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盡蒼生是語文閱讀答案

  語文教育任重道遠,它的重要性不只是體現在高考加分的功利性追求上,而應真正使“利盡蒼生是語文”。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利盡蒼生是語文》閱讀材料

  語言能力是人的智慧結構中最基本的能力,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其語言能力都是延至終身的。它“人人具足”,但並非“個個圓成”。人在社會生存中所需要的智商和情商都在語言能力中得到體現,它們分別與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相關,這兩種能力甚至決定人生的成敗,如何用智慧點亮語言,如何用語言啟發智慧,體現了一個人的智商;在通曉各種情境要求的基礎上,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情商高下。語言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生存技能,而是經由語言展現出來的關乎真善美的整體人文素質。

  語言是思維的邊界,母語是思維存在的家園,千百年來的中國經驗形成和發展了漢語,漢語又反過來鞏固和豐富了中國經驗。如果在語言關鍵期之後存身於另一種語言,其思維邊界的潛能可能被大大壓抑,我們疲於應付簡單蒼白的日常表達。只有那種可以高度自如使用的、口腦合一的母語能最大限度地讓我們潛入語言的深水區,去燭照心靈世界的幽微之處。

  母語能力雖然與生俱來,但要想達到用語言“自由發表思想”之境界,還要使此思想能為眾人所接受,就需要修煉內功。“得體、有效”是母語能力的最高標準,而要達到這樣的高標準,首先必須“取法乎上”。如何成為一個理想讀者,學習歷史上如何用經典的漢語來表達中國經驗,這便是語感的培養。

  語言能力主要以語感的方式形成和發揮,語感的培養在語文教育中主要通過文選式的安排來體現,文選工作本身就是一個高難度的浩繁工程。進入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選文,形成了國人最初的文化共識背景,甚至沉澱為全民無意識,它們應該是從通讀一個作家的全集中真正精選出來的,是經得起教學參考書和考試反覆琢磨和咀嚼的文章,是會在日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其他相關作品的慾望的文章。這樣的選文需要具備三個特徵:1.語言藝術上的經典性。2.文化品位上的經典性。3.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感積累歷來被看作“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自動過程,但自從現代語言學意識在中國出現,如此效率不高的自動積累已經不再被視為當然。面對作為一種無意識心理感覺的語感,我們又如何以語理深求其語感呢?我們認為,無意識語感的養成跟有意識的語理分析是分不開的,好的語理分析有助於達到事半功倍的語感訓練效果。

  語感和語理二者是對立互補、相輔相成的關係,語文教育應該是“語感基礎→語理跟進→深化的語感→深化的語理→更理想的語感……”循序漸進式上升的過程。沒有前期一定的語感積累,純粹的語理分析反而容易束手束腳,起干擾作用;沒有適時的語理介入,語文教學只會“以己之昏昏”,難以“使人之昭昭”。

  學生有了一定的語理知識和良好的語感之後,剩下的便是以“漁”求“魚”,擴大閱讀量,深化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問題了。此時,便不應再停留於單篇選文的閱讀上。國民的語文教育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基本完成,大學語文的定位應該是精進的、個性化選擇的,教師可開列系列必讀或選讀書目,或開設相關書的導讀課,以滿足大學生在母語精進上的需要。

  語文教育任重道遠,它的重要性不只是體現在高考加分的功利性追求上,而應真正使“利盡蒼生是語文”,讓每一箇中國人都善於傳播中國好聲音,講述中國好故事。

  ***《光明日報》2014年11月4日***

  《利盡蒼生是語文》閱讀題目

  6. 下列關於“語言能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在人的智慧結構中,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在人的職業生涯中終身發揮作用。

  B. 不能把語言能力僅看成是一種普通的生存技能,它關乎真善美,體現著整體人文素質。

  C. 語言能力包含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這兩種能力分別與人的智商、情商相關。

  D. 語感是語言能力形成和發揮的主要方式。

  7. 下列對“語感”與“語理”二者關係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語感和語理二者是對立互補、相輔相成的關係。

  B. 語感的養成離不開語理分析,好的語理分析能使語感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C. 語理分析以語感積累為基礎。沒有一定的語感積累,純粹的語理分析會干擾語文教學。

  D. 語文教學如果沒有適時的語理介入,只會“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

  8. 下列對文字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在通曉各種情境要求的基礎上,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智商的高下。

  B. 文章只要兼具語言藝術、文化品位上的經典性, 又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閱讀水平,就可以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C. 中小學語文教育主要通過文選式的安排來展開,大學語文教育則不應再停留於單篇選文的閱讀上。

  D. “利盡蒼生是語文”,這句話道出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於,不僅讓學生在高考中獲利,更讓普通中國人掌握講好故事的本領。

  《利盡蒼生是語文》閱讀答案

  6. C. 應是分別與人的情商、智商相關。

  7.D.***只會“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與原文不符***

  8. C ***A“智商”改“情商”。B.“只要……就”是充分條件,原文是必要條件。D.原文“中國好故事”是比喻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