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程論文免費發表

  地質工程學在工程地質學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是工程地質學的新拓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工程地質

  摘要:工程地質學是20世紀才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地球科學。工程地質專業在工程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質工作的質量,對工程方案的決策和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由於地質問題引起的工程事故時有發生,輕則修改設計延誤工期,嚴重時造成工程失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近年來,工程地質勘察質量有下滑現象,工程地質分析不夠深入,有的甚至出現工程地質評價的結論性錯誤。今後十年,將有可能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又一個事故高發期。工程地質對地球環境的保護要發揮重要作用。工程地質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工程地質 水利水電 勘察

  一般來說,工程地質是調查、研究、解決與人類活動及各類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工程地質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築效能的方法;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而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自然發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質作用對工程建築的危害及其預測、評價和防治措施;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建築中的地基穩定性,如邊坡、路基、壩基、橋墩、硐室,以及黃土的溼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壞等,制定一套科學的勘察程式、方法和手段,直接為各類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地質依據;研究建築場區地下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工程建築的影響,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護方案;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特徵,預報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出區域穩定性評價,進行工程地質分割槽和編圖。隨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發展,其研究領域日益擴大。除了岩土學和工程動力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和區域工程地質學外,一些新的分支學科正在逐漸形成,如礦山工程地質學、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及環境工程地質學、工程地震學。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現代化建設與環境存在衝突,而且現在大學生雖多,但真正的人才卻少之又少,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正確處理工程地質 環境 人才 機遇之間的關係,總之工程地質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巖塊,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傾倒、翻滾、崩落的現象。崩塌經常發生在山區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時也發生在高陡的邊坡上。它來勢迅猛,對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在設計中應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邊坡,避免大挖大切。在施工中應清除坡面危石或採取坡面加固、調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軟弱面或華東帶整體下滑的現象。西南地區***雲、貴、川、藏***是我國滑坡分佈的主要地區,其他地區的山區、丘陵區、包括黃土高原,亦有不同型別的滑坡分佈。

  1滑坡的發育過程;

  ***1***、蠕動變形階段;歷時長,是滑坡預測和預防的重要階段。

  ***2***、滑動破壞階段;速度大、來勢猛、破壞力大。

  ***3***、漸趨穩定階段。

  2、影響滑坡的因素

  ***1***,邊坡形態;坡高,坡角。

  ***2***、岩土性質;強度,含水量,完整性。

  ***3***;構造面的產狀。

  ***4***,水;靜水,動水

  ***5***、振動荷載;地震。

  三、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種突然爆發性的含大量泥沙、石塊的急驟水流,並且攜帶堆積在緩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積物成為泥石洪流衝向山前地帶的現象,稱泥石流泥。石流是主要發生在地質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區或山前區,與水文氣象、人類活動有關,是突然爆發性的,由泥砂石塊組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防治可考慮水土保持、跨越、排導和滯流攔截等措施。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1***.溝槽縱坡較大、便於積水、集物的陡坡的地形地貌。

  ***2***.流域內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

  ***3***.流域中上游有大量的降雨,急劇消融的冰雪或水庫的潰決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供給。

  四、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特點

  1 特殊性與複雜性

  在水利水電、電力、工民建、交通、港航、航天、航空、地礦、市政建設等等凡是存在土建工程,要與地質體***地基***打交道的行業,都有工程地質專業,因此,我們稱工程地質專業是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專業,是不必爭議的。由於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自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使得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又是所有這些不同行業的工程地質專業中涉及面最廣、問題最複雜、任務最艱鉅、聲望最高、最具權威性的業界龍頭。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工程建築物的特殊性。工業與民用建築到處可以見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築物,可以部分或全部套用標準設計圖紙。而水工建築物則不然,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座水庫大壩,你就很難找到兩座完全相同的大壩。決定大壩的規模、壩型、結構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條件很複雜,而工程地質條件則是最主要的自然條件之一。水工建築物的第二個特殊性是與水打交道,所承受的主要荷載是水荷載。水利水電工程不允許失事,一旦失事,損失將十分慘重。

  2 實踐性與經驗性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另一特點是強烈的實踐性與經驗性。在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委會1999年度學術研討會上,工程地質界知名前輩專家天津院的李仲春教授語重心長地警示工程界:工程地質這個專業太難了,工程地質決策不是通過計算和試驗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工程經驗,即是十分成功的工程,也很難證明它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合理。李仲春教授的肺腑之言充分表達了工程地質專業的實踐性與經驗性的深刻含義。 工程地質理論上的任何一項新進展,新方法,新技術,都必須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分析論證和工程實踐的檢驗。例如,近二十年來隨著數理基礎學科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壩基、洞室和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的理論和方法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這些計算成果仍然只能是工程設計和決策的一種參考,因此在工程界有一種通用說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許多工程例項足以說明採取慎重態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從分析計算上看是安全的,實際上卻出了問題;而另一些工程通過計算認為不安全,但卻安全運行了數十年。因此我們搞工程建設,工程經驗往往又是起決定作用的。

