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優秀的學習方法指導

  初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二學生優秀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學生優秀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預習要做到下列四點: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絡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著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閱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準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抬頭,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要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認真觀察老師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大膽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的“開場白”往往是概括上節內容,引出本節的新課題,並提出本節課的目的要求和要講述的中心問題,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老師的課後總結,往往是一節課的精要提煉和複習提示,是本節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8、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最好是一邊聽一邊記,當聽與記發生矛盾時,要以聽為主,下課後再補上筆記。記筆記要有重點,要把老師板書的知識提綱、補充的課外知識、典型題目的解題步驟和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問題記下來,供課後複習時參考。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只有先弄懂課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則,才能順利地完成作業,減少作業中的錯誤,也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準確運用所學過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業之後,認真檢查驗算,避免不應有的錯誤發生。

  4、作業要獨立完成。只有經過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才能促進自己對知識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養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檢驗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準確,從而克服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逐步形成紮實的基礎。

  5、認真更正錯誤。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懂得,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

  6、作業要規範。解題時不要輕易落筆,要在深思熟慮後一次寫成,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業塗改過多。書寫要工整,解題步驟既要簡明、有條理,又要完整無缺。作業時,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學科的作業規範去做。

  7、作業要儲存好,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複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初二學生提高成績的小貼士

  1、積極主動地聽課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看法,所謂的上課就是被動的聽老師講課,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也不必事先預習功課了,只要把老師的講過的內容像鸚鵡學舌那樣重複幾遍,不就能圓滿完成任務了嗎? 實際上,中小學的課程***尤其是中學***並不好對付,在毫無準備***預習***的情況下聽老師講課,頂多只能懂些“雞毛蒜皮”的東西,想要做到徹底理解,幾乎不可能。 真正所謂的“上課”,就是把自己事先做過或思考過,但又不怎麼理解的問題,放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裡去求得解答的線索,然後再去思考更深一層的問題,這樣你必須做好預習和複習。

  2、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預習三部曲*** ***1***、預習第一階段 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瞭解的地方作個記號,上課時就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2***、預習第二階段 研究課本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3***、預習第三階段 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後幾課***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部,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當然在預習階段遇到不太明白的地方,你得立刻回過頭來複習以前的部分,所以“預習”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複習”因素,兼有雙重功能。正如有人曾說過的“七分預習,三分複習”。

  3、複習的過程也分為三個階段 ***1***、複習第一階段把課堂上學過的內容重溫柔一遍、實際上,這是最愚笨的方法,很多人都是這樣:“點到為止”,不求甚解,但總比一點都不復習好得多。 ***2***、複習第二階段 把課堂上學過的重點摘出來,整理在筆記本上,這並不需要太多時間。 ***3***、複習第三階段 做練習***這是加強應用能力的問題*** 總而言之,要提高學習能力,必須以聽課為重,在預習和上課階段,讓你的學習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然後利用複習,將學習的要點加以深入思考和整理,以提高應用能力。

  初二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一、集中精神學習 一個人注意力不集中,那麼學習效率會相當差,我們在精神散漫無法讀書的時候,往往會歸咎於環境不適合,我們常可聽到這樣的抱怨:“沒有一間象樣的書房,想學習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說:“附近噪音太大,所以看書的效率就很差”。等等,並且強調:“如果住在一個環境幽靜,沒有人車的地方,學習效率不知會提高多少倍!”乍聽起來,這種想法似乎很有些道理,但隔絕了外界的刺激,我們就能精神集中嗎? 科學實驗表明,如果與周圍的環境隔絕,刺激太少,太過於限定性的話,很難有正常的精神活動,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找出妨礙精神集中的干擾因素,並能用適當的方法加以排隊使精神的集中力能持續下去。

  ***1***、排除干擾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許有過這種體驗,當你在看書的時候,有人在附近講話,雖然只是悄悄話,卻會使你看不下去書,然而在火車上,雖然車子在隆隆的向前開,你卻很容易就能集中精力看書,可見周圍的音量的高低,強弱與對精神集中的妨礙度並不成正比,反而是其他的因素影響較大,此外,感冒了身體不舒服,或其它煩惱事,都會影響精神集中,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消除和避免這些因素。如果一本正經談集中力,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一種特殊能力,其實不然,只要你多用心想辦法除去會妨礙“集中精神”的因素,就可以辦得到,你只要當前的問題的重點抓住並加以適當的處理,使身心保持最佳狀態,集中就可以提高很多。 如果你還是覺得精神不能集中就必須晝客觀地分析目前所處的情況,找出其中的原因,當你能夠覺察到“啊,我在這種狀態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話,也就能想出對付的辦法了。如果你覺得周圍細小的聲音干擾你,你或許可用嘗試發出聲音的學習方法來加以對抗。如果是聲音與聲音之比,因為遠近的原理,遠處的聲音會讓你覺得更小更不在乎這些。有的人面對各種的干擾,只要一做自己喜愛的習題,精神就會很集中。

  ***2***、暫拋開煩惱 一旦有了煩惱及雜念,就會妨礙集中精神及注意力,如果有了,就必須分析它並想出能解決問題的辦法。面對煩惱而能集中精力學習,那需要極大的耐力和意志力,在必須集中精神的時刻,把煩惱暫時忘掉。 一般說來,所謂煩惱,都是那些在腦海中繞來繞去的雜念:“如果真是那樣該怎麼辦?哎呀!或許那樣做也有問題……”諸如此類的總是碰到這樣的情形,可以用紙把它記下來,並分析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煩惱,慢慢思考,這些煩惱漸漸有了頭緒,隨即可以想出解決的方法,同樣也把這些解決的方法記在紙上。 把煩惱寫下來,你就能用比較客觀的觀點去正視它,自然情緒也會比較***下來,也就比較能找出理想的方案了。即使不能立即找出理想的答案,但把它寫下來也可改變一下你的情緒。不管怎樣,把煩惱暫擱一旁,對於目前集中精力處理眼前之事會有極大的好處。 除了精神的健康外,一個人的身體也很重要。一個人如果患了感冒了或身體不適,這時候還勉強坐在書桌邊學習的話,效果一定不太好,如果覺得疲倦的話,那就要休息一下,不要太執著於學習了,身體健康了,學習效果肯定會好些。

  ***3***、讓注意力集中、持續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持續多久的注意力呢?有人實驗過,小學生大概可以持續三十分鐘,中學生大至是四十分分鐘到五十分鐘,,成年人大概是一個半小時,這當然還要考慮到具體的個人當前的環境問題,以及工作內容等,這些情況不同,持續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每一個人最好都要了解一下自己的“集中限度”。如果集中限度只有七十分鐘的話,這樣可以在七十分鐘後設定一段十分鐘的休息時間,使用這種間歇性的方法,比起長期不冷不熱的在那熬要好多了。 如果有人說:“我老是注意務不集中!”不必擔心,找一種能訓練集中注意力的遊戲玩一玩兒益智又有趣,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也正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