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試題及答案

  在期末的時候,對於高二政治在期末複習要怎樣做練習呢?還很困惑的話,那不妨和小編一起來做份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關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條件,說法正確的是 ①經濟危機的週期性爆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暴露,為科學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

  ②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表明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獨立開展政治鬥爭的新階段,工人運動呼喚科學理論的指導

  ③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同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成果一同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④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是其理論來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物件是不同的,其不同點是

  A.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國民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他們所研究的只是人與物或物與物之間的關係。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地揭示了物的背後所掩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把生產關係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物件

  B.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用唯心主義,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

  C.資產階級學家用片面的方法,馬克思用全面的方法

  D.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不能正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馬克思能正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3.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誕生的標誌是

  A.《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1858年草稿***》的寫作

  B.《巴黎筆記》《倫敦筆記》的寫作

  C.《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的寫作

  D.《資本論》的發表

  4.馬克思研究經濟問題最初的動因是

  A .馬克思遇到對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困難

  B.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的實質

  C.馬克思對經濟學情有獨鍾

  D.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5. 下列關於勞動二重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C.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兩種勞動

  D.勞動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創立的

  6. 一種勞動產品要成為商品,首先必須

  A.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B.具有一定的價值

  C.凝結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D.耗費人的體力和腦力

  7. 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的工資實質是

  A.工人自己勞動成果的全部回報 B.資本家利潤的一部分

  C.生產或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D.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程度的標誌

  8. 儘管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多次“喊停”,但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的投資過熱現象仍愈演愈烈,這一切都源於市場上鋼鐵、電解鋁、水泥的價格不斷上漲。這說明

  A.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對生產產生影響

  B.商品價格的變化可以促使企業提高生產效率

  C.商品價格的變動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大

  D.生產決定消費,下費能促進生產的發展

  9. 某資本家經營的企業通過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其生產商品花費的勞動時間比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10%,由此形成商品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的那部分是 A.超額剩餘價值 B.絕對剩餘價值

  C.相對剩餘價值 D.剩餘價值

  10. 甲經過數十年的學習、專研和實踐成了火箭的成功製造者;而乙未經過專門學習、訓練,成了植樹工人。則甲和乙的勞動

  ①甲是複雜勞動,乙是簡單勞動

  ②甲是簡單勞動,乙是複雜勞動

  ③同等時間內,甲乙創造的價值一樣多

  ④同等時間內,甲創造的價值比乙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下列關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義,表述錯誤的是

  A.它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展方向

  B.它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聯絡及其發展趨勢

  C.馬克思認為商品和價值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生產關係,都是歷史的產物

  D.馬克思區分了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揭示了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與商品的二因素之間的關係,回答了古典學派沒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問題,使勞動價值論成為科學

  12. 下列關於資本迴圈和資本週轉的聯絡,說法正確的是 A.資本迴圈是資本週轉的一次重複

  B.資本週轉是資本迴圈的一個過程

  C.資本週轉是周而復始的資本迴圈

  D.資本迴圈使三種形式的資本在空間上同時存在,在時間上相繼轉化

  1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產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全部歸所在企業資本家所有

  B.農業僱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全部歸農業資本家所有

  C.農業僱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要在農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分割

  D.剩餘價值是工人創造的全部新價值

  14.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

  ①揭示了資本家組織生產的目的是獲得剩餘價值

  ②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生產

  ③使資本主義看到了自己的危機和滅亡

  ④揭示了兩大階級的對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下列說法體現勞動與勞動力不同的觀點是 ①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

  ②勞動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為條件,勞動的實現必須以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相結合為條件

  ③勞動不是商品,但勞動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則可以成為商品

  ④馬克思的勞動力商品和資本主義工資理論,科學地解決了李嘉圖體系所無法解決的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 尊重和利用價值規律,就是要 ①利用價格槓桿,調節供求,使社會資源配置趨於合理,經濟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②不斷採用新技術,加強管理,降低成本

  ③堅持市場導向,調整產品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

  ④鼓勵公平競爭,反對壟斷行為、地方保護主義及各種正當競爭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某生產企業的工人所受的剝削可能來自 ①產業資本家 ②商業資本家 ③借貸資本家

  ④銀行資本家 ⑤農業資本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

  A.工人的勞動報酬 B.工人的勞動價格

  C.工人根據自己提供的勞動量參與分配形式 D.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19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門的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B.同一部門資本家之間競爭的結果

  C.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化的結果

  D.無數資本家追逐超額利潤的結果

  20. 資本週轉是指不斷重複、周而復始的資本迴圈過程。資本迴圈和資本週轉都是資本運動的形式。但與資本迴圈不同,資本週轉理論著重闡明的問題是

  ①資本運動連續性的條件問題 ②制約資本運動速度的因素

  ③生產資本的構成問題④資本週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60分***

  21.***14分***在資本主義社會,剩餘價值是如何被瓜分的?

