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術和劍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提起劍,我想打擊一定都不陌生,無論是在歷史記載中,還是武俠小說,影視劇中,劍都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劍術和劍的分類。歡迎閱讀!

  劍術和劍的分類

  從功法來分,有內家門派和外家門派,內家以武當為代表,外家以少林為代表;

  從形體動作上分,有工.行.綿.醉四種形體。工形劍套路動作工工整整,嚴謹規範。

  像書法中的楷書。譬如如武當劍;行形劍如行雲流水,流暢自如,像書法中的行書。譬如江湖長穗劍。

  綿形劍纏綿連貫,柔中帶剛,譬如太極劍;醉劍步法踉踉蹌蹌,如醉如痴。看似毫無章法,其實招招式式暗藏殺機。就像書法中的狂草。

  從制式上分,有長劍〔雙手劍〕,配劍〔單劍〕,雙劍,短劍〔匕首〕;

  從配飾上分,有長穗劍,短穗劍〔或無穗劍〕。

  劍,古代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古代的劍由金屬製成,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現在作為擊劍運動用的劍,劍身為細長的鋼條,頂端為一小圓球,無刃。

  劍,早期是匕首式短劍,劍和刀一類,區別只在於單刃和雙刃。

  劍又稱:“輕呂”、“徑路”。春秋末年,開始流行長劍。

  質地精良的寶劍卻反而出自南方,主要是吳、越、楚。長劍出,短劍也不廢。所有劍的整個歷史是源遠流長的。

  長劍便於戰鬥,短劍利於護身,還可以用於刺殺,荊軻刺秦王,東漢末年俠客王越、史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劍為具有鋒刃之尖長兵器,而其大小長短,端視人體為標準,是以須量人而定。鄭鍔更於劍有所詳解,謂“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也,制劍以供其服,非直以觀美,要使各適其用而已。

  故為三等之制,以待三等之士,俾隨宜而自便焉。劍之莖其長五寸,劍身若五倍長其莖,則三尺也,重九鏘,則重三斤十二兩也,其長之極,重之至也,故謂上制。

  唯士之長而有力者,然後能勝之,故上士服之。劍身四其莖,莖之長則二尺五寸也,重七鏘,則二斤十四兩也,長短輕重得中焉,故謂之中制。

  唯人之得中者所宜服,故中士服之。若劍身止三其莖,則二尺耳,重止五鏘,則二斤一兩三分之中耳,輕而且短,故謂之下制。士之形短而力微者,可以服焉。”

  上述劍制,大抵沿用於遠古,歷代仍多變更,自秦至宋,改易尤鉅。

  鄭鍔雲:“若以秦漢之劍與宋時之劍比較,則宋時長劍有二十一寸三分,漢時長劍僅十七寸九分。

  宋時短劍十五寸二分,漢時短劍僅十寸五分,故宋時之劍較漢時之劍長,且品質更優”。

  言雖如此,當有所據,然亦未便苟同。蓋以劍之用途,雖非專供殺戮,亦為文士之飾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敵為主,如劍長則運用不便,劍短則難期致遠,短者輕而不易擊堅,長者重而揮動遲緩,二者均非劍制所宜。

  證以古籍有言:“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則漢代劍長不及兩尺之說諒有所誤。

  若綜合劍史所記,大抵古劍之長,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則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設制,應屬可信。

  劍是短兵的一種 ,脫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於殷商以前,形極為短小,僅有短平莖,而無管筒。

  古人用此劍插腰,可割可刺,抵禦匪寇與野獸。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已成為主要短兵器,士類必有之佩備。

