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合理用藥減肥法要點

  “純天然成分提煉,零激素、零運動、零節食,月瘦20斤”,“減肥不反彈”,“怎麼吃都不胖”,“買10盒贈送5盒”……隨著寒假的到來,“減肥藥”商家又活躍起來,大搞促銷活動。一位胖兒的媽媽對記者說,想趁這個寒假讓孩子減減肥,“要是能減下來,花多少錢都沒關係”。但是面對市場上讓人眼花繚亂的減肥產品,她又犯難了,真像廣告語宣傳的那樣“不含任何藥物成分”、“無任何副作用”嗎?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市場氾濫 花招百出

  記者登入多家網站,輸入“減肥藥”字樣,檢出數千個相關產品連結,“數字閃電定點瘦減肥膠囊”、“輕身減肥片”、“抗飢餓減肥茶”,膠囊、沖劑、片劑、茶飲,種類繁多,其中不乏將少年兒童納入適宜人群的產品。

  採訪期間,記者走訪了北京3家不同品牌的連鎖零售藥店,每一家都能找到兩三種有減肥功效的產品,且均標註為“保健食品”。記者向3家藥店的銷售人員詢問:“是否有適合兒童的減肥藥?”銷售人員都力推帶有“純天然”、“草本植物”等字樣的保健品。問其如何起到減肥效果時,銷售人員多指著包裝盒上“減肥、瘦身”的字樣表示,“這是產品上寫的,我也不知道”。

  1月4日,記者撥通了某網站所提供的全國銷售熱線,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了姿彩堂能量瘦***簡稱能量瘦***,“由草本植物提煉萃取,不含任何西藥成分,通過其內含植物因子‘中樞停’,控制過多的熱量攝入,一個月輕鬆甩掉20斤……”問其具體原料是什麼,工作人員稱主要是牛初乳粉、香菇提取物、乳酸鋅、維生素C、異麥芽低聚糖。當記者問“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能否減肥、兒童能否服用”時,工作人員毫不猶豫地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海軍總醫院藥劑科原主任、藥學專家孫忠實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可以補充營養***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但沒有減肥的功效。”

  對於植物因子“中樞停”,孫忠實認為,這種叫法很可能是生產廠家為推銷減肥產品而杜撰的新名詞,不但避開消費者對以往減肥產品中含化學成分、副作用大的牴觸情緒,藉機誇大產品的適應證、功能和主治,還利用了消費者的好奇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孫忠實告誡家長,不要輕易相信那些以新鮮名詞為幌子的所謂減肥新產品。

  “月瘦20斤”不可行

  採訪中,多位專家表示,只有讓家長弄清楚脂肪易在人體內堆積的原因,才能客觀看待市面上層出不窮的減肥產品,避免給肥胖兒童造成傷害。

  據專家介紹,糖類、脂肪、蛋白質作為人體的三大營養物質,主要來自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儲備的能源物質。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類氧化供給,佔食物總熱量的50%左右,在糖類供給充足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另外,氨基酸***蛋白質的分解產物***經過脫氨基作用也可轉化為脂肪,但是在人體內脂肪不能轉化為氨基酸。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增肥容易、減肥難。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張知新說,判斷兒童是否超重或肥胖,使用跟成人相同的體重指數***BMI***計算公式,即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對於成人來說,BMI對所有人都適用。但兒童成長迅速,且男孩和女孩的發育速度不相同,為了將不同年齡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別因素考慮在內,科學家特別創造了一種適用於兒童的BMI年齡圖,以兒童身高、體重和年齡來確定其脂肪含量。因此,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太胖,就應該到兒科門診,請醫生根據BMI年齡圖,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超重或肥胖。

  “營養過剩是引發兒童肥胖的主因,減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兒童的依從性較差,家長要以身作則,戒零食、戒宵夜,同時監督肥胖兒童‘邁開腿,管住嘴’。只有糖類攝入相對減少,而身體活動仍需要一定能量時,機體才會動員脂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從而減少脂肪的堆積。這樣,通過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熱量的攝入和加速熱量的消耗,使消耗量大於攝入量,肥胖兒童才能健康地把體重減下來,而且可達到少反彈、晚反彈的目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姜毅分析,從這個機理來看,目前市面上無論哪種“減肥藥”都不可能起到“怎麼吃都不胖”、“減肥不反彈”的作用。

  對“一個月輕鬆甩掉20斤”的說法,姜毅也持否定態度。姜毅提醒家長,減肥不可急於求成,輕信“減肥藥”或者對孩子實行“飢餓療法”等,都是非常危險的減肥方法,因為任何過激的治療方法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沒有適合單純性肥胖兒童的減肥藥

  “目前,減肥產品是保健品市場五大重災區之一。很多小作坊把減肥藥***以作用於中樞神經以抑制食慾和抑制腸道消化吸收兩大類為主***新增到‘保健品’中,矇蔽消費者。服用這些‘保健品’,短期內體重或許會降下來,但處於生長髮育期的18歲以下少年兒童,這些藥是絕對不可以服用的。”孫忠實說,服用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會對兒童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傷;長期服用胃腸道脂肪酶抑制劑,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可能造成貧血及各種營養不良。張知新說,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的適合單純性肥胖兒童服用的減肥藥。

  張知新介紹,對於疾病等因素引起的繼發性肥胖,應在兒科或內分泌科醫生的指導下,針對病因治療以降低體重。但肥胖兒童不論是服用中藥還是西藥,都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全面體檢,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1、用藥不準。比如在感冒初期,沒有出現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已經發生肺部感染,家長卻光給孩子吃感冒藥。

  2、劑量不對。如果家長給3—4歲的兒童,按照嬰兒期的劑量服用,就無法發揮療效。而用到了七八歲兒童的劑量,有可能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3、重複用藥。幾種作用相似的藥物疊加使用,如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止咳藥、化痰藥,會引起多汗、腹瀉等症狀,有的會引起肝腎功能異常。

  孩子身體不舒服時,家長在用藥前首先要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持續高熱、劇烈咳嗽、頻繁嘔吐、頻繁腹瀉、尿量減少、神志改變、食慾下降、面色改變、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難、手足冰涼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其次,無論是病情較輕自行用藥,還是去醫院就診,都要注意記錄孩子的藥物過敏情況,凡是曾經過敏的藥物一律不能使用,而且就診時要及時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