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一枝花·春日送別》是元末明初曲作家劉庭信的曲作,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閱讀原文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①,誰肯與鶯花②做主?

  [註解]①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②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的景物。

  《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閱讀題目

  8.本曲題目為“春日送別” .曲中是如何表現別春之情的? 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9.請賞析“絲絲檑柳風.點點梨花雨” 中“絲絲” “點點” 兩詞的表達效果。***5分***

  《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閱讀答案

  8. 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現。***1分***前兩句寫楊柳拂風、梨花帶雨,後兩句寫梨花瓣落,柳條稀疏。春景由繁盛轉衰敗,隱隱透露出送別的傷感之情。***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現。***1分***以“無奈春歸去” 點明春將離開,以“春日何太速” 直寫春歸得快。最後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實指春去則鶯不啼、花難開,從而表現了對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

  9. ①“絲絲” 指風輕,“點點” 指雨柔。***2分***②“絲絲” “點點” 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風輕雨柔的美好韻味盡情透出,同時暗含了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妙畫面。***2分***③為下面的抒情做好鋪墊。***或疊詞還起到了音韻和諧的效果。******1分***

  [解析]

  8.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抒情手法的能力。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託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等。

  9. 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的能力。疊音詞對於考生來說並不陌生,它們大量出現在寫景抒情的詩文中,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突出景物的特徵,使景物的特徵更加鮮明;二是具有抒情性;三是能喚起讀者的情感和想象。

  《一枝花·春日送別》詩詞鑑賞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襯楊柳,顯楊柳更風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聖潔。楊柳隨風,梨花帶雨,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吹;柳條稀疏,因為風拂,也因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隱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裡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去的“人”;同樣,“春歸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後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為幽憤了,亦暗釦了題旨“送別”。全曲先寫景而後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