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鍼灸的好處

  鍼灸學屬於中醫學當中一個重要的治療方法,其治療原則是依據著一套紮實的中醫理論體系,才使之治療效果屢試屢效,並流傳於中國數千年。小編精心收集了,供大家欣賞學習!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傳統中醫認為,氣血通暢,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艾灸療法可以使高溫透徹身體肌骨經脈,使寒冷的氣血溫暖起來,流動更加暢快。

  溫中補氣,保健強身

  艾灸療法歷來就被醫家公認為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更多的人體正氣,能提高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補益強身的養生功效。

  驅寒逐溼,消淤散結

  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能夠迅速開啟氣結,消散淤血。正陽氣進入體內,能夠清除溼濁之氣,散寒回陽。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足三裡灸

  常灸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對感冒、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低血壓、動脈硬化等都有預防作用艾葉針灸的作用和功效艾葉針灸的作用和功效。所以古人把足三裡灸叫做“長壽灸”。

  灸治方法:點燃艾條,距足三裡穴3釐米處薰灸,區域性有溫熱舒適感時固定艾條不動,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區域性稍紅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方法:取艾絨適量捲成香菸大小,用溫和灸法灸5~10分鐘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風門灸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灸風門穴有預防感冒和腦出血的功能艾葉針灸的作用和功效文章艾葉針灸的作用和功效出自。對肩背痠痛、頸部痙攣、頭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條在雙風門穴上各溫和灸10~20分鐘,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預防和減輕感冒。

  如感冒遷延不愈,用艾條灸風門,每日1次,每次10~20分鐘,連灸3~7日,可痊癒。對曾有過中風病史者,每次灸10分鐘,每天灸2~4次,可預防中風復發。

  身柱灸

  身柱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兒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進發育,增強食慾,不易感冒。無論兒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艾草鍼灸的功效作用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亞洲及歐洲地區。一般用於鍼灸術的“灸”。所謂鍼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薰、燙穴道,穴道受熱固然有刺激,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為“灸”使用。艾草的氣味肯定也同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溼病時,以艾草作為燃料效果更佳。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關於艾葉的效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藥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乾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艾蒿鍼灸更有價值,艾蒿的藥用價值,還有艾蒿不要大量使用,如果是點燃的話,最好是少量一點,因為艾蒿對神經有一定的麻痺作用。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

  艾葉針灸的作用和功效按摩鍼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