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圈腿矯正方法

  羅圈腿多是由於長期穿高跟鞋、絲襪造成的。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影響健康。羅圈腿的女性都渴望有修長筆直的雙腿。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羅圈腿矯正技巧

  1.平躺在地上,兩手放臀側。雙腿向上舉起,大腿與上半身成九十度角,小腿與上半身平行。兩腿內側用力夾緊,必要的時候可以兩腿之間夾一本書。保持這個姿勢5-10秒,每組3-5次。

  2.雙腿呈站立姿勢,右手扶牆,同時右腿向左腿方向的外側儘量踢,保持姿勢5~10秒,每組3~5次。然後,按上述辦法,換邊鍛鍊左腿。

  3.雙腿與上半身成90度角。然後用腹部的力量抬起上半身,手儘量接觸腳踝的位置,稍微停留1-3秒鐘,上半身落下。重複此動作2組,每組10-15次。

  羅圈腿的影響

  1、羅圈腿患者,大小腿的骨骼外側肌肉多,內側肌肉少,這樣導致下肢外輪廓線更加外移。顯得胯寬,腿粗而且特別彎。

  2、羅圈腿患者,無論從正面或者背面看,因為腿彎曲顯得短,上下肢比例跟正常人相比明顯失調。

  3、羅圈腿患者腿部的肌肉明顯不均勻,分佈起伏很大,無論大腿和小腿都是向外彎曲,站立時失去了整體的挺拔曲線,整個人也顯得矮了幾分。

  4、羅圈腿之所以被稱為“籮筐腿”,是因為兩條腿之間有個圓形的空隙,彷彿一個籮筐一樣,顯然視覺上不好看。

  5、正常的形體的身體兩側是S型曲線,患上羅圈腿後,原本到膝關節應該內收的弧線消失,或者成為向外膨脹的曲線,視覺上的S型美感就沒了。

  6、羅圈腿患者,由於身體重量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在行走時,為了保持平衡,需要搖擺走動,形似鴨子,俗稱鴨子步。

  7、羅圈腿在一看之下,小腿似乎很短,這是因為小腿膝關節下部向外斜向伸展較多,好似一個V字型,跟II字型相比,兩條小腿顯得很短。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羅圈腿

  判斷小兒是否是羅圈腿的方法:讓寶寶仰臥,然後用雙手輕輕拉直寶寶雙腿,向中間靠攏。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兩腿靠攏時,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是併攏的,如果有間隙,就應引起重視,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寶寶下肢發育的問題。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雙側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的間隙超過10釐米,很可能就是羅圈腿了,家長應馬上帶孩子就診,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進行骨科矯正治療。

  一般1歲以上兒童兩足跟併攏,兩膝關節距離在3釐米以下為輕度,3釐米以上為重度。幼兒和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骨骼就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生長鈣化的。當青少年和幼兒由於一些特殊習慣,骨骼受某種方向的肌肉拉力,長期持續作用就會使骨骼變形。例如雙腿長期持續夾持物品,像騎馬等活動,也會形成羅圈腿。要預防羅圈腿,從幼兒時就應注意預防佝僂病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穿連體衣會導致寶寶羅圈腿

  兒科專家崔玉濤表示,給嬰兒穿連體衣不應是造成今後“羅圈腿”等下肢發育異常的前提。除非總給孩子穿過短的連體衣。倒是過早讓嬰兒在大人腿上蹦跳;早期“訓練”孩子站立、行走等,可能會導致今後發生“羅圈腿”的可能。孩子的大運動發育是水到渠成的發育過程,過早、過多人為干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崔玉濤提醒家長,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於生長髮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一旦發現寶寶有X形腿、O形腿,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慌張,應該上醫院尋求醫師幫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內的以觀察、隨訪為主。超過6公分的需要到醫院骨科求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除了非常嚴重的畸形需醫學矯正外,其他的均可通過運動鍛鍊來糾正或彌補。具體方法:

  1、壓腿運動:通常採用直壓腿和側壓腿。

  2、踢腿運動:O型腿採用小腿外踢法;X型腿採用小腿內踢法。

  3、夾腿運動:雙腳、踝、膝同時靠攏夾緊,堅持數分鐘後放鬆。然後重複平時走路,注意姿勢。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