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適合吃什麼養生

  寒冷的冬天來了,我們要講究科學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強生健體,抵禦疾病的困擾,我們來看看冬季吃什麼最好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天適合養生的食物,希望你喜歡!

  冬天適合養生的食物

  第一補:山藥

  上榜理由:每個季節都講補,但進補方式不一樣,春天溫補、夏天清補、秋天要潤補。秋季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也認為,秋吃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肉:墨魚

  上榜理由:關於吃肉,民間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法。墨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秋天吃墨魚,對女性尤其滋補。

  墨魚具有益血補腎、健胃理氣的功效,秋吃墨魚能養陰生津。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熘、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屬於養陰生津的食物,一起吃還能起到蛋白互補的作用。

  第一飲:黃酒

  上榜理由:"菊花開,飲黃酒"。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是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比較全面的飲料酒,含有18種氨基酸,這在世界營養類酒中是少見的。黃酒還含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無法比擬的。

  黃酒的功能根基深厚。中醫認為,黃酒性熱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面板、散溼氣等治療作用。

  最佳飲用方法:黃酒溫飲,暖胃驅寒。黃酒的傳統飲法是放在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熱後飲用,以35℃-45℃為佳。在黃酒燙熱過程中,黃酒中含有的極微量對人體健康無益的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減輕對身體的傷害。

  最好搭配:烏梅。秋季講究飲食以"收"為主,搭配烏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養陰生津、潤肺護肝的作用。

  第一菜:蓮藕

  上榜理由:民間早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祕,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花生

  上榜理由:秋季果實豐收,這其中,最具明星 氣質的當屬有"長壽果"之稱的花生。"常吃花生能",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 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 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面板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古籍認為,花生補中益氣,鹽水煮食養肺。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冬季養生要點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迴圈。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病、風溼病、青光眼等病症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五要調精神

  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六要空氣好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在室內放一臺負離子發生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七要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食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古人主張“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