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誤區有哪些

  對於很多健身愛好者來說,跑步機是必須使用的健身器械。那麼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跑步機誤區1.不做熱身

  上跑步機前如果不做熱身活動,是很容易造成大腿、小腿肌肉拉傷的。壓腿、下蹲、拉伸肌肉、屈伸關節等能提高肌肉的溫度,使肌肉變得更加柔軟。

  跑步機誤區2.速度設定太快

  健身者使用跑步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運動極限。如果體力跟不上,設定的跑步速度過快,就容易出現節奏跟不上的情況,很容易摔倒,這是“新手們”常會遇到的問題。上跑步機後應先進行慢走、慢跑等“動態”熱身,再慢慢加大運動量,此過程以10—15分鐘為宜。此外,下跑步機時也應該逐步減慢速度,以免出現眩暈感而摔倒。

  跑步機誤區3.運動過量

  健身者運動時間、強度要根據運動目的而定。在跑步機上慢跑半小時以上會消耗脂肪,超過1小時就會消耗蛋白質。因此,如果是以減肥為目的,跑步時間以40分鐘為宜,運動量過大的話很容易體力透支,造成運動損傷。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跑步屬於有氧運動,是全身都會參與的運動,在跑步機上鍛鍊時一定要收腹挺胸、收緊腰背部肌肉,這是因為跑步時如果不姿勢不正確,一直扶著把手或是含胸弓背,這樣不但起不到運動效果,還會加大腰椎壓力,時間久了還會造成腰肌勞損。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跑步的技巧:

  1.加量循序漸進

  有些人希望每天都能“破紀錄”,用手機應用軟體記錄每天跑出的距離,希望比前一天多跑一段距離。“最好的方法是每兩三天提高一次目標數值,不要天天加量。”王於領說,年輕人進行運動也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切勿突然加大訓練量。在長時間奔跑、做下蹲、引體向上等動作時,一旦出現肌肉痠痛、小便變少,顏色變深成濃茶樣等橫紋肌溶解症疑似症狀,要立即去醫院。

  2.熱身充分才上路

  跑步之前,必須做至少十五分鐘的熱身運動,最好進行充分的拉伸。“拉伸時不要像中學體育老師教的那樣,一邊弓步一邊抖。”王於領指出,應該採取靜止拉伸,每15秒拉伸一個肌群。鍛鍊結束後一定要有整理運動,全身活動開,做好保暖。

  3.身體不適別硬撐

  感冒、腹瀉等身體不適時,應停止運動。最好採取間歇式有氧運動方式,感到疲憊時,應減速漸停,慢走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加速,提高身體對運動量的耐受程度。程康林指出,有些初跑者會感覺腹脹胸悶,不妨採取“3秒1呼吸”的頻率,減少跑步腹脹不適,儘量用鼻子呼吸。

  4.運動後要喝鹼性飲料

  姜宗培指出,大運動量訓練結束後,可以喝鹼性飲料,例如蘇打水,以降低橫紋肌溶解的可能。運動後要儘快排尿。夏天夜跑時要特別注意防止中暑和脫水。

  5.別接手機 少戴耳機

  夜跑時要丟下工作等雜事,全身心投入運動。有些工作忙碌敬業、手機24小時不離身的初跑者,跑步時也不忘接手機,有些人則為了讓跑步變得沒那麼寂寞,全程佩戴耳機聽音樂。實際上,這兩種行為會讓夜跑的樂趣和意義大打折扣,無法專心運動,大腦得不到放鬆。尤其是戴著嵌入式耳機跑步,會因分心聽音樂而忽略路上的風險,並增加聽力受損的風險。

  6. 週末“補課”別超量

  久坐辦公室、每逢週末才運動的“夜跑族”,還要注意扭傷。由於平時缺乏運動,週末鍛鍊時往往存在“補課”心理,容易超量運動。這種情況是運動損傷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在肌肉疲勞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踝關節扭傷和跟腱撕裂,還有可能加重心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