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合理用藥指南

        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帶你瞭解下吧,希望你喜歡!


  兒童用藥安全之常見問題

  1、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近日,感冒發燒的孩子又開始多起來。退燒藥,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備的藥物之一了,那麼哪種退燒藥最安全?怎麼用呢?

  對乙醯氨基酚***又叫撲熱息痛***商品名有:泰諾、百服嚀、安佳熱等。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次,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平均控制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它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臨床上,對2歲以下的孩子習慣用這種藥物。

  但要注意,該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所以要防止過量應用此藥引起肝臟損害。

  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該藥和對乙醯氨基酚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給兒童用的兩種退熱藥。用量:口服5~10mg/公斤體重·次,6~8小時1次。特點:退熱平穩且持久,退熱持續時間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於高熱***39OC以上***的退燒效果比對乙醯氨基酚要強,持續時間長。主要副作用:輕度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增高,偶可影響凝血功能等。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癲癇發作等。所以,臨床上該藥多用於3歲以上的高熱的孩子。

  尼美舒利是意大利於1985年研製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解熱藥。目前我國市場上有銷售。雖然有文獻報道將尼美舒利和布洛芬進行比較,突出的優點是較少的消化系統不良反應,但越來越多的文獻報道說應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臟損害的病例。

  阿司匹林在臨床上,目前已不用於退燒治療,只用於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等。因為自20世紀70年代,醫學家發現該藥可引起兒童出現瑞氏綜合徵。

  安乃近由於其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些年用得少了。但一些小診所還在給孩子用,家長們要留意。

  該藥是賴氨酸與阿司匹林的複合鹽,可用於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療效好,並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該藥解熱作用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可作為兒科退熱的常用藥物。但長期應用可能誘發瑞氏綜合徵,有的會誘發過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發作。

  通常,當孩子體溫超過38.5OC的時候,醫生才建議用退燒藥物,因為發熱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適當的發熱可以幫助人體消滅體內的病毒和細菌。另外,應注意退燒只是對症處理,在治療病因的基礎上用退燒藥,才是相對安全的

  2、寶寶腹瀉應怎麼用藥

  一般來講,腹瀉嚴重的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裡我們只探討口服治療。通常口服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中藥類等。讓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

  一、抗生素類

  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諸多,如家長心急,擅自加大藥量;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複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這些做法都屬於濫用抗生素,它最嚴重的後果是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藥物難以控制的腸炎,即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此,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

  二、黏膜保護劑

  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服這類藥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強調與水調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飯前,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怎樣與水調和,務必認真閱讀藥物說明。這兩條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患兒症狀,縮短病程。

  三、微生態製劑

  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另外,這類藥重在調理,如患兒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覆時,可服用,但療程要長。

  四、中藥類

  現有的許多中成藥製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儘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順利喂藥成為可能。

  由於藥物諸多,服藥程式也有講究。比如病毒性腸炎或水樣便,則黏膜保護劑為必選,最好單用;抗生素與微生態製劑同選時,應錯開時間服用;西藥與中藥最好分開服用;慢性腹瀉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一句話,強調對孩子的精心護理。

  總之,腹瀉患兒如果藥選對了,用好了,既能縮短療程又減輕孩子的痛苦,也有利於他的生長髮育。此外,對於腹瀉寶寶來說,合理用藥很關鍵,飲食調節也非常重要。所以提醒非母乳餵養兒的媽媽在餵養過程中,務必要掌握好餵養的時機和分寸,輔食新增嚴格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寶寶稚嫩的胃腸再受到侵害。

  更多兒童用藥安全之常見問題>>

  夏季兒童用藥安全三大舉措確保兒童用藥安全

  嬰幼兒藥物使用的4項原則

  父母對藥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就1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最好以藥水為主,不但用量精確,寶寶也更易於接受。

  原則2:使用方法經醫師確認。雖然大部分嬰幼兒用藥對腸胃的傷害都很小,在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但具體的使用方法仍需經過醫師確認,才能保證收到最好的療效,同時將對寶寶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原則4:不自行服用藥物。使用藥物最忌吃別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類似的症狀,但只要不是專業醫師,在判斷上也很容易出錯,畢竟前後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況且藥物也可能出現過期、變質等種種問題,實在不適合繼續使用。

  除非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比如寶寶高燒不退,已經影響到神智清醒,否則在送到醫院診斷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藥物,以免影響醫師的診斷。尤其是退燒藥,只能讓孩子暫時性退燒,並不會讓病痊癒,如果一直使用藥物反覆退燒,就很容易給孩子的肝腎增加負擔,建議不要經常使用,還是由醫師先確認病因,然後再對症用藥。

  TIPS:吃藥前5項檢查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

  ***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

  ***3***是否仍在保質期。

  ***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

  ***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乾淨。

  

  2010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釋出了第一份《世界衛生組織兒童標準處方集》***以下簡稱《處方集》***,針對0—12歲兒童的疾患,提供了240多種基本藥物的使用資訊。

  新出臺的這一《處方集》,以全球現有最佳醫學證據為基礎,提供了相關藥物的推薦用法、劑量、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標準資訊。例如,《處方集》指出,經常給兒童用布洛芬時,如果與所列21種藥物中任何一種藥物同時服用,都可能發生不良後果。另外,這種藥物還必須與食物同時服用或飯後服用。

  據瞭解,2007年12月,世衛曾發起"量身定製兒童藥物"的宣傳運動,以提高決策者、藥品製造商、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薄⑽郎?a href='//' target='_blank'>保健專業人員和公眾的認識。隨後,世衛釋出的第一份《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確定了可供兒童使用的藥物。而此次釋出的《處方集》是在《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的基礎上制定的,提供了處方指導,是世衛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量身定製兒童藥物"宣傳運動和"更合適的兒童藥物"行動的一部分。同時,世衛將支援各國制定自己的國家兒童處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