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寶寶便祕不吃藥的方法

  寶寶的排便問題是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寶寶便祕之開塞露

  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傷寶寶面板。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寶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然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張乾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位弄髒衣服或床單。儘量讓藥液多在寶寶體內停留,以充分刺激腸道、軟化大便,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寶寶便祕之甘油栓

  將甘油栓的包裝紙開啟,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儘量多待片刻,讓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鼓勵寶寶排便。

  寶寶便祕之肥皂條

  將肥皂削成長約3釐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細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溼,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儘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祕。

  寶寶便祕之按摩

  家長也可在孩子臨睡前,以其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其腹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蠕動,還有助於其入眠。另外,在孩子進食後一小時輕按以下兩處穴位,也可促進其排便。

  足三裡穴:此穴位位於髕骨下緣3寸,脛骨外側1寸處。可連續按壓1~2分鐘。

  支溝穴:此穴位位於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骨與橈骨之間。可連續按壓1-2分種

  寶寶便祕之多攝取瓜果

  中醫認為,寶寶便祕的原因在於其體質燥熱。因此,便祕的孩子平時可以多進食瓜類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以消除其體內的燥熱。如果孩子不喜歡這類水果的味道,可以在水果上灑點煉乳、酸奶或冰淇淋,讓香濃的甜奶味蓋過瓜味。此外,家長還應經常為孩子熬點綠豆薏仁粥吃,也能起到解熱通便的作用。

  幫助寶寶緩解便祕的有效方法

  1、餵奶的小嬰兒發生便祕的治療:儘可能地母乳餵養,因為母乳餵養的嬰兒發生便祕的可能性較少。如果發生便祕,可喂加糖的菜水或果汁等。

  2、新增輔食時,便祕的治療:可以吃菜泥、水果、玉米粉、麥片等。

  3、適當地按摩腹部:按摩左下腹,如果觸及條索狀物,輕輕地由上而下地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

  4、適當地按摩小兒肛門口: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進排便。

  5、適當地活動,促進大便下移,引起排便。

  6、人工通便:用石蠟油、開塞露、小的肥皂條等通便同時訓練排便習慣***僅限於便祕嚴重時使用***。

 

  7、中藥治療: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可以適當應用***需有醫生的指導***。

  改善寶寶便祕的4大誤區

  一、香蕉

  吃香蕉治便祕是長久以來大家都認同的觀點,理由主要是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和果糖,這兩者有通便作用。不過研究發現,香蕉含有的膳食纖維和果糖跟其他水果差不多,並沒有過人的通便能力。

  換句話說,吃香蕉跟吃其他水果在通便這件事上的效果差不多,如果多吃香蕉反而可能會不利於健康,首先香蕉性寒涼,嬰幼兒脾胃虛弱不宜吃太多寒涼的食物,其次不是吃越多膳食纖維越有助於緩解便祕,攝入過量會引起脹氣和腹痛。

  二、酸奶

  網上流傳喝酸奶能治療便祕,因為酸奶裡面含有益生菌,能增加腸胃蠕動,從而促進排便。酸奶中的雙歧桿菌確實能對人體腸道調節有益,但是酸奶裡面的益生菌含量很少,一般為2%-5%,因此根本達不到治療便祕的效果,平時喝酸奶最多有幫助消化的效果。 此外,酸奶為冷凍食品,一般從冰箱裡拿出來之後要放至常溫,才能給寶寶食用,否則寶寶幼小的腸胃受不了。1歲以前的寶寶不能喝酸奶,3歲以前的寶寶喝酸奶也要適量。

  三、蘋果

  蘋果中含有比香蕉還多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使有助排便,未經加熱的生蘋果膠有軟化大便緩解便祕的作用,生吃蘋果確實有緩解便祕的作用。

  不過,有些媽媽覺得蘋果直接吃一來生冷,二來質地太硬,於是就會給寶寶蒸熟來吃,殊不知蘋果蒸熟之後,原本緩解便祕的果膠卻搖身一變,變成具有收斂、止瀉功效的成分,再加上蘋果中的鞣酸是腸道收斂劑,它能使大便內水分減少,有止瀉的作用。因此,吃了煮熟的蘋果,不僅沒有緩解便祕的作用,反而可能加重便祕。

  四、蜂蜜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便祕應該喝蜂蜜水,有潤腸、緩解便祕的作用。事實上,蜂蜜雖有潤腸作用,卻不是人人都能喝,尤其寶寶食用蜂蜜要更加謹慎。

  一般來說,週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吃蜂蜜,這是因為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嬰兒食入帶有肉毒桿菌的蜂蜜後易引起感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可等寶寶2-3歲以後再考慮食用蜂蜜。

  此外,由於蜂蜜是熱性的,食用後反而可能會導致大便乾結,不一定有緩解便祕的作用。

  其實,針對寶寶便祕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補充益生菌obabyl 寶貝樂。益生菌可使胃腸道產生多種有機酸和消化酶,幫助兒童吸收食物,增強兒童的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改善便祕,抑制有害菌生長繁殖,促進體內產生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