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試有效資訊提取能力培養方法

  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資訊,分析問題,提煉觀點,或從中選取某些有效資訊支援特定觀點。 這是高考考試能力的基本要求。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歷史考試有效資訊提取能力的培養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重視審題訓練

  在審題訓練中,我強調審時間、審地點、審關鍵詞句、審提示語、審材料來源、審問題***根據材料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又可以反過來給考生以提示***,這些都可以作為資訊提取能力培養的基本方法,如果我們將這些方法用之於資訊提取能力的訓練,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目前的一些重要考試對一些問題的關鍵詞都採取加著重號***或加粗、或用不同字體表示***的方式,為考生避免犯審題的錯誤而發揮出真實水平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此舉也養成了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他們認為考試中既然已經給了我們提示,就沒有必要再多費心思。但是目前全國高考試卷中資訊源尤其是非文字資訊源的大量採用,著重號無法標註,這往往使得平時缺乏訓練的考生手足無措。因此,平時訓練中我們應該在語言和文字方面加強訓練。文字訓練時應該重點隱含,即對關鍵詞不作標註。語言訓練時教師可以故意用平淡的語氣來敘說重點字詞。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停頓、加重、放慢等語氣來突出重點,但訓練時則恰恰相反,各種可能突出重點的方法全部隱含,模擬考場上無人提示的情況。

  3.加強對非文字資訊源的關注

  非文字資訊源的大量採用是近年來全國高考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也是未來高考命題的一種趨勢。新一輪課程改革也突出了非文字材料的地位,在教材中不再稱“插圖”而改稱“圖片”,它已不再是教材的點綴,這是史學“左圖右史”傳統在新時代的表現。近年來各種模式的全國高考卷的歷史試題中出現了大量的普通表格、柱狀圖、曲線圖、餅狀圖等多種型別的圖表,各種型別圖表的採用,是將其他學科的一些科學方法用之於歷史學,是學科整合的結果,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加強對非文字資訊源的關注是高三文科師生的當務之急。

  4、善於利用材料。

  5、術語運用準確,不羅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