  22.***18分***

  薩伊: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執行過程中,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一種物品一經產出,從那時刻起,就給價值與它相等的其它產品開闢了銷路。一種商品生產過少,別的商品才會出現過剩;這一情況,市場會調節過來。因此,生產全面過剩的經濟危機是不會爆發的。

  李嘉圖:個人的生長過程是由青年而壯年,而老死;但是國家的發展過程卻不如此。國家達到最旺盛的狀態以後,再向前發展誠然可能受到阻礙,但它的自然趨勢卻是永遠地繼續前進,使它的財富和人口永遠不會減少。

  馬克思、恩格斯: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經濟危機的爆發表明,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燬了。

  請對薩伊、李嘉圖和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進行評價。

  23. ***28分***

  以下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一些論述:

  “處於流動狀態的人類勞動力或人類勞動形成價值,但本身不是價值。它在凝固的狀態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為價值。”

  “勞動並不是它所產生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說,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鐵會生鏽,木會腐朽。紗不用來織或編,會成為廢棉。活勞動必須抓住這些東西,使它們由死復生,使它們從僅僅是可能的使用價值變為現實的和起作用的使用價值。它們被勞動的火焰籠罩著,被當作勞動自己的軀體,被賦予活力以在勞動過程中執行與它們的概念和職務相適合的職能。”

  ——摘自《資本論》第1卷第65頁、57頁、207頁、208頁。

  結合以上論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及其與勞動創造價值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偉大貢獻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5、AADAA 6~10、ACACB 11~15、ACCCA 16~20、DADAC

  二、問答題***共60分***

  21. ***14分***

  產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要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剝削集團之間進行瓜分。***2分***

  ***1***產業資本家通過投入產業資本參與剩餘價值的瓜分,瓜分的結果是得到產業利潤。***3分***

  ***2***商業資本家通過投入商業資本參與剩餘價值的瓜分,瓜分的結果是得到商業利潤。***3分***

  ***3***借貸資本家通過投入借貸資本參與剩餘價值的瓜分,瓜分的結果是得到利息。***3分***

  ***4***大土地所有者憑藉土地所有權參與剩餘價值的瓜分,瓜分的結果是得到地租。***3分***

  22. ***18分***

  ***1***在物物交換的情況下,賣的過程也就是買的過程,供給會創造它的需求,社會不會爆發普遍過剩的經濟危機。但在商品流通條件下,賣的過程與買的過程一般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分離的。在此情況下,供給與需求會出現量上的失衡,當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有可能爆發生產普遍過剩的經濟危機。***6分***

  ***2***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要人類社會存在,物質資料的生產就不會停止。作為物質生產特定形式的資本主義生產,由於其自身的基本矛盾運動卻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李嘉圖把資本主義生產等同於物質生產一般,並在此基礎上得出資本主義制度將永遠存在下去的錯誤結論。***6分***

  ***3***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完整的經濟危機理論,他們不僅科學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而且闡明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週期性及其物質基礎,論證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6分***

  23. ***28分***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儘管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價值的源泉。價值是由勞動者的勞動創造的,勞動之外的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8分***

  ***2***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但勞動不是財富的唯一源泉。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評“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的說法,贊同威廉·配第所講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觀點。在他們看來,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們和勞動結合生產出財富即使用價值。***10分***

  ***3***馬克思勞動二重性理論揭示了價值創造與財富生產的區別:價值創造與抽象勞動相關聯,財富生產與具體勞動相關聯;前者反映的是經濟活動中的社會關係,後者反映的是經濟活動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因此,不能把價值創造與財富生產混為一談***10分***

""的人

1.高中會考政治試卷及答案

2.高一下冊政治國家財政練習題及答案

3.高一政治下冊期末聯考試卷***含答案***

4.高一下冊政治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試題及答案