  .2 實踐性與經驗性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另一特點是強烈的實踐性與經驗性。在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委會1999年度學術研討會上,工程地質界知名前輩專家天津院的李仲春教授語重心長地警示工程界:工程地質這個專業太難了,工程地質決策不是通過計算和試驗所能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工程經驗,即是十分成功的工程,也很難證明它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合理。李仲春教授的肺腑之言充分表達了工程地質專業的實踐性與經驗性的深刻含義。

  工程地質理論上的任何一項新進展,新方法,新技術,都必須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分析論證和工程實踐的檢驗。例如,近二十年來隨著數理基礎學科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壩基、洞室和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的理論和方法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這些計算成果仍然只能是工程設計和決策的一種參考,因此在工程界有一種通用說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許多工程例項足以說明採取慎重態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從分析計算上看是安全的,實際上卻出了問題;而另一些工程通過計算認為不安全,但卻安全運行了數十年。因此我們搞工程建設,工程經驗往往又是起決定作用的。

  4 工程地質測不準原理

  著名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不能同時測準粒子在某一瞬間的速度和位置”。我們不妨借用這個原理來揭示工程地質的一些本質性問題事實上,地質體中的某些性質的確是測不準的。例如某一組結構面的產狀,你只能用一個區間值來表述,如果僅用一個確定值來表述則肯定不符合客觀實際。又如工程地基岩體的物理力學引數,它只能是一個區間值或統計值,因為地質體中每一點的性質都可能是變化的。地質引數精確到某一個具體數值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是絕對準確的,否則會誤導精確評價的可信性。

  五、小結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實際上又是一部人與自然相互協調和相互影響的壯麗史詩。以前我們把人與自然的關係當成是與天鬥與地斗的鬥爭關係,實踐證明,人與大自然鬥爭的結果,雖然取得了一些區域性性的小勝利,而大自然反過來對人類的懲罰卻是災難性的。人類的每一次產業革命,無不與工程建設有直接關係,與地質環境有直接或間接關係。建國以來,我國的基本建設此起彼伏,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正在興起。在多專業組成的基建隊伍這個龐大樂團中,地質師要起到指揮和首席演奏家的作用,甚至還要擔負起獨奏華彩樂章的作用。儘管工程地質學科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工程地質工作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題,然而這更是機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順應自然,保護環境,防止災害,造福人類,是工程地質學家和地質師的艱鉅任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韋港 《工程地質隨想》 1996年4月24日

  2:何培玲 張婷 《工程地質》 2007年1月

  3:韋港 《工程地質-面向21世紀》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4:黃鼎成等 《走向21世紀的中國地球科學》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10月

  篇2

  淺探地質工程測量技術

  摘要: 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對指導地質工程測量生產,提高地質工程測量作業隊伍的技水平和作業員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論述地質工程測量技術中常見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 地質工程測量技術 設計方法

  一、引言

  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保證地質工程測量符合技術標準和使用者要求,並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因此,每個地質工程測量專案在作業前都必須進行技術設計。筆者試圖就編制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常見的問題和針對這些問題應採取的措施進行討論,並就如何編制合乎規定的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加以介紹。

  二、編寫地質工程測量技術常見的問題

  ***一***有些測量的設計方案套用,不合實際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測量工作雖然有設計,但只是套用和應付,往往存在以下形式和規範問題:

  1.封面和文字不符規定,內容欠完整。表現為因人、因時間、因專案的不同封面五花八門,格式、大小、字型、字型均不統一。不同專案、不同的作業地點的技術設計格式強行套用,敘述千篇一律,不具體,缺乏針對性。對設計方案、作業方法和技術指標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少,附圖、附表不全。

  2.編寫依據不科學。表現為一些設計編寫者習慣於參考已有的技術設計書和過時的教材、規範,而對現行的法規和技術標準、有關地質工程測量產品的生產定額、成本定額和裝備標準以及以前進行過的類似專案的技術總結和地質工程測量產品的檢查、驗收報告重視不夠。

  3.對利用已有資料的情況分析不全面。表現為由於已知點資料並非本單位所測、或時代久遠、或資料難尋或其他原因致使技術設計階段對利用已有資料的情況不能進行認真的調查和科學的分析,只一味照搬原類似專案的技術總結資料中的分析結果。

  4.設計人員缺少對作業區情況的踏勘和調查分析,表現為設計人員不能深入第一線對作業區情況進行踏勘和調查分析,不能隨時檢查設計方案的正確性,發現問題時不能及時處理。

  5.設計不深入。表現為對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和生產的新品種設計過少。對從作業區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作業單位的實力***人員技術素質和裝備情況***,挖掘潛力,選擇最佳方案研究不多。對要採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缺少認真細緻地研究。

