟說摩拳擦掌,奮然說道:“我行!”上前抱住雍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將鼎搬起離地半尺左右再也搬不動了,掉還地上。由於用力過猛,口目俱裂,流血不止,虛脫癱倒在地。武王笑道:“你們不行,寡人試試”。語畢,走上前去馬步蹲襠,一手抓住鼎一足,大喝一聲:“起”!那鼎真個被他舉了起來。周圍的人齊聲喝采,采聲未停,只聽得轟的一聲,緊接著啊的一聲慘叫。眾人定睛一瞧,原來秦武王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砸在他的右腿上,咯的一聲,把武王右腿骨砸了個粉碎,頓時血流滿地昏絕過去。大家驚慌失措,七手八腳把鼎抬了起來,將武王救出。終因傷勢過重,當夜秦武王便一命烏呼,見閻王去了。死時秦武王年方二十四歲,在位四年;這是公元前307年發生的故事了。

  力能扛鼎的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籍***項羽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力能扛鼎的解析

  成語詞目:力能扛鼎

  成語發音: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語解釋: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成語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成語示例:昔人評米元暉畫雲:虎兒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清·顧復《平生壯觀·米芾》***

  成語接龍:力能扛鼎 → 鼎魚幕燕 → 燕舞鶯歌 → 歌臺舞榭

  力能扛鼎造句

  1、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

  2、少時便天資雄厚,力能扛鼎,正可謂力拔山兮氣蓋世。

  3、剛柔相濟,氣之沉著,力能扛鼎,筆中有物,下筆有神,爽然而秀,蒼然而古,凝然而堅,淹然而潤,其輕重徐疾、偏正曲直皆出於自然而無浮滑鈍滯之美。

  4、目生雙瞳、力能扛鼎的楚霸王如何,斬蛇起義、鴻門宴後的漢沛公如何,戰必勝攻必取、號稱國士無雙的韓信又如何?

  5、哪怕是蒼生嶺的一位少年都力能扛鼎。

  6、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7、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

  8、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9、因為他,力能扛鼎的楚霸王竟然淚流滿面。

  10、呵呵,誰也不是生來就力能扛鼎,出口成章,只要肯學總有機會,那我問你,你想不想學武呢?

  11、凡人中也有不少英勇的猛人動輒揮動千斤巨錘,力能扛鼎。

  12、此外,陳子莊的高度,在於他的書法功底很深,風格近於鄭孝胥,縱恣跌宕,力能扛鼎。

  13、的世侄宇文楓,經伽古臨走時介紹,宇文楓不僅身手了得,力能扛鼎,而且詭計多端,深的宇文天?的器重。

  14、撇開歷史,正面描寫諸侯豪傑,哪怕是殺豬的何進,文中也是力能扛鼎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