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課文反思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乍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 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重點。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變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趁機和學生交流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踢幾個毽子,能寫幾個字,能做幾道題。這時,我又告訴學生,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使十幾公里,印刷廠的工人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很多張報紙……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於是,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堂的結尾,送給學生。

  篇2

  《一分鐘》講述的是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20分鐘的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瞭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識字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準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組成的新詞,通過演一演,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來了解“丁零零、嘆氣、哈欠”等詞語的意思。努力使檢查字詞這個環節上得飽滿。在生字指導環節,我主要是想通過給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學生滲透識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結構的都能成為好朋友,引導學生歸類識字,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識記。

  對於句子的朗讀指導,在學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心情時,我就把課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導學生初步感受,在朗讀中指導一個“又”的用法。在指導朗讀第一段時,我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換位,聯絡生活經驗來感受元元心裡的想法。我們說朗讀要立足於文字,從文字出發。當學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來,想多睡一分鐘的時候,我就直接可以引導學生:那麼心裡想的句子該怎麼讀呀?隨機進行句子的朗讀訓練。在整體感知課文環節中,對整體感知課文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通過學生自由發言,瞭解課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這樣的教學設計幾乎沒什麼效果,學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幫著學生梳理教材的脈絡,怎麼梳理呢?我似乎也無從下手。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並不要求他們會概括課文,所以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說一說元元怎麼了?或者讓學生分節朗讀課文,感受段與段之間的聯絡也是一種方法。

  篇3

  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遊戲匯入,上課前,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讓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回答後,我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萬?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看一看課文,朗讀的點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在仔細品讀後,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篇4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刻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到達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好無聊哦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能夠說很長,也能夠說很短。在某種狀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這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齊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能夠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情緒,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能夠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遲到了,這天必須要珍惜時刻,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因此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

  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能夠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能夠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能夠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此刻,你們覺得時刻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刻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刻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篇5

  《一分鐘》是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刻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匯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匯入“1=20”讓學生以後產生疑問而進入課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識字教學是: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明白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個性出示詞語,範讀,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三、閱讀教學:透過字詞的教學,學生把字寶寶放入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根據板書“1=20”講出課文的大概資料,並適時板書。我認為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好,但我在教學中由於緊張,自己沒有指出一位學生回答問題中所犯的一個語法錯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元元認為這一分鐘重要嗎?”那裡學生之間產生了分歧,有的說重要,有的說不重要。

  我怕學生糾纏在那裡浪費時刻直接自己說出了答案,之後經過老師們的指點,我認為是就應讓學生說明理由。

  相對於睡懶覺,元元覺得這一分鐘重要,而對上學遲一分去,又覺得這一分鐘不重要。教師就應抓住學生獨特明白,讓學生去分析、辯解,反覆朗讀,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帶而過。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就應明確,指向性強。四、寫字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寫得6個生字,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然後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並進行了範寫指導。但這一環節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於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認為在以後教學中我就應發奮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對於低段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中要反覆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刻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潛質。

  透過兩次公開教學,在同事們的指點幫忙下,我自己覺得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發奮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我發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