  ***二***有的測量專案無方案設計

  1.在控制測量與碎部測量中可能難以對後期工作的需求進行認真考慮,造成後期工作的被動,增加整體測量工作量。

  2.在控制測量佈網中可能使測區精度要求佈局不合理。

  3.可能使測區有的地方控制佈網漏布。後期補充佈網不僅會增加控制測量的工作量,還會使原網統一性受到損害。

  4.在片面追求節省經費、縮短工期的前提下,拋棄分級佈網的基本原則,採用缺乏校核條件的一次性佈網形式,其結果是缺乏誤差控制方法,造成誤差的過大積累。

  5.有些測量人員對測量方案設計缺乏認識,而且還往往錯誤使用概念,以至出現一些不應有的概念與應用錯誤。

  三、編寫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的方法

  ***一***技術設計的依據和基本原則

  1.技術設計的依據。***1***上級下達任務的檔案或合同書。***2***有關的法規和技術標準。***3***有關地質工程測量產品的生產定額、成本定額和裝備標準等。

  2.技術設計的基本原則。***1***技術設計方案應先考慮整體而後區域性,且顧及發展;要滿足使用者的要求,重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要從作業區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作業單位的實力***人員技術素質和裝備情況***,挖掘潛力,選擇最佳方案。***3***廣泛收集,認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工程測量產品和資料。***4***積極採用適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

  ***二***對設計人員的要求

  1.設計人員首先要明確任務的性質、工作量、要求和設計的原則。

  2.設計人員應認真做好作業區情況的踏勘和調查分析工作。

  3.設計人員應對其設計書負責,要深入第一線檢查瞭解設計方案的正確性,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三***編寫技術設計書的要求

  1.內容要明確,文字簡練,標準已有明確規定的,一般不再重複,對作業中容易混淆和忽視的問題應重點敘述。

  2.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時,要說明可行性研究或試生產的結果以及達到的精度,必要時可附鑑定證書或試驗報告。

  3.名詞、術語、公式、符號、代號和計量單位等應與有關法規和標準一致。

  4.以工程專案的實際需要與工程特點為基礎,以測量規範為準繩,以分級佈網控制測量誤差,確保校核條件控制測量質量,最大限度地保證測量成果的可靠性,實現測量工作的多快好省。

  ***四***地質工程測量專案技術設計的主要內容

  1.任務概述。任務的名稱、來源、作業區範圍、地理位置、行政隸屬、專案內容、產品種類及形式、任務量,要求達到的主要精度指標、質量要求、完成期限和產品接收單位。

  2.作業區自然地理概況。地理特徵、居民地、交通、氣候情況和作業區困難類別。

  3.已有資料的利用情況。說明資料中地質工程測量工作完成情況,主要資料情況及評價,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設計方案。

  4.主要作業方法和技術規定。特殊的技術要求,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的依據和技術要求,並進行技術估算或說明。保證質量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5.計劃安排和經費預算。作業區困難類別的劃分。工作量統計:根據設計方案,分別計算各工序的工作量。進度計劃:根據工作量統計和計劃投入生產實力,參照生產定額,分別列出年度進度計劃和各工序的銜接計劃。經費預算:根據設計方案和進度計劃,參照有關生產定額和成本定額,編制年度經費和總經費計劃,並作必要的說明。

  四、 實測工程

  4.1野外實測工程

  在開展野外工作時,為了使野外實測剖面準確、統一,須對測區進行踏勘調查,其目的在於瞭解測量範圍內地理、地貌和地質構造輪廓。地質踏勘在1:200 000-1:50 000地質測量中,主要是瞭解測量區內交通、供應、經濟、氣候和地質概況。選擇幾條橫貫全區的觀測路線,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層剖面進行輪廓性地質瞭解。總之,要全面瞭解地貌、地質條件,蒐集有關資料,必要時亦可到測區外對區域地質進行概略觀察以及對礦床、礦點進行檢查等。但在實測剖面工作中,首先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地層層序、岩層厚度、接觸關係、礦產賦存層位及各種技術指標,剖面卜各種物化探異常特點及礦點資料;二是確定地質製圖的地層劃分單位和各填圖單位的頂底標誌;三是研究工作區內的地質構造。

  4.2路線地質觀察及野外地質圖的填繪工作。

  按照地質測量工作的要求,野外實測工作要循著一定的觀察線路進行,如果線路選不好,填圖工作就無法進行。因此,應按規範要求選好地質觀測路線,按一定間距佈滿全區,以路線間距的大小確定填圖比例尺和地質構造複雜程度.如1:50000地質測量,路線間距一般為500m一700 m。以穿越地層走向和構造線的路線方向為主,對於重要的地質界線應採取沿走向追索。在測量地質觀測路線上,要隨時記錄地質情況,並劃分出地層單位和相帶分界線、斷層面的出露線以及巖體、礦體等。

  結束語

  準確的測量工作是實現設計目標的有力保證,是通過地質測量工作,收集工作區內所有的地質資料和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的編制,對指導地質工程測量生產,提高地質工程測量作業隊伍的技術水平和作業員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紹堂、詹先運:如何做好地質工程測量技術設計[J],中國勘察設計, 2009, ***04*** .

  [2] 毛淑傑:淺談工程測量新技術的應用[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09, ***04*** .

  [3]田東,我國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狀況的思考[J].]l_程技術,2011.3.

  [4]王莉.全站儀線路縱、橫斷面測量[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5***.

  [5]劉斌,唐詩華,文鴻雁.免稜鏡全站儀對邊測量功能在商層建築測量中的應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