  連馮諼與漢初的韓信,雖然貧至無食,也仍然隨身攜帶。

  著名的有干將、莫邪、龍泉、太阿、純鈞、湛盧、魚腸、巨闕等。

  春秋時的龍泉劍,仍有一隻藏於故宮,至今仍很鋒利,證明我國在劍的製造和使用上,有著很悠久的歷史。

  劍通常可以做出三種攻擊:截、削和刺。

  三尺:劍的別稱。因通體長三尺,故以之為劍的代稱。

  三尺劍:劍的泛稱。

  七尺:古代長劍的代稱。

  利劍:名劍的泛稱。

  寶劍:劍的泛稱。

  吳粵劍:泛指春秋時代所制名劍。

  寶劍七星劍:古代名劍。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故名。

  十字短劍:屬雙兵短器械。劍長兩尺四寸有餘,通體為鐵製。

  幹越之劍:指古代吳越所制之善劍。

  上方寶劍:“尚方劍”的俗稱。指皇帝的御用寶劍,可授於大臣,掌先斬後奏之權力。

  子午鴛鴦劍: 雙劍的一種。此器四面有刃,甚是鋒利。

  昆吾劍:古劍名。原稱“錕 ”,亦作“琨 ”。屬此劍。其劍柄較長,可用兩手握持。

  木劍:用木製作的劍。又名:“班劍”、“象劍”。晉代開始用於朝服佩帶。

  玉頭劍:劍首用玉裝飾之劍。參見“玉具劍”條。

  玉具劍:劍首和劍柄部分用玉製成的劍。

  奪命龍:五代時軍中稱劍的專門隱語。

  楊家山鐵劍: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劍。系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後期墓出土文物。劍通體長 38.4釐米,劍寬2-2.6釐米,劍脊厚0.7釐米。

  尚方斬馬劍:“尚方”亦作“上方”。指皇帝贈予臣屬的寶劍,為最高權力的象徵。

  尚方劍:皇帝御用劍的代稱。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參見“尚方斬馬劍”。

  服劍:古人隨身佩帶的劍。

  矛狹:劍的一種。指帶齒形的鋏器。左思《吳都賦》:“毛群以齒角為矛狹。”亦稱“角鋏”。

  神劍:①指靈異之劍。②古代名劍。

  袖裡劍:短劍的一種。其柄長大,而劍身稍短,總長不及一尺二寸,劍身藏於劍柄之末。柄為中空,內有彈簧。袖裡劍平時可藏於袖筒之內。用時取出劍柄,按動按鈕,劍身即從劍柄中彈出傷人。

  班劍:古代飾有花紋的木製儀仗用劍。

  棠溪:古代名劍。亦作劍的代稱。

  越劍:指古越所制之利劍。劉勰《新論》:“越劍性銳,必託槌砧以成鈍鈞”。

  象劍:“班劍”的別稱。南朝時用作儀仗的劍,稱象劍。參見“班劍”條。

  短劍:劍的一種。劍身較短,劍盤小,握柄由生鐵鑄成,柄端有一圓環。

  逸龍劍:劍的一種。劍身有龍形圖案,因而得名。

  短鋏:劍的一種。鋏的別稱。張協《短鋏銘》:“亦有短鋏,清暉載爛。”參見“長鋏”條。

  楚劍:指古楚所制之利劍。

  腰品:唐代供佩帶用的短劍名。

  櫑具:古代劍名。木柄上有蓓蕾形的玉飾等,古稱櫑具。

  彝族波長劍:短劍的一種。源於清代。全柄為鋼製,刃上深刻三獸形,或蹲或馳,相間刻有一顆星形花紋。

  少林長劍:全長三尺四寸,把長六寸二分。明代悟華,清代清倫、清蓮、清雲精劍術。

  少林青龍劍:全長三尺三寸。歷代寺僧和武士用於習武、防身之用。

  雙劍: 雙兵器之一,兩劍合攏似一劍。兩劍柄首分別各配一根單劍穗。雙劍同歸一鞘。

  少林子母鴛鴦劍:少林雙兵之一。全長三尺,為歷代少林僧徒習武防身之用。

  龍鳳雙劍:雙兵器之一。浙江龍泉出此劍,在兩劍有脊的一面分別配有龍***為右手所使之劍***、鳳***為左手所使之劍***圖案。兩劍柄首各配一根雙劍單穗。雙劍同入一鞘。

