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合理用藥的誤區

  我國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比較嚴重的國家,這不只是醫生的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燒感冒時為了追求很快痊癒,也習慣於到醫院就要求醫生開抗生素,但實際上對於上呼吸道感染這類有自限性的疾病來說,應用抗生素往往並不能氣道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可能導致了病原體耐藥性的增強。此外,很多家長在自己給孩子用藥時對於中藥和西藥的使用也存在著錯誤認識,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帶你瞭解下吧,希望你喜歡!

 
       

  ★濫用抗生素

  孩子感冒發燒,家長們首先擔心發展成肺炎,於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事實上,感冒發燒沒那麼容易就發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於治療細菌性肺炎,但不能預防肺炎,預防肺炎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機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誤區: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沒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藥。其二,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並不是吃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進醫院就要求醫生開三代頭孢。事實上,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比如面板軟組織感染,一代的頭孢就很有效。

  ★中藥純天然,服中藥安全

  西藥由於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的,因此西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註明。中藥由於是祖國醫學文化的傳承,沒有特別嚴格的臨床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裡的不良反應通常註明“尚不明確”。“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資料,不代表安全。100%植物來源的藥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長們不要隨意給孩子吃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要牢記“是藥三分毒”。

  ★幾種藥同時吃,中西藥混吃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以為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於是中藥加西藥,多種藥一起服。事實上,無論中藥還是西藥,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洩清除。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造成肝腎損傷。如果病情需要多藥同服,也應該知道如何正確服用。例如,當需要中藥和西藥同服時,我們一般建議服用兩種藥物的間隔時間至少1個小時。

  多種藥物同時服用時,還需注意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複用藥,加重不良反應。例如,退燒用對乙醯氨基酚,但這個成分同時也存在於許多複方感冒藥中,如果退燒的同時還服用複方感冒藥,就有可能導致對乙醯氨基酚過量,由此造成肝損傷。再例如抗過敏的撲爾敏,這個成分在很多複方感冒藥裡存在,成分列表裡可能寫的是氯苯那敏,如果家長們不知道撲爾敏的成分就是氯苯那敏,給孩子服撲爾敏的同時,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很容易造成撲爾敏過量,由此導致孩子昏睡不醒,嚴重者可造成意識喪失。

  ★弄錯劑量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醒家長們仔細識別。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的劑量是0.25ml***相當於2.5mg***,有些醫生喜歡寫2.5mg,如果把這裡的2.5mg錯看成2.5ml,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報道過這樣的例子。

  泰諾林在中國市場上有兩個濃度的產品,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160mg/5ml,而滴劑是500mg/5ml,如果家長不仔細核對濃度,很容易給錯劑量。去年6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就已經要求泰諾林生產商將這兩種劑型統一成160mg/5ml,美國市場不再有500mg/5ml的劑型。在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措施,因此建議家長們在家裡只備一個濃度的泰諾林。

  ★搞混藥名,看錯包裝

  “國家用藥錯誤報告專案”統計顯示,將近1/4的用藥錯誤因搞混藥名所致。例如,用於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於兒童感冒症狀的泰諾。泰諾林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對乙醯氨基酚。泰諾***酚麻美敏***是複方成分藥品,含4種成分,除了對乙醯氨基酚外,還含鹽酸偽麻黃鹼,氫溴酸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

  現在不主張給兒童使用複方感冒藥,因為兒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燒藥將體溫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天就可自愈。對於兒童高燒不退,我們一般建議使用泰諾林,如果搞混藥名選了泰諾,則可能燒沒退下來,反倒給兒童帶來嗜睡、乏力以及食慾不振等副作用,不利於恢復體力,反而使病程延長。

  藥品包裝相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的不同藥品。例如,兒童常用藥泰諾林滴劑,美林滴劑和艾暢滴劑,是同一個藥廠生產的3種不同藥品,但最近發現它們的外包裝越做越像,不僅是尺寸大小相似,連顏色都趨於一致。所以,家裡備了同一藥廠不同藥品的家長也需格外小心,給孩子用藥前切記仔細核對,必要時找人核對,以避免拿錯而給錯藥物。

  ★保健品當糖吃

  保健品市場一直很紅火,不少家長怕孩子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為了在口味上吸引兒童,保健品的廠家把產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於不少孩子把保健品當糖吃。例如,不少媽媽給孩子“海淘小熊糖”,這是一種兒童型多種維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愛,孩子們很愛吃。國外有多個小熊糖過量的案例報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兒童誤服的。提醒家長們保健品吃多了也會中毒,要告訴孩子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兒童夠不到的地方或者鎖進櫃子裡。

  ★洋貨一定好過國貨

  由於中國藥品安全問題頻出,導致家長們選擇海淘藥品,這裡面其實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其一,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瞭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時候商家可能會誇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吃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它在美國的適應症用於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使用人群是2歲以上,每日最多3~4次,2歲以下使用要諮詢醫生。它裡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FDA曾就它的口服補充劑發出過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劑型,因此外塗要避開潰破的面板才不會有肝毒性。

  其二,由於網上商家缺乏監管,很難保證藥品質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資訊。例如有人海淘了緩解出牙不適的藥膏,成分列表裡含苯佐卡因。事實上,因這個成分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