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王義傳閱讀答案

  張翥是元朝將領,王義有膽有智,讀書知大義,其事蹟見於《元史王義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元史王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元史王義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王義,字宜之,真定寧晉人,家世業農。義有膽智,沉默寡言,讀書知大義。金人遷汴,河朔盜起,縣人聚而謀曰:“時事如此,吾儕欲保全家室,宜有所統屬。”乃相與推義為長,攝行縣事,尋號為都統。太師、國王木華黎兵至城下,義率眾,以寧晉歸焉。入覲太祖,賜駿馬二匹,授寧晉令,兼趙州以南招撫使。是時兵亂,民廢農耕,所在人相食,寧晉東有瀝城,義曰:“瀝城雖小而完,且有魚藕菱芡之利,不可失也。”留偏將李直守寧晉,身率眾保瀝城,由是全活者眾。 丁丑,大軍南取鉅鹿、洺州二城,還軍至唐陽西九門,遇金監軍納蘭率冀州節度使柴茂等,將兵萬餘北行。義伏兵桑林,先以百騎挑之,納蘭趨來迎戰,因稍卻,誘之近桑林,伏起,金兵大亂,奔還,獲納蘭二弟及萬戶李虎。戊寅,拔束鹿,進攻深州,守帥以城降。順天都元帥張柔上其功,升深州節度使、深冀趙三州招撫使。 金將武仙以兵四萬來攻束鹿,仙諭軍士曰:“束鹿兵少無糧,城無樓櫓,一日可拔也。”盡銳來攻,義隨機應拒,積三十日不能下,大小數十戰皆捷。一夕,義召將佐曰:“今城守雖有餘,然外無援兵,糧食將盡,豈可坐而待斃。”椎牛飧士,率精銳三千,銜枚夜出,直搗仙營。仙軍亂,乘暗攻之,殺數千人。仙率餘眾遁還真定,悉獲其軍資器仗。木華黎聞之,遣使送銀牌十,命義賜有功者。庚辰,拔冀州,獲柴茂,械送軍前,木華黎、張柔覆上其功,授龍虎衛上、安武軍節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賜金虎符。 辛巳,仙復遣其將盧秀、李伯祥,率兵謀襲趙州,並取瀝城,率戰艦數百艘,沿江而下。義具舟楫於紀家莊,截其下流,邀擊之,義士卒皆水鄉人,善水戰,迴旋開闔,往來如風雨,船接,則躍登彼船,奮戈疾擊,敵莫能當,殺千餘人,擒秀。伯祥退保瀝城,義引兵拔之,伯祥西走,二子死焉。邢州盜號趙大王,聚眾數千,據任縣固城水寨,真定史天澤集諸道兵攻之不能下。甲午,義引兵薄其城,一鼓下之,獲趙大王、侯縣令等數人殺之,餘黨悉平。義乃佈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遂為樂土雲。***選自《元史·王義傳》***

  《元史王義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金人遷汴,河朔盜起 起:起事

  B.遣使送銀牌十,命義賜有功者 使:出使

  C.率兵謀襲趙州 謀:企圖

  D.義具舟楫於紀家莊 具:準備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縣人聚而謀曰 瀝城雖小而完

  B.且有魚藕菱芡之利 因稍卻,誘之近桑林

  C.先以百騎挑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D.義具舟楫於紀家莊 乃設九賓禮於庭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王義在桑樹林中設下伏兵,納蘭趕上來迎戰,這時伏兵一躍而起,金兵大亂而奔逃,俘虜了納蘭及萬戶李虎。

  B.王義帶兵進攻固城水寨時,一鼓攻克,俘獲了趙大王、侯縣令等人,將他們殺掉,餘黨都被消滅。

  C.武仙調集全部精銳部隊進攻束鹿,王義隨機應變頑強抵抗,連攻了三十天也未能攻克,大小几十場戰鬥都是王義得勝。

  D.王義繳獲了武仙他們的全部物資武器。木華黎聽到訊息,派人送來十個銀牌,讓王義賞賜給有功人員。

  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誇城守雖有餘,然外無援兵,糧食特盡,豈可坐而待斃。***5分***

  ***2***義乃佈教令,招集散亡,勸率種藝,深、冀之間,遂為樂土雲。***5分***

  《元史王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4.B ***這裡的“使”是名詞,“使者”的意思***

  5.D ***A 前一個“而”表示順接關係,後一個“而”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但”;B前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的”,後一個“之”是代詞;C前一個“以”是介詞“用”,後一個“以”是“因為”的意思;D這兩個“於”都是介詞“在”的意思。***

  6.A***俘虜的不是納蘭,而是他的二弟***

  7.***1***現在我們守城雖有足夠力量,但是外無援兵,糧食將盡,怎可坐著等死呢!***5分***

  ***2***王義於是又釋出政令,招集逃亡的老百姓,獎勵農耕,於是深、冀之間成為了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