  雌雄劍:古代雙兵之劍。舞練技法與其他雙劍同。但制此劍之材料甚是高階。雌劍為左手使,雄劍乃右手使也。

  指塵劍:古代異樣雙兵之一。乃道家所使之失械也。由一把拂塵與一把單劍組成。

  萬仞:古代名劍。

  龍劍:古代名劍。

  照膽:古代劍名。

  金劍:古劍的一種。

  王氏劍:古代名劍。

  大劍:古代劍名。

  大梁氏劍: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劍13口,稱大梁氏劍。

  隋刃:亦名浪劍。

  浪人劍:古代名劍。

  玉柄龍:古代名劍。

  青龍劍:唐代名劍。

  疥癆賓:古代劍名。

  青霜:古代名劍。此劍之劍光青凜若霜雪,故名。

  鴉九劍:唐代鑄劍師張鴉九所造之劍。

  靈寶劍:古代名劍。

  旻劍:古代利劍。

  鞘劍:古代劍名。

  破山劍:古代劍。

  青蛇劍:古代劍名。

  火精劍:古代名劍。

  折鐵寶劍:古代名劍。狀似刀,此是古大將所用折鐵寶劍。”

  青雲劍:四大天王魔禮青之劍。

  倚天劍

  倚天劍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名劍,劍內藏有《九陰真經》等郭靖和黃蓉的畢生武學精要。

  一直為郭靖之女郭襄所有,峨嵋傳人孤鴻子曾被楊逍奪劍擲地而氣死,劍就落入滅絕師太手中,後又落趙敏手上。

  周芷若使計奪取刀劍,取劍中祕笈,倚天劍斷為兩截。

  後張無忌吩咐明教火工鑄合寶劍,火工惡此劍斬殺明教弟兄眾多,不肯接續。

  有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美譽。

  另一說是三國時期大軍事家曹操的佩劍。

  青釭劍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寶劍,削鐵如泥,靶上有金嵌“青釭***qīng gāng***”二字。

  “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

  後於長阪坡被趙雲奪走。

  劍術的主要功能作用

  格鬥

  在古代主要用於軍事格鬥,是十分重要的作戰武器,同時也可以用於自衛防身。戰國晚期的"荊軻刺秦王",是廣為人知的長短劍相搏的典型事例。

  表演

  劍術除作戰、防身之外,尚有一種功能,就是作為技擊舞蹈的表演形式而供人欣賞。在現代有武術的劍術套路。

  健身

  隨著時光的推移,科學技術的發展,冷兵器已退出歷史舞臺。作為冷兵器的一員,劍在軍事上的實用價值業已不復存在。今天,除了在特定的條件下,劍仍可以用於防身自衛之外,劍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已不再表現為一種軍事戰鬥力的載體,而是演化成為一種用於健身的體育活動,用於觀賞的表現形式,適合於競技比賽的運動專案。健體強身,觀賞娛樂,競技比賽,正是今天劍術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健身自然處於首要與中心地位。

  劍術的風格特點

  劍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武術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風。自古,行俠者佩劍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劍,將軍統帥佩劍,由此可見劍是武術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碼。

  劍的擊法有;劈、刺、點;撩、崩、截、抹、穿、挑、提、絞、掃等。

  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瀟灑、飄逸,有"劍走美式"、"劍如飛風"之說。劍術根據練法又分為行劍、勢劍、雙手劍、長穗劍、雙劍、反手劍等。

  劍術套路繁多,常見的有:自選劍術、青萍劍、武當劍、三才劍、三合劍、雲龍劍、八卦劍、太極劍、螳螂劍、通臂劍、醉劍、宣化劍、七十三劍、龍形劍、奇門十三劍、白虹劍、純陽劍、七星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