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閱讀答案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人事無常而自然永恆的感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閱讀材料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1***人歌人哭:語出《禮記,檀弓下》:“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意思是祭祀時可以在室內奏樂,居喪時可以在這裡痛哭,也可以在這裡宴聚國賓及會聚宗族。詩中借指宛溪兩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

  ***2***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曾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功成身退,泛遊五湖。五湖,即太湖。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閱讀題目

  8、有人評價此詩“八句皆是眼前景,又皆非眼前影”。請結合頷聯 和頸聯簡要分析。***6分***

  9、尾聯如何體現“惆悵”之情?請作簡要分析。***5分***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閱讀答案

  8答案:四句詩融眼前之景與虛構之景為一爐***2分***

  頷聯描繪飛鳥在蒼翠的山色之中來去出沒,人歌人哭,和著水聲一起隨歲月流逝。這些並不只是詩人一時所見,而是世代在山中、水邊常現之景,***1分***且“人歌人哭”又語出《禮記·植檀弓下》,意為世代繁衍生息,這一“色”一“聲,’寫盡了人生的悲喜,歷史的輪迴***1分******合理解釋即可***

  頸聯展現了“雨中人家”與“落日樓臺”這兩種在現實中難以同時出現的景象,詩人別開生面地將屬於同一地方獲得的截然不同的印象,彙集複合起來***1分***,隱隱表露出其內心的惆悵、悲涼之情***1分***

  9答案:尾聯用典、以景結情***2分***。借對一代名臣範蠢追慕而不可得的遺憾表達出仕途失落的惆悵***1分***;詩人的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更表現其內心的茫然惆悵***2分***。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賞析

  詩一開始寫登臨覽景,勾起古今聯想,造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氣氛:六朝的繁華已成陳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雲閒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發生什麼變化。這種感慨固然由登臨引起,但聯絡詩人的經歷看,還有更深刻的內在因素。詩人此次來宣州已經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傳師任宣歙觀察使***治宣州***的時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職。這兩次的變化,如他自己所說:“我初到此未三十,頭腦釤利筋骨輕。”“重遊鬢白事皆改,唯見東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這自然要加深他那種人世變易之感。這種心情滲透在三、四兩句的景色描寫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風,展開在宣城的近旁,飛鳥來去出沒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兩岸,百姓臨河夾居,人歌人哭,摻合著水聲,隨著歲月一起流逝。這兩句似乎是寫眼前景象,寫“今”,但同時又和“古”相溝通。飛鳥在山色裡出沒,固然是向來如此,而人歌人哭,也並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慶喪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過程。“人歌人哭水聲中”,宛溪兩岸的人們就是這樣世世代代聚居在水邊。這些都不是詩人一時所見,而是平時積下的印象,在登覽時被觸發了。

  接下去兩句,展現了時間上並不連續卻又每每使人難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時節的密雨,像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一是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在現實中是難以同時出現的。但當詩人面對著開元寺水閣下這片天地時,這種雖非同時,然而卻是屬於同一地方獲得的印象,彙集複合起來了,從而融合成一個對宣城、對宛溪的綜合而長久性的印象。這片天地,在時間的長河裡,就是長期保持著這副面貌吧。這樣,與“六朝文物草連空”相映照,那種文物不見、風景依舊的感慨,自然就愈來愈強烈了。客觀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這使詩人沉吟和低迴不已,於是,詩人的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五湖指太湖及與其相屬的四個小湖,因而也可視作太湖的別名。從方位上看,它們是在宣城之東。春秋時范蠡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之後,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歸隱於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為後人所豔羨。詩中把宣城風物,描繪得很美,很值得流連,而又慨嘆六朝文物已成過眼雲煙,大有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這樣,遊於五湖享受著山水風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詩人懷戀的物件了。

  詩人的情緒並不高,但把客觀風物寫得很美,並在其中織入“鳥去鳥來山色裡”、“落日樓臺一笛風”這樣一些明麗的景象,詩的節奏和語調輕快流走,給人爽利的感覺。明朗、健爽的因素與低迴惆悵互動作用,在這首詩裡體現出了杜牧詩歌的所